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洛阳理工学院西区印象摘要:洛阳理工学院西区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我于 2008 年 9 月进入洛阳理工学院西区学习,在这里已经呆了一年多了,校园里许多美丽的景色,或者一花一木都已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在这里我简单的是叙述一下西区的美丽的风景。关键词:文化、风景、人文从东门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图书馆,图书馆所在的半圆型环楼是学校里的领衔建筑。环楼通过空中廊桥于四周的教学楼相连,成为校园里的建筑群体。四楼如齿,环楼如柄,建筑群体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所以被称为“环楼金钥”。图书馆正上方镶着金色的大字图书馆。环楼正前方是九九广场。九九广场前的碑文记载了它名字的由来。洛阳大学新区自 1997 年 12 月开工建设,春秋两载,时至 1999 年 12 月,洛阳大学开始由纱厂南路旧址向大学路新区搬迁。是日,在学校图书馆东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搬迁庆典。为纪念 1999 这个在洛阳大学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年月,故将此广场命名为“九九广场”。由东门进入学校向南望去,是占地近百亩的文萃园,被成为校园内最壮观的校园文化景观。文萃园的核心是儒学苑。这里有孔子铜像,孔子铜像背靠翠屏山,面向图书馆,连同刻有 铭文的基座总高约六米。铜像是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的,旨在倡导儒学精神,并在洛阳大学创建洛儒学园。另外还有二程的(即程颐、程颢)的铜像,二程是中国儒学的重要传承者,由他们开创的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学派。二程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他们的学说被命名为“洛学“。为纪念这两位现在河洛大地的文化巨人。2003 年 12 月,在孔子铜像的南侧,树立了大儒程颢的铜像,2007 年12 月洛阳大学自己筹资在孔子铜像和程颢的铜像之间,又树立了程颐的铜像铜像南边的有关碑文,如礼运大同,儒学概况等碑文,还有相关的刻画图片,有关孔子的入周问礼,有关孟子的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城门立雪等的刻画。另外还有河洛文化概说的碑文和河图洛书、白马托经、紫气东来等的碑文刻画。树立在文萃园白苑中的李凖铜像是人们经常驻足瞻仰的地方。1994 年 5 月经洛阳市政府批准,被聘为洛阳大学名誉校长。中国著名作家李凖先生生于 1928 年 5 月 17 日于 2002 年 2 月 2 日在北京病逝。由清华大学雕刻艺术家胥建国博士创作的李 先生半身铜像被安置在文萃园的翠柏丛中。文化景观的周围风景秀美,东有百卉苑,栽有成片的碧桃花、梨花、樱花等;西有自南向北的问礼路;南有树木葱郁的翠屏山,与大明湖北岸的锦屏山遥遥相对;北有争奇斗艳的牡丹苑。由东门向北望去,是一条宽阔的柏油路,路的两旁种着挺拔耸立的白杨树,无论春夏秋冬,它们都以昂然的姿态耸立在那里,展示着它们的精神面貌。再往前走远远的就可以看到耸立在操场南侧的山峰,在大明湖的北岸,其名锦屏山。此 山非天成,山石草木是由洛大师生人工所造,山顶有亭翼然。驻足此亭,可以东往中岳嵩山,故名望岳亭。望岳亭红柱金顶,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亭子东西两面悬挂楹联,写尽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往里走,你将看到校园深处,一片美丽的景色映入眼帘,会让你为止惊叹。图书馆的两侧都是整齐的草坪和错落有致的树木,大名渠横贯校园东西,开掘于明朝万历年间。渠水流至图书馆前,就势呈现环状湖,其形如曰。礼记礼器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寓意洛阳大学将于明同辉,光明磊落。于是大明湖旁的路、桥皆以大明名之。湖的两旁是整齐的垂柳。垂柳自古与文人就有紧密的联系。校园里蕴藏的浓厚的文学气息。置身其中,倍感绝妙。大明湖畔有整齐的草坪和各种的花草树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心旷神怡。图书馆的正后方是太学广场。洛阳大学有志承接古代太学之余续,并将其发扬广大。2003 年 1 月在校园中心辟地十余亩,筑高坛,设连廊,树立石碑,辟为广场。在广场上的众多的景观中,太学碑最引人注目。因此,取名太学广场。中国古代教育多是设坛临教。广场中的高坛秉承此意。高坛起地五层,由方圆两种图形构成。五含有东西南北中之意;方圆乃指天方地圆,冀望天下英才公集此处。坛上罗列绿树,取意“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洛阳大学获专权摹刻的稀世文物西晋辟雍碑一遍,;立于高坛前端。