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着大气中 CO2 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 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低碳农业经济应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全 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低碳农业经济是“三低”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经济。把 农业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许多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靠种植、养殖 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低碳经济论文库与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多少关联。这种观点粗听似有道理, 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其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现实不相符合。 首先,从农业的投入品来看,既有农业自身活动产出的投入品,如种子、有机肥等,也有工业生 产产出的投入品,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前一种投入品确与温室气体排放关联度不大, 而后一种投入品与温室气体排放关联度就相当大了。 其次,从农业机械的制造与使用来看,都离不开电力、石油等能源的使用。 再次,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来看,能源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产品销售,不论是否包装,都要 使用一定的耗用物,如农贸市场、超市的包装袋等。 再其次,从农业的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来看,同样必须耗用能量。绝对不使用动力能源的处理,只 能是低级形态的处理。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确定: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与耗用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有 关联,有的方面关联度还相当大。由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推及,低碳农业经济应当是在农业生 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收益的经济。 低碳农业经济是“三低”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低碳农业经济是节约型经济:尽可能节约各种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 入。 低碳农业经济是效益型经济:以最少的物质投入,获取全社会最大的产出收益。 低碳农业经济是安全型经济: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社会带 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要求。当前,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2007 年 2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IPCC)发表的第 4 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直接的仪器观测表明:19062005 年的 100 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 0.74;近 50 年的线性增暖趋势则进一步攀升到每 10 年 增加 0.13。化石燃料使用所排放的 CO2 等温室气体,直接导致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发生变化,从 而引起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观测表明,全球大气 CO2 浓度已从工业化前的约280l/L,增加到了 2005 年的 379l/L。现在的大气 CO2 浓度已远远高出了地球在近 65 万 年以来自然变化的浓度范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海平面上升、极端灾害性气候多发等严重 后果,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水资源使用、沿海城市安全等,对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 严重威胁。联合国和世界工业化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 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这是 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的公约。1997 年 12 月,14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 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2008 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 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首脑会议以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作为主要议题。2008 年 7 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 G8 峰会提出了 2050 年将全球温室气 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 我国的气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近 100 年来,我国年平均地表气 温增加明显,升温幅度约为 0.50.8,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在最近的 50 年里,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 1.1,增温速率为每 10 年 0.22,明显高于全球同期的平均增温速率。多年 来,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十分重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的 当时,我国就签署了公约,是该公约最早的 10 个缔约方之一。2007 年 5 月 30 日,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方案)经国务院常 务会议决定颁布。同年 9 月 8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 15 次领导人会议 上郑重提出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10 月 15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明确: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 任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2007 年以来,中国切实施 行节能减排政策,实质上也在推动发展低碳经济。2008 年 6 月 27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 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大力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坚持实施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工业系统固然要勇挑重 担,但“三农”工作系统同样责无旁贷,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已成当务之急。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已对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尤以对农牧业、生态 系统、水资源、沿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严重。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 加,产量波动增大。这就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发展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的低碳农业经济已在弦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加大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力度。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设施现代化,要用先进的工业设备武装农业,这就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很显然,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机械才有生命力。现代农业要求农业 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 术,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比重。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管理现代化,只有 用先进的高效农业、清洁农业、安全农业的理念武装管理者头脑、制度指导工作,才能获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 建设的要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紧迫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 都认真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很多地方旧貌变新颜。但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 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令人颇为头疼的农药、化肥、农膜过度使用的农业面源污 染问题,包括乡村农产品加工厂在内的污染治理问题,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的问题, 一些农户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的问题,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难以处理的问题等。这些问 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治标之策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逐个地方 逐个问题予以解决。治本之策是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 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让农民群众既有好收 益,又有好环境,真正做到持续增收、人居适宜、心旷神怡。 低碳农业经济模式已存在于广阔农村中 低碳经济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名词,低碳农业经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闻所未闻。但只 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由于多年来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传统和近年来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关注,低 碳农业经济形态已存在于我国各地的广阔农村之中。笔者对这些形态各异的低碳农业经济 进行归纳分类,大致有以下模式。 1.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模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 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 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化肥、农药、 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 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农业部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深受农民欢迎。 2.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 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在江苏的江海冲积平原,常见的有农作物合理间 种、套种的农作物立体种植,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意杨林中套种小 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农林结合,苗木合理科学夹种的苗木立体种植,稻田养殖、菱蟹共 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稻田养鸭的农牧结合,意杨树下种牧草,养殖羊、鸭、 鹅的林牧结合,水网地区的渔牧结合等。 3.节水模式。目前,我国农业年用水量约为 4 000 亿 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68%,是最大的用 水户。其中灌溉用水量为 3 600 亿3 800 亿 m3,占农业用水量的 90%以上。据水利部农水 司测算,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 0.46,即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渗漏、蒸 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也很低,每立方米水生 产的粮食约 1kg,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多年来,各地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采取科学的工程措 施,积极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成功地减少和避免了水的渗漏与蒸发;改造落后的机电 排灌设施,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溉等技术,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水 资源的利用率。 4.节能模式。推广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及龙头企业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 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技术,探索建立高效、节能的耕作制度。大力推进免少耕、水 稻直播等保护性耕作,旱作地区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及多种形式的旱作栽培技术。冬季建造充 分利用太阳能的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 和能源消耗。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能耗。5.“三品”基地模式。 “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 3 种农产品因其 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各地大力推进“三品”基地建 设,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6.清洁能源模式。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目前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 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各地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 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既净化了环境,又获取了能源,还增加了收益,农民群 众对此赞不绝口。 7.种养废弃物再利用模式。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 合板材、利用桑树修剪下的枝条种植食用菌、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将花生壳 粉碎加工成细粉再利用等。 8.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如稻米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优质稻米为原材生产精制米、 米粉、米淀粉,产生的稻壳可作燃料,米浆水中可提取淀粉,再从淀粉中提取葡萄糖和米蛋白, 过滤后的水送养猪场喂猪,养猪场有机肥施入企业的稻米生产基地。 9.区域产业循环模式。在一个区域内,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之间的产业大 循环,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0.农业观光休闲模式。近几年,到农村观光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一种新选择,观 光休闲农业因此获得较快发展。目前观光休闲的主要场所,有农村天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址、 休闲农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农业产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知名度高的乡镇企业 等。 大力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农业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应当以积 极的姿态,大力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宣传,达成共识。鉴于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还缺乏了解,加大 宣传力度尤为必要。通过宣传,让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