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心 爱心 专心2 2 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教学目的: 1、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 写法;2、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1、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 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2、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 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 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 者们的青睐。 为诗句燃断想象长须的徐志摩 志摩写作的态度是严肃的,他在轮盘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想把文章当 文章写的一个。 ”在猛虎集的自序里他又说:“但为了一些破烂的句子,就我也不 知曾经燃断了多少根想象的长须。 ”所以一些极普通的字眼,一经从他笔下流出就标出 了自己的分量。1931 年 11 月 19 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徐志摩心旷神怡,他是喜 欢飞的。在空中飞行,人常常觉得自己脱离了肉体凡胎,跟蓝夜里彗星一样,在天际遨 游。他曾在散文想飞中写过:“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 陆地看到海,从海再回看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 做人的交待。 ” 此刻,他觉得自己化作了一朵白云,乘风飞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距济南 50 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 竟成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 ,时年仅 35 岁。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他以后的继起者 未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 称诗哲、诗圣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 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 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 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 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用心 爱心 专心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 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正如沈从文所言:“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 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 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 ”足见他的人 格魅力所在。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他的诗歌创作的成就当奉为本世纪文学之圭臬, 但他的散文风格也是一有风格,陈西滢、沈从文、梁实秋、周作人都曾一致称赞他的文 章华采之美,他的学生们更是推崇备至,赵景深认为像徐志摩那样“文彩华丽,连吐一 长串珠玑的散文作者,在现代还找不到第二个。 ”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散文的独特风格则 “是诗的一种形式。 ”无论如何,徐志摩的散文是有其独特之韵味的。胡适说徐志摩的 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作为一 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 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当然若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鲁迅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郁达夫之练达及 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 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他爱做梦,梦是唯美的,又是飘摇的,如乡间小溪汩汩流动,她会很跳跃,如美丽 的天使与你玩捉迷藏,会时不时俯下微笑着的脸膛,与你耳语,然后又迅即飘飞离去, 却留下一绢幽幽灵动的轻纱。 志摩就是个寻梦、追梦的孩子,他在重逢林徽因时曾伤感的说:一生中有太多的梦 从指缝中溜走了,也许就只能用诗来网住梦的残影。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的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可以 算是他短短 35 年生命对爱的注解吧。寻访,寻访,是在追梦,追梦 不可能错过的三个女人,爱或者不爱,快乐或者痛苦,相守或者别离。他仍习惯于 那样的全身心的沉浸在梦里。 作为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真是无可挑剔了,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孝顺父母。但 志摩爱过她吗?从未。有的恐怕也仅仅是感激之情,他不是如此的自私,如此的吝啬自 己的爱,而是他无法左右,梦中他们擦身而过,相遇却不曾相识。 幼仪为志摩付出了一切,他需要她时,她留下来照顾他,他要离开她时,她不给他 丝毫的羁畔。志摩的笑解烦恼结是给她的,这笑的背后蕴涵了幼仪多少的泪和苦痛, 而这仅仅源自一个理由,没有理由的理由志摩不爱她。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 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 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 “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 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 甚至有些惨酷。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 音,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 “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 ”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用心 爱心 专心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 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 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 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林徽因是志摩的挚爱,却始终没能和志摩在一起。 林徽音,一个出名的才女,1904 年 6 月 10 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祖父林孝恂光 绪己丑科进士,父亲林长民,堂叔林觉民。培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24 年就 读宾夕法尼亚大学;1925 年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温哥华结婚。与此同时,她和徐志摩之间的那段情,却仍然藕断丝连。连徐志摩最终发生的意外, 也是为了要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由此林徽音与徐志摩 的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成为後世一直不解的悬谜。连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 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个谜:梁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回北京让徽 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後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 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 。林徽音,这个徐志摩穷其一生追求的奇女子,终究 没有许给徐志摩一个未来。或许,只有两个人爱到极至,才会达到林徽音对徐志摩那般 的境界。注定相爱却不曾相守 遇见陆小曼,志摩看到希望的晨光,虽然那光亮遥远微弱得像远空的寒星,虚幻缥 缈若海市蜃楼,但他们共同努力着。志摩为爱所苦,远走英国;小曼为情所困,心脏病 复发;志摩恩师梁启超公开批评他们。这么多的困难阻挠,他们一同走过,企盼着完整 的一份爱,终于他们的苦心撼动了上帝,通向婚纱之路的大门开启了,一切都变得美好。 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小曼留恋于交际圈,宴游,打牌、应酬,不但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浪费了自己的天赋,也在生活上给徐志摩带来了许多困难,甚至染上了烟瘾,一掷千金, 为了维持生计,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最终徐志摩要去北平了,小曼却离不开上海的浮 华生活,于是志摩只能上海、北平两地跑,他的心底渗着一片冰凉。在这来来去去中, 不知是第多少回,他搭乘免费的邮政专机遭遇了空难(为了去北平听林徽因的一次演讲) ,刹那间从这世界消失,没有告别,没有遗嘱,什么也没有,除了他的诗留了下来,使 我们这些拜读他的诗的人不得不为诗中那种浪漫,超乎现实的浪漫所感动和流泪。徐志摩:为爱为美为诗歌而生活的人。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游学 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诗人在猛虎集序 文中曾经自陈道:在 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 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 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吸烟与文化 )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 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上,后收入猛 虎集 。可以说,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 最有名的一篇。用心 爱心 专心二、吟诵诗作。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师生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 字数基本上是 67 字(间有八字句) ,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 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 “轻轻” “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 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 2 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 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2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教师可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录像或幻灯,伴以轻柔的有 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三、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1、徐志摩的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 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教师板书:离别的 对象特别) 继续启发: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种 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 别” ,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 点“伤离别”的味道。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 边。 ”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 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 “悄悄的” “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 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板书:营造的 气氛轻松) 2、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呢?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 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 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 “柔波” “青荇” “青草” “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 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 之感。 “诗人择用一个适当的意象可以唤起全宇宙的形形色色来” 。 (朱光潜) (板书:意 象的选择新颖) 明确:别绪,已是人生一大愁苦;再别之情,岂非雪上加霜。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 为线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