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思短章阅读经典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们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修身名句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清申居郧西岩赘语赏读:人生最愚蠢的事是不愿听到自己的过错,人生最坏的习惯是喜欢谈论别人的过错。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赏读:瓜是甜的,却有个苦的瓜蒂;枣是漂亮的,却长在荆棘上。比喻世上万物难以样样都好。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赏读:一胎只生一个的牛仔子,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娇宠坏了的孩子会骂父母。小牛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是为了汲取奶汁,并无故意顶撞母亲的意思,由此联想到骄子对父母的顶撞,说明了对独生子过于宠爱,那只会助长其骄恣,结果反受其害的道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君子行赏读: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知识卡片一、作家作品王国维(18771927),初名德桢,后改为国维,字静安,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云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年6月,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留下了难解之谜。王国维的学术著作,以史学为最多,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并涉及其他许多方面。其殷周制度史、宋元戏曲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的。二、文体常识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和格式上,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人间词话不同于其他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它从形式到内容,纯然是中国化的。词论、词品、词史,以“句”品词,就“格”论人,复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窥文体之兴替盛衰,其论无不立脚于“宏大处”而著力于“精微处”,于最精练的文字中融“胸罗万卷”之大学问,其立意之高、论说之精,皆胜出前人,后来难及。走不通的 称绝断绝消失 极点极、非常与世隔绝的 横渡道义、正义 副词,“还、且” ,表轻微转折退,指后退几步推辞退出来 说、讲路旁途径、方法主张、学说取道/“所”和“以”连用, 在此表示原因 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 、体验等。与“外”相对内心皇宫通“纳”,接纳 “所者”是名词性短语“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带有名词性结 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动词,胜任名词,情趣动词,到达动词,达到动词,表达谢意 动词,招致,招来名词,情趣动词,仿效 名词,功效动词,模仿动词,效力动词,有成就二、词类活用1亦必邻于理想故也_2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_3白鸟悠悠下_4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清醒名词用作动词,接近名词用作动词,衡量名词作动词,飞下来三、古今异义1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古义:_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2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古义:_今义:人称代词,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完成四、文言句式1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_2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_3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_4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_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五、名句默写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无我之境,以物观物,_,_。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_。”此第一境也。“_。”此第二境也。“_。”此第三境也。3诗人对宇宙人生,_,_。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主旨归纳教材中节选的人间词话十则,重点是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内容,也谈及了理想与写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文中事例典型,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特别是关于人生追求三境界的论说,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让人称绝。重点突破“境界”的含义是什么?王国维谈治学三境界,这三境界各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 “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来的状况。第一境界以“西风凋碧树”,比喻恶劣的形势。说明只有下定决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能排除干扰,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取得成功的基础。第二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 ,执著追求。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炼,人就会逐渐走向成熟。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依托“境界说” 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文学的哪些关系?提示 “自然”与“理想”的关系。诗有写实派与理想派之分。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地描写出来,理想派着重于虚构主观想象。因此大诗人所造的“境”,必合乎自然而又邻于理想。“渐悟”与“顿悟”的关系。这其实又是文学的一种量变与质变的变化过程。“入”与“出”的关系。文学也讲究在死吟苦学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观察事物。要求作家“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什么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者是否有高下之分?提示 从作者所举例子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欣赏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界,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欣赏主体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从观物方式及审美感觉看,“有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给人“宏壮”的美感。“无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物观物”“于静中得之”,给人“优美”的美感。两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分,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之欲而达到静穆的状态。所以“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在节选的部分,多次提到“境界”,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提示 在节选的十则中,“境界”的内涵并不一致。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第五则提到“境界”,说明“情”也是构成境界的元素,而“有境界”的作品应该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第六则提到“境界”,具体说明“境界”应该得到真切生动的表现。第七则提到“境界”,是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总体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有时也称“境”,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指客观景物,有的指情,有的指两者的统一,有的指造诣程度,等等。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应该是其主要内涵。 文本审美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这部书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他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做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其次,王国维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某些观点,真正熔中西思想于一炉。王国维先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西方哲学和美学历史,精心研究过叔本华和康德的美学思想。因此,他在书中多次直接引用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