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研讨_民法论文 民法论文内容摘要:缔约过失责任,也称之缔约上过失责任。它的提出其目的是解决在 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缔约当事人一方的不谨慎或恶意而使将要或缔结的合同 归于无效,或被撤销,从而给信赖其合同有效成立的对方当事人带来损失,也可能一方当事人 的过失而导致对方当事人的损失。简言之,就是合同缔结当事人一方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所 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这正是合同 法上缔约过失责任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缔约过失责任存在的重要意义。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的产生,正是由于合同法和侵权法在各自调整范围上出现的真空地带,对在缔约阶段因一方过 失、过错致他方受损害均无法解决。为了弥补这一漏洞需要从法律上建立缔约过失责任。 又因为缔约过失责任与合同责任密切相关,在新的合同法中将缔约过失责任纳入其中,实是一 种创举。本文试从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构成要件着手,准确把握缔约过失责任、违约 责任、侵权责任的不同点。为实践中适用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从缔约过失责任适用范围上 把握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在适用时间上,准确确认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先合同义务;在 适用空间上,准确确认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定事由的产生以及缔约过失责任的各种表现形式及 补偿范围对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的思考。 关键词:合同法 缔约过失 过失责任 对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的思考 缔约过失责任有的学者们称之为先契约责任,先合同义务或直接称之缔约过失。何谓缔约 过失责任,学者们归纳的定义不尽统一,一般认为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 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并致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时,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一般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理论是德国法学家耶林(Rudlf vn Jhering)首先提出的。1861 年,在 其主编的耶林学说年报上发表的缔约过失、契约无效与未臻完全时的损害赔偿一 文中指出“从事契约缔结的人,是从契约交易外的消极义务范畴,进入契约上的积极义务范畴。 其因此而承担的首要义务系于缔约时善尽必要的注意。法律所保护的并非仅是一个业已存 在的契约关系,正在发生的契约关系亦包括在内,否则,契约交易将暴露于外不受保护,契约一 方当事人不免成为他方疏忽或不注意的牺牲品。契约的缔结产生了一种履行义务,若此种效 力因法律上的障碍而被排除时,则会产生一种损害赔偿义务。因此,所谓契约无效,仅指不发 生履行效力,非谓不发生任何效力。简言之,当事人因自己的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对信其 契约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赔偿基于此信赖而产生的损害 。 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前,应当认为我国并没有相对完整的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对缔 约过失责任原来的三部合同法(即经济合同法 、 涉外经济合同法 、 技术合同法)中 也未作出明确的规定。1999 年颁布的合同法才较系统地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填补了法 律上的空白。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及构成要件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 1、缔约过失责任是产生于缔结合同过程的一种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何时,何时 终结,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以要约生效作为起点。主要理由是因为要约以到 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此时要约分别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拘束力,双方才能进入一个特定信 赖领域。在这种特定的信赖领域内,合同当事人双方才可能基于信赖对方而作出缔约合同的 必要的准备。另种观点认为,由于缔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想要确立一个时间点非常 困难,而且是僵化的。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先合同义务,灵活确立一个可变的时间点较为理想。本文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缔约过失责任以要约生效为起始,是因为缔约过程中是一种双边行为,缔约之初双方不具有缔约上的实际联系,不可能产生信赖利益,也不产生先合同义务。 必须是双方之间接触、了解、确信后才能产生一种信赖关系,如一方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 对相对方构成损害,才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要约生效,终止于合同生效,判断是否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其关键是看缔 约双方是否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一方或双方是否有违反先合同义务,而致使相对方的信赖利 益的损失。 2、缔约过失责任是以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基础是在 诚实信用原则下的产生先契约义务,或称之为先合同义务 1。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缔 结合同过程中,负有相互协助、通知、说明、照顾、保密、保护等附随义务。正是由于缔约 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所负的先合同义务,才导致了不同于违约责任和侵 权责任的缔约过失责任。 3、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是一种信赖利益。根据“无损失、无责任”原则,缔约过失责任也 须有损失,但这种损失须为信赖利益的损失。信赖利益或称消极利益,一般是指无过错一方因 合同无效、不成立等原因遭受的实际损失。对于信赖利益的损失界定,在目前法律上无明确 规定的情况,较难以把握,在司法中可能会出现赔偿过宽、过窄,也可能出现同一类案件有不 同的裁决结果。本人认为,信赖利益的损失,其范围可以包括:缔约费用;履约准备费用。 4、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补偿性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在现行法中尽管已经得到明确, 但附随的先合同义务法律无明确的规定,只是适用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即:诚实信用原则。因 此,缔约过失责任不是履行利益或期待利益。他只存在于缔结合同过程中,一方因信其合同有 效成立而产生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即损害的是对方的信赖利益。故缔约过失责任救济方式仅 为补偿性,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与契约磋商未发生时相同的状态。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缔约过失责任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其构成须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个方面。具体而言,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五个: 1、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缔约过程中 2。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缔约过程中,或者在合同已经 成立但因为不符合法定的合同生效要件而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如果合同已经有 效成立后,合同的缔结过程就已经结束,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致使另一方当事人受到损害的, 只能构成合同的违约责任,而不能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2、必须有缔约过失行为的存在。有违反先合同义务或附随义务的行为。