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说明 (二 OO 二年至二 O 二 O 年) 序言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一个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区域,2001 年 9 月 3 日被国家科 技部正式批准列为全国首批 21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2001 年 12 月 27 日,吉林省人民政府 批复同意将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为 2007 平方公 里,共分三个区,即科教贸易区、高新技术示范区、产业发展区。现已初步完成了园区的功能 布局和发展重点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体系参照了国际、国内同类区域的的先进经验,注重环 境质量,努力创造适应高科技工业、农业高新技术示范聚集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强调科研、 工业、仓储、公共建筑、公共绿化、道路广场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并对相应的农业设施和公 益设施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做了规划设计。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1、为快速发展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济,使之成为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对外吸 引力的农业科技园区,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和加入 WTO 后的需要。 2、充分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园区与国内外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成为外引内联 的窗口。 3、确立长春与四平之间的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规划原则 1、优化资源的配置,优化产业结构, 以科技为支撑,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项事业 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道路的主体框架完善科技园区的规划。 3、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模标准进行规划,建成外引内联,双向辐射的科技新区, 并进一步与市区形成合力。成为全国首批 21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的优秀园区,具有一定规 模和影响的新区。 三、规划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吉林省城市规划条例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 公主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5、 2010 年规划暨经济跨越式发展规划纲要 6、国家科技部批文国科发农社字2001322 号文件 7、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 t2001138 号文件 8、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从 2002 年至 2050 年分四个阶段实施: 近期 2002 年至 2005 年 中期 2006 年至 2015 年 远期 2016 年至 2020 年 远景 2021 年至 2050 年 五、园区的发展目标 1、社会发展目标 坚持面向 21 世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区域的经济中心职能,合理布局园区, 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工业发达、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明清 洁、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科技园区。 2、经济发展目标 到 2005 年跨入省经济五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90 年翻一番,2020 年成为全国经济百强。 规划期内,工业要向科技、质量、管理效益型转变,农业着重突破“科技创新、技术示范、产业 开发三大功能,并将成为东北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农畜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绿色优质 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孵化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心、21 世纪今国农业现代化的窗口。 园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 2010 年, 园区居民生活全部达到小康水平。园区居民人均收入达 到 5000 元。 园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10 平方米。 六、园区规划范围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范围:西至南崴子镇精米加工厂,公主岭经济开发区全部; 北至空军公主岭场站;东北起由 102 线公路八里河桥沿河右岸至环岭乡迎新村四合屯东;东端 以四合屯通往迎新村村部乡路为界,至迎新村村部南东西乡路;东南由八里河石油“八三“管线交 界处,沿“八三“管线往西南至与苇子沟乡苇子沟村交界处。 在规划编制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公主岭市建设局、公主岭市建筑设计院、公主岭市城市规 划管理处、市电业局、市电信局、市水务局、市自来水公司、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天然气公司、 园区科教信息局、 园区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局、园区国土资源局、园区经济计划发展局等有关部 门的大力协助,在此,致以衷心感谢。这次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初稿的完成对我们科技园区 各项建设将起到有利的指导作用。在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中,我们还缺乏经验, 疏漏难免,恳请各级领导、专家和各界同仁不吝指正,使规划得以不断完善、提高。 第一章 自然地理情况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市区的铁北及岭西开发区全部,整个图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 近似于长方形。地势平坦,黑质粘土分布居多。长大铁路和四长公路并肩横贯园区的南部,地 理位置较为重要。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地理位置座标为 1257, ,北纬 4346。处于寒温带季风大陆 性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 59。极端最高气温 394(U17 年 6 月 30 日),极端最低气温- 359(1917 年 1 月 6 日),无霜期 135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613 毫米,三分之二集中于七、 八月份。冬季多刮西北风,其余三季多刮西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354 小时,平均日照 率 57,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16 个方位中最大频率 18,历年最大风速 285 米秒, 年相对湿度 63。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地质构造为第四季冲积层覆盖,多属黑质粘土,有少部分地区含 有砂质粘土,一般地基承载能力均在 2 公斤平方厘米上下。最大冻结深度 16。17 米。