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点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河外星系银河系最基本的两大天体:恒星、星云,还有小行星带、流星体、彗星2.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及太阳系概况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近地行星:水、金、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体积、质量、密度居中,与其他七大行星基本一样,无太大差别自身:适中的体积、质量,有大气层,人类能够呼吸,原态海洋的形成外部:适合的日地距离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光球层:能看见,黑子标志,11 年一周期,影响气候日珥耀斑日冕层:太阳风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电磁波,来自 H、He 核聚变6.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关系自转 公转轨道 赤道面 黄道面方向 绕地轴自西向东 绕太阳自西向东周期 恒星日:23h 56min 4s 恒星年:365d 6h 9min 10s太阳日:24h 回归年:365d 5h 48min 46s速度 角速度:极点为 0,其他都是 1h 15 近日点:1 月,快线速度:极点为 0,向赤道增大 远日点:7 月,慢黄赤交角:2326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昼夜更替:晨昏线地方时:15一时区,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北京东八区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右南左赤道无;手心向上,四指运动方向,大拇指偏转方向公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纬度、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节气 日期 高度角 直射点 昼夜情况(北半球) 季节(北半球)春分 3.21 赤道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赤道 0 昼夜等长 春夏至 6.22 北回归线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北回归线 2326N 昼长于夜 夏秋分 9.23 赤道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赤道 0 昼夜等长 秋冬至 12.22 南回归线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南回归线 2326S 夜长于昼 冬四季更替春:35,夏:68,秋:911,冬:122五带划分寒带:有极昼极夜,温带:四季变化明显,热带:有太阳直射8.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及其结构特点地壳地幔 地震波(内外) 地核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O2:维持生命活动CO2:光合作用,保温作用O3:生物体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成云致雨的重要物质(原料) ,影响天气变化固体杂质:凝结核外层热层 电离层:由大量离子和自由电荷构成,影响无线通讯短波的传播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易吸收紫外线;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飞机;大气水平运动为主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剧烈,天气复杂多变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71海水,咸水湖多在内陆(不循环)多为极地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可饮用的只占 0.3;人体内含水 65生物圈:所有生物体所在的最活跃的圈层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过程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整个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如海岭等)分割成了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版块、非洲版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3.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板块张裂(生长地带)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板块挤压(消亡地带)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亚洲东海岸岛屿(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美洲,美洲版块、太平洋板块)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影响:地中海消失,红海扩大;太平洋缩小,大西洋扩大4.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水平运动褶曲褶皱高山、谷地形成地貌形态的基础绝大部分山脉为褶皱山脉背斜成山有石油,中心老两翼新;向斜成谷有水,中心新两翼老垂直运动断层(前提):地堑成谷,地垒成山5.流水、风、冰川等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侵蚀作用:流水(气候湿润的山区) 、海水、冰川、风力(气候干旱、地势较高)搬运作用、沉积作用黄土高原: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华北平原:流水沉积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地质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使地球表面凹凸不平7.大气热量的来源地面辐射, 波长:辐射源温度控制8.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吸收:O3紫外线(平流层) ;H2O、CO2红外线(对流层) ;有选择性反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无选择性散射:微小颗粒可见光短波中的蓝紫光;较大颗粒(尘埃、雾粒、小水滴)所有光;有选择性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9.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受热不均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风)运动的直接动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近地面:三个力,风斜穿等压线;高空:两个力,风平行等压线风压定律: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高压在右后10.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1.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亚洲 海洋 风向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陆地吹向海洋东亚:西北季风南亚:东北季风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海洋吹向陆地东亚:东南季风南亚:西南季风 成因东亚:海陆热力差异;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大气运动 气候特点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气流幅合上升,对流强烈,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中纬西风带 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上吹来的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热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和副高 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13.锋面、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气团冷气团: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暖气团: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大陆气团:干冷;海洋气团:暖湿锋准静止锋江淮梅雨;昆明:冬雨气团运动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雨量冷锋 冷气团到暖气团 气温高,气压低,晴朗 阴雨,大风降温 气温降低,气温升高,晴朗 阵雨暖锋 暖气团到冷气团 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阴雨天气 气温升高,气温降低,晴朗 连续降雨气旋和反气旋气旋:产生于低压区,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辐聚,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产生于高压区,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辐散,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14.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地球各个圈层,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再生、持续利用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16.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北顺南逆,西暖东寒中高纬:北逆南无,西寒东暖1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寒流:降温降湿暖流:增温增湿渔业三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把深层物体带到表层航海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污染物利:加速污染物流动扩散,使其稀释净化弊:扩大污染范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