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考 5 个,3,4,5,6 考其一,9,10,11 考其一,12,13 考其一)1 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 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3 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4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5 可能通行能力: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6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可通过的最大车辆数。7.道路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8.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形要素之一,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9.最小纵坡: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10.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ip=H/L,H 相对高差,L 路线长度(m ) 。11.合成纵坡: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计算公式为 ,I 合