此 外,依据东北地震烈度区划图,地质、历史地震和目前地震前兆监测资料,确认公主岭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属于我国地震烈度 7 度烈度区。建设中可按此数据进行设防。 第二章 园区性质与规模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座落于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技术园区内,是园区科技依托单位,历史悠 久,聚集了全省优秀的农业高科技人才,科研基础雄厚,专业学科齐全,全院现有科技人员近 2000 人,下设 16 个科研、教学单位,科技成果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 500 亿元以上,投入产出比 达 1:100 以上,为园区发展高效农业和高科技农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依据上述条件,园区的性质定为吉林省中西部区域农业科技中心,以农业科教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综合性科技园区。 1、人口规模:据实际调查统计,现状人口 49598 人,确定科技园区到近期 2005 年园区非 农业人口为 65 万人,中期 2010 年园区非农业人口为 10 万人,园区实际居住人口为 11 万元, 远期到 2020 年园区非农业人口为 18 万人,园区实际居住人口为 20 万人。 人口增长的因素: 根据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数字和按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 园区面积的扩大占用郊区用地,郊区人口转入园区人口。 人口机械增长,合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大力招商引资,兴办第三产业人口进园区。 我们在推算人口规模时, 既考虑到园区人口增长的历史,又参照陕西杨凌人口构成的比 例关系。到远景 2050 年园区人口将增加到 25 万人。 2、园区用地的选择与规模 现状:铁北老城区、开发区,在总体上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前提下,各分区功能各有不同, 以适应各分区不同优势的发展条件,在各分区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能起到互补的作用。铁北 老城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建设条件,对周围地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依托铁北老城区, 岭西经济开发区,可提高园区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效益,同时使园区布局形态更为紧凑。 根据现有科技园区周围环境地形情况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批 复和规划范围。其核心区域为:西至南崴子镇精米加工厂,公主岭经济开发区全部;北至空军 公主岭场站;东北起由 l02 线公路八里河桥沿河右岸至环岭乡迎新村四合屯东;东端以四合屯通 往迎新村村部乡路为界,至迎新村村部 南东西乡路;东南由八里河与石油“八三“管线交界处, 沿“八三“管线往西南至与苇子沟乡苇子村交界处。 列入规划区内的用地 2007 平方公里。此外,考虑到科技园区发展的要求,在原岭西经 济开发区铁北至哈大道以南,计 364 公顷用地,列为园区的控制区范围,做为园区将来发展的 备用地。 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 按照国家科技园区的用地功能,分区特点,按照总体市局、 组织相应规模、性质的各类 用地,规划三个区十二个园。 (1)科教贸易区: 占地面积为 386 公顷,该区是园区科研、教育、贸易、科普和旅游观光 的核心区域。主要功能是研究培养农业高新技术,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培养农业高新技 术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进行农业科技产品贸易;发展农业科普和农业科技旅游观光。具体规 划为 2 个园: 科教园:占地面积 158 公顷,利用吉林省农科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的优势,强化农业基础 研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建立外资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区域,促进 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农业高新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造就农业高级管理、研究人才和农 业技术实用人才及适合园区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强化对高级人才的吸引,为高级技术人员提 供创业、研究居住的现代化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科贸园:占地面积 228 公顷,建立传统与现代贸易方式并举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功能 最大化。以传统贸易为基础,建立农畜产品批发中心,形成规模销售;以现代贸易为重点,设 立电子网络贸易中心,农业期货中心,形成网络销售;以创新为动力,设立科技成果转让交流 个心,使知识产品走进市场拓宽商品面,形成特色销售;以完善功能为手段,设立农业国际市 场行情测报咨询服务中心、金融投资中心、保险中心、投诉中心、动植物捡疫中心。使其与世 贸规则接轨,形成规范销售。 (2)高新技术示范区: 占地面积 996 公顷,该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进行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是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的载体,是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是现代农业信息的辐射源,对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引导、示范和推动作用。具体规范为 8 个示范园。 绿色水稻示范园: 占地面积 1363 公顷,进行绿色、无公害水稻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 技术示范。 高效玉米示范园: 占地面积 117 公顷,发展高淀粉、高油、高赖氨酸玉米及特用玉米 生产,建立优质低耗、高效玉米标准化栽培示范样板。 优质大豆示范园: 占地面积 707 公顷,通过培育高油、高蛋白优质大豆新品种,提 高市场竞争力,为国家“振兴大豆工?quot;的实施做出示范。 名优林果示范园:占地面积 813 公顷,开展名优林果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栽培,寒地果 树资源研究及果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示范。 基因工程示范园: 占地面积 67 公顷,通过实施基因工程技术(DNA 重组)和细胞工程技 术(转基因),培育多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畜新品种,为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 应用提供示范。 精品牧业示范园: 占地面积 290 公顷,开发精品畜牧业生产配套技术,实行规模化养 殖、集约化生产,建成一个由精种、精料、精养等环节组成的精品畜牧业生产技术示范模式。 生态农业示范园: 占地面积 588 公顷,开展农牧结合型、果树特产复合型、 “四位 一体“物质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示范。 设施农业示范园: 占地面积 1752 公顷,利用人工建造的生产设施,实行高新技术集 约,工厂栽培,创造出速生、优质、均衡、高产、高效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3)产业发展区: 占地面积 625 公顷,该区主要是发挥我省农畜产业优势,利用现代化加 工技术,对农畜产业产品进行系列精深加工。共分为 2 个加工园。 绿色食品加工园: 占地面积 256 公顷, 以绿色粮食、绿色蔬 菜、绿色水果基地产品 为原料,生产系列绿色食品。 生物产业加工园:占地面积 369 公顷,重点进行农作物抗旱剂、 “EM“生物技术工程、 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