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7页
第2页 / 共97页
第3页 / 共97页
第4页 / 共97页
第5页 / 共97页
第6页 / 共97页
第7页 / 共97页
第8页 / 共97页
第9页 / 共97页
第1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懂事 (第三稿)文/雾满拦江懂事文/雾满拦江懂事就是懂自己。明理就是知规律。最有价值、最有效、最完美的自我管理,就是比别人更懂事、更明理。目录:测试你的“不懂事指数” “不懂事指数”测试结果的疑惑及解释前言:道理不是用来说的第一章:成功者说成功是懂事人的专利(1)江山易改懂事难(2)美国佬与才女薛涛的共同点(3)你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4)你永远也学不会的东西(5)你思想的操作系统(6)智慧的分野(7)被放弃的成功之门(8)失败的惯性(9)麻烦都是自找的(10)另一面成功的镜子(11)本章小结:懂事的人懂得是什么事(12)小测试:测试你的“不懂事指数”第二章:赢之初重新安装你的操作系统(1)新环境,新麻烦(2)麻烦都是人带来的(3)小事情带来大麻烦(4)没有任何问题(5)人与人交往的基础(6)人格的认知体系(7) “花瓶人格”与“马桶人格”(8)依靠本能的智慧(9)婴儿管理学(10)被我们所遗忘的智慧(11)脚趾头是用来微笑的(12)小测试:你的情商有多高第三章:头脑风暴颠覆你的思维(1)老黄牛做不得(2)老黄牛不可不做(3)不可看人下菜碟(4)机会来自于别人(5)不懂事的人弄不懂的第一件事:世上本无事(6)不懂事的人弄不懂的第二件事:做事并不重要(7)不懂事的人弄不懂的第三件事:人不是干事儿的(8)不懂事的人弄不懂的第四件事:事儿不是人干的(9)如何形成成功型人格(10)小测试:从此端到彼岸第四章:行有度强化你做人处世的分寸感(1)三个长不大的孩子(2)让我们的人格懂事(3)你永远也听不懂的人生道理2(4)人际关系的专业素养(5) 正确的直觉反应(6)超越极端的死循环(7)项目背后的玄机(8)刺头管理的难题(9)扯皮就是工作(10)成功就在你不经意之间第五章:渠自成成功就是正确的直觉(1)成功只是一种本能(2)源自于人格的尊重(3)观察比结论更重要(4)向情商大师学习(5)微笑着走向成功(6)如何训练你的直觉反应(7)态度是我们人生的唯一资源(8)致命的武器是亲和(9)能力就意味着别人的认可(10)懂事就是懂自己结束语:终极实战训练指导3测试你的“不懂事指数”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如果不喜欢这个测试,直接跳过也不会影响到后文的阅读。请逐一回答以下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则得 1 分,如果答案不是那么确定,则不得分,将你最后的得分加权起来,就是你的测试分数了。问题一: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对你来说是否很重要?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二:强烈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成功来说是否必不可少?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三:勇于承担人生的责任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成就。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四:尊重别人,真诚待人,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五:敬业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六:天道酬勤,勤奋、努力、刻苦的工作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七:掌握与别人合作的技巧,远胜于孤军奋斗。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八: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业精深度。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九: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效率人生。是 不一定、或否问题十:处逆不惊,遇乱则稳,是成就事业的基本素质。