辟雍碑是古代洛阳太学遗存中最为珍贵的文物。位于高坛西侧的文史碑南北共有十块。其中六块与洛阳太学有渊源关系的汉魏名人、大家。其中有东汉名士王弼;东汉名臣李膺;北魏大师徐遵明;魏晋名臣何晏;西晋名臣杜预。正中两块上刻 喜平石经和正始石经。为了美化广场,高坛北侧建有曲径花廊。春夏之交,绿荫如华盖,紫罗漫枝头,凭栏凝望,都有思古之幽情。太学广场前有一条宽阔的马路,自南向北横贯校园中部,通向校园的各个地方。尤其到了夏天枝叶茂密,叶叶相连,遮住了酷暑带给人们的烦闷。洛阳大学道路若织,井井有条。校园内的道路自东向西有明德路、问礼路、修远路、行知路、亲民路、至善路。自南向北有杏坛路、大明路、慈善路、望浦路。大明路因环绕大明湖而得名 。明德路、亲民路、至善路 来自古代典籍大学。修远路得名于屈原的离骚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问礼路得名于孔子入固问礼之典故。行知路是因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而取名,先生推行平民教育,重视乡村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先行者。杏坛路一取景二取意。杏坛路的两侧种满了银杏树,竟在百年;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之处。慈竹路的两旁种满慈竹。慈竹又称子母竹,因其秸秆如母子相依,常用用于比喻慈母之爱。杜甫假山诗曰“慈竹春阴覆,香炉晓时分。”师生之情犹如母女父子,故以慈竹寄寓。洛阳大学向北数百米便是洛阳的母亲洛河。隔堤相望,近在咫尺。洛浦秋风乃洛阳八大风景之一。望浦路由此得名。校园内的夺人风采也很壮观。穿梭而过的大明渠因势被改造成两个人工湖。东曰大明湖,西曰琵琶湖。横跨两湖建有九座桥。自东向西依次是明德桥、春咏桥、大明桥、修远桥、行知桥、汉韵桥、秋颂桥、唐凤桥、亲明桥。明德桥、修远桥 、行知桥 、亲明桥因路取名,其意自明。春咏桥横跨大明湖,秋颂桥横跨新月湖,皆为曲桥。春咏桥在东,东属木,故曰春;秋颂桥在西,西属金,故曰秋。春咏秋颂,夏弦东歌,乃中国文人之盛事。寄意洛阳大学年年岁岁,书声琅琅,咏颂不绝。校园内的建筑物比较群居。比如图书馆南侧的一排教学楼分别是 A. B .C .D教学楼,坐落在教学楼之间的三堂,自北向南依次为立学堂、鹿鸣堂、子衿堂,皆取自曹操的诗歌名篇短歌行。古代学子着青色衣襟服饰,谓之青衿。历代沿用, 故称学子为子衿。莘莘学子乃学校之心,故取名曰子衿堂。鹿鸣求其同声,共进青萍之食;同学亲如手足兄弟,携手并进,不厌不弃,故取名鹿鸣堂。立雪典故与二程有关,南方学子跋涉万里,冒雪向程子求学的故事千古留传。家喻户晓。故取名立雪堂旨在鼓励学子学海苦舟。教学楼后有一排实验楼,各个楼之间有走廊相连,并且载着整齐的花草树木。看上去协调自然,非常美好。位于修远路与慈竹路交汇处的洛阳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学校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门户。镶嵌在交流中心的一副以河洛文化为主题的铜壁画十分精美。校园内的师生公寓掩映在绿树花影之中。教师公寓取名绿园,不但公寓内外绿树成荫、花木繁茂;还有一个绿字,连接着春天大地,表达无限的生命力,与春风宜人,称为园的教师息息相关。学生公寓自北向南依次为琇园、璞园、璁园。琇园为女生公寓;璞园、璁园为男生公寓。【璞】、【琇】、【璁】皆为未加雕琢的宝石美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汇聚在这里的莘莘学子,经过学校的精心雕琢,都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学校有五个食堂,分别是第一学生食堂、第二学生食堂、第三学生食堂、教工食堂、回民食堂。第一学生食堂位于太学广场的后边,是主食堂,它的南边是教工食堂;第二食堂位于女生宿舍旁边,食堂的北面是回民食堂;第三食堂位于男生宿舍旁边,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味,每当吃饭时,同学们齐聚一堂,像一个大家族在一块吃饭,其乐无穷,甚是美好。无论是校园里的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别具一格,校园内风景宜人,书香气息浓厚,整个校园呈现一片和谐的景象。2009 年的冬天洛阳下的第一场雪就甚为壮观,积雪深厚,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校园内的风景是另一番独特的景象。尤其是各种花草树木被积雪厚厚的覆盖,看上去像一排排整齐的树雕,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雪地里同学们堆雪人、打雪仗、一派和谐的景象充满整个校园。这就是我心中的校园,充满感激、充满乐趣,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涌入我的脑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啊,美丽的校园我心中的天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