缔约一方当事人 在缔约的过程中,有违反法律规定的相互协助、通知、说明、照顾、保密、保护等义务的行 为。一般认为合同法第 42 条、43 条之规定,即是只有合同缔约人的一方存在上述行为 时,才可能承担因此行为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 3、必须有损失的存在。违反先合同义务或附随义务的行为给缔约合同的对方造成了信赖 利益的损失。如果没有损失,就不存在赔偿。赔偿的损失也是基于信赖利益的范畴,不包括履 行利益。 4、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违反先合同义务或附随义务的一方在主观上必须存在故意 或过失。过错是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缔约过失责任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也不例外。过错具 体表现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基本形态。故意是指缔约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合同无效、 不成立或被撤销,能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后果,而仍然进行这种民事行为,希望或放任违法后 果的发生。过失是指缔约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合同无效、不成立或被撤销造成 相对人信赖利益损失,因疏忽大意没有尽到协力、通知、保护、保密等义务,虽然预见到了但 轻信其不会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因此,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具有过错就要承担责任,无过 错就不承担责任。如果缔约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是受害人、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的,则违反先 合同义务的一方也不承担缔约过失 责任。 、违反先合同义务或附随义务的行为与对方所受到的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合同缔约人一方的损失并不是因对方的过意或过失造成的,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其受损 失的一方合同缔约当事人也不得向对方主张缔约过失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区别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 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规定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其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1、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不同。违约责任是违反有效合同的义务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它是以 有效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条件。而缔约过失责任则仅仅适用于合同缔结过程中及合同不 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判断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合同是不是 有效成立。如果双方之间存在着有效的合同关系,则适用违约责任,如果双方不存在有效的合 同关系,则仅能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2、责任承担的形式不同。缔约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责任承担形式,可以约定违约金的 数额,也可以约定定金等条款。而缔约过失责任它排除了缔约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或免责条款, 而是直接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进行约定,也因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归于无 效,其责任承担只能是损害赔偿,当事人不能任意选择。一般以受到的损失为限,赔偿的是对 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损失。 3、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能使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1。即只有在缔约一方有过错 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或双方均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缔约当事人一 方或双方均无过错,虽然也存在着损害并造成一方或双方的损失,也无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一方面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以缔约当事人主观上存在过错作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即:确定其 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不仅要有违反先合同的行为,致使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而且缔约方在主观 上确实存在过错;另一方面,这种过错必须与信赖利益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此来确定 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适用无过错推定原则。作为例外或补充也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对违反合同义务的当事人无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在 所不问,均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我国合同法第 107 条之规定,将该原则予以确认。同时,对 于有名合同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合同法第 189 条、第 191 条、第 320 条、第 374 条、 第 406 条、第 425 条等,从而形成了严格责任为主导,过错责任原则为例外和补充的立法格局。4、赔偿范围不同。违约责任赔偿的是履行利益,它受到可预见利益的限制,即损害赔偿的数 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履行合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 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违约责任赔偿结果是使当 事人达到完全履行时的状态。对于赔偿的计算方法,数额等,合同缔结当事人双方在缔约合同 过程中通过协商而达成合意。而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只能是信赖利益的赔偿。信赖利 益的损失不是以现有财产的毁损灭失,也不是履行利益,而是因信其合同的有效成立,导致的 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因对方的缔约过失而导致的直接财产的减少。如为缔结合同直接支 付的缔约费用,也包括因信其合同有效成立而丧失的可预见的缔约机会所造成的利益损失。 信赖利益赔偿的结果是使当事人达到缔约前未曾发生时的状态,但是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不 能事先达成合意。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侵权责任是指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 法权益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该责任以财产责任为核心内容,一般以金钱为对价做为补偿 受害方损失的利益。侵权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1、责任产生的条件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是以缔约双方当事人通过接触,进而形成了 一种特殊的信赖关系为前提,无信赖利益,则不产生缔约过失责任。侵权责任可以发生在一般 的社会交往中,双方当事人之间不需要存在什么关系,而且侵权行为的发生一般也与合同无关。 只有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当事人之间才能产生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因此,侵权责任不存在什 么前提条件,而缔约过失责任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为缔结合同而且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信赖利益。2、其行为侵害的对象不同。从本质来说,缔约过失责任是因为违反了民法诚实信用原则而 产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