是 不一定、或否重复一下打分规则,以上十个问题,凡肯定答复者,得 1 分,凡否定答复者,不得分,然后将得分加起来,对你自己做一个“不懂事指数”的测试:如果你的得分低于 2 分,侥幸侥幸,你的“不懂事指数”极低,这表明你已经不是那么的“不懂事”了,你在明显进步,已经有好久好久没有听到别人说你“不懂事”的指责了,你甚至有点怀念这种指责了。不过你放心,这种指责慢慢的将由别人对你的指责转为你对别人的指责,你会不无恼火的发现:怎么别人就那么不懂事呢?如果你的得分介于 2 分与 4 分之间,还好还好,你的“不懂事指数”不高,这表明你属于“轻度不懂事者” ,别人虽然对你未必有什么过高的期望,但至少,大家都知道你不是那种夸夸其谈惹乱子的人,这对你来说就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开端,请继续大步的向着“懂事”的方向前进,直到让你和你周围的人都对你满意为止。如果你的得分介于 4 分到 6 分之间,情况可是有点糟糕哦,因为你已经患了“中度不懂事症状” ,虽然很少会有人指责你“不懂事” ,但如果你想在周围找一个认为你是“明白人”的人,也比较难,总之是比上不足,比下也比较糟糕,迷茫与困惑是最经常拜访你的访客,想知道为什么呢?跟你说也说不明白,因为你不是太懂事啊。如果你的得分介于 6 分到 8 分之间,那么你肯定是一个充满了自信的人,并且你对自己的表现非常之得意,只是有一点让你不开心,这世界上的人怎么都那么混蛋呢?他们总是拿你的认真态度当儿戏,居然不象你自己那样重视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居叵测之徒对你心存恶意,你感觉自己就好象掉进了小人堆里了,真是太郁闷了。但是郁闷也没办法,除非你立即着手采取行动,最大程度的降低你的“不懂事指数” ,否则你的麻烦会更多。如果你的得分高于 8 分,恭喜恭喜,你已经到了刀枪不入、水火不浸的“真人”境界,周围的人无不对你高看一眼,钦仰有加,你不断的在工作与交际圈子中获得认同,甚至连成功对你来说都是那么的唾手可得期日可待。只不过你有一个小小的麻烦,就是大家都认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那帮家伙却只用你白白干活,却不想把你亲手制作的蛋糕分一块让你尝尝,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实在是太不象话了除非你知道了自己其实是个特别不懂事的人,否则你永远也无法避免把别人的敷衍当真的窘迫。如果你的得分低于零就是说你这个家伙其实压根就没做这道测试题,而且你是在一看这道测试题就忍不住要笑的那种类型,不是过于急切的想往下面看答案的急性子那么,你是一个懂事的人,就别跟在这里瞎掺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你忙我也忙,搅和这事你累不累啊?“不懂事指数”测试结果的疑惑及解释测试完了之后,你的心里有什么疑惑吗?如果没有疑惑的话,那咱们接着往下什么,你竟然没有疑问?这怎么可以?没有疑问就说明你没有在认真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以后要记住孔子他老人家的伟大训诫,疑问是学习的第一步,没有疑问的学习是让人怀疑的学习怀疑你是否真的有意识在学习。子还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你现在好好看看这道测试题,题中所列出的无一不是公众所普遍认同的成功价值法则,照本测试题的设计思想来看,分明是在说你领悟到的成功价值法则越多,你距离成功就越远,这不明摆着是胡说八道吗,能不让你愤怒吗?愤,是指你在想弄明白却总是摸门不着的一种极端心理状态,凡是处于愤怒状态之中的人,莫不是脑袋瓜子正在犯糊涂的人,即使他发火之前脑子清醒,等到发火的时候,大脑也就自然而然的启动了糊涂程序,智商迅速下降到六十以下的水平。幸好愤之后还有一个悱字,所以人不管犯了多么大的糊涂,靠了这个悱字,总还是有救的。那么什么叫“悱”呢?“悱”就是你已经想到了却还没有达到脱口而出的思维状态,思考到了这个程度,就已经接近于临门一脚了。所以我们来讲一个很“悱”的故事,帮助大家“悱”一“悱” 。4这个故事说,老鼠们一直认为他们和蝙蝠是同一种动物,除了蝙蝠多了那么一对翅膀之外,他们的外貌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丑。据说了找了蝙蝠做女朋友的老鼠们都是最令鼠们羡慕的,因为人家找了个“空姐” 。所有的老鼠们都有一个梦想:飞上蓝天。所以满世界扑楞扑楞乱飞的蝙蝠们就是鼠类世界的“成功者”了。话说有一天,老鼠们搞了一次“成功者素质调查报告”之类的玩艺,该调查报告表明:所有的老鼠们都认为翅膀是一只老鼠飞上蓝天的关键,所以每一只老鼠们都有必要认真学习,发愤努力,先做鼠,后飞行,要认真研究每一只蝙蝠的飞行案例,就这样坚持下去,到了老鼠的翅膀长出来的哪一天,老鼠的成功飞翔之梦也能如愿以偿了。为此,老鼠们还请了“成功者”蝙蝠来给大家现场讲演励志,可是没想到的是,这只蝙蝠却非常的不象话,他在讲演的过程中竟然脱口说道:“你们他妈的就是一群地沟老鼠,还想着飞上蓝天呢,你飞个屁啊你,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你也长不出翅膀来,所以我建议你们还是搭乘一架客机更好一些后面的情况可想而知,这只不识好歹的蝙蝠当场被愤怒的老鼠们逐出场去,因为老鼠们无法接受这只蝙蝠的荒谬观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第一件事是:这个童话故事真的曾经发生过,那只口无遮拦乱说乱讲的“蝙蝠” ,就是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埃里森,他曾是耶鲁大学的“肆业生” ,上了一年半的学就逃之夭夭做了大老板,因此而学校请回去对学生们做报告,以鼓励学生们发愤学习,努力读书,先做人,后做事可是这位埃里森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耶鲁,他公然在演讲中宣称知识与成功无关的反动论调,并诚恳的建议大家马上退学去开公司,结果惹得学校当局大动肝火,当场将埃里森从演讲台上轰了出去。耶鲁大学将蝙蝠埃里森轰出去,绝对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学就是靠了学生吃饭,要是让埃里森那家伙吹着恐怖的魔笛把学生们全带走发财去了,耶鲁大学这家百年学府,岂非关门大吉?到那时候多没面子。可是想带着学生们发财的埃里森被轰走了,那学生们应该怎么办?这就得学生们自己想办法了。这个办法就得先从“懂事“开始。所以我们就得到了有关这个测试的终极结论:结论:别人的成功与你无关,所以别人的成功条件或素质也必然的不会与你搭上任何关系。这世上所有的成功学经典,纵然是千对万对,也不会对你有丝毫的作用。了解这些对你的成功未必能有什么作用,但不懂得这些的人,绝对不是一个懂事的人。会飞的老鼠只有一种:那就是蝙蝠!成功的人生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懂事“的人生,一个”不懂事“的人想在社会上谋得成功,其难度不亚于老鼠扑腾着四条腿飞上蓝天。这就是这个测试所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我们这一本懂事的由来。前言:道理不是用来说的人的智慧差异不是体现在知道多少道理上,而在于能够从道理中获益多少。人生的道理都是简单易懂的,但人生的博弈态势决定了这些道理的运用却是复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个人“成长”或“成熟”的过程,不过是逐渐的在学习与工作中运用他们早已知晓得道理的过程。人的智慧差异不是体现在知道多少道理上,而在于能够从道理中获益多少。一个七岁的孩子所知道的人生道理未必比一个成年人更少,但能否从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哲理中获得益处,却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分水岭。年轻人不喜欢听别人对他们讲“大道理” ,这是因为道理他们早已知晓,但如何才能够从这些道理中获得利益,这却从未有人告诉过他们。所以许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往往会被指斥为“不懂事” ,很少有哪个年轻人愿意接受这一指责,因为在他们自己看来,人生的道理他们不比任何人知道的少,所谓的“不懂事”的指责,实在是毫无道理。事实上,一个所谓的“不懂事”的年轻人,并非是真的不懂事情的道理,而是他明显的缺乏从这些道理中获得益处的能力,所以当他们遭遇到实际生活中的利益博弈之时,不懂得采用策略的方法化解困境与尴尬,往往是被动的采取孤注一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而在这个过程中,道义依据的缺失就成为必然,老气横秋的指责也就接幢而来,这恰恰是年轻人所无法接受的。说到“懂事”与 “不懂事”的区别,我们可以拿一本人人都读过的中学数学课本做个比喻:即使是一个考得一塌糊涂的考生,他也会把课本上的公式背得娴熟,但是只有知道如何运用这些公式来解决难题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的在考场上考出高分,也才称得上一个好学生。“数学公式”每个考生都知道,但那怕是同一个考场中的考生,成绩也总是会分出高下。所以仅仅是知道公式,对考生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价值。这个道理考生自己知道,而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的成年人却反倒弄不明白这一点,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吗?有什么样的“人生道理”是年轻人所不知道的呢?那怕一个在社会上混得再不得志的年轻人,所知道的道理也绝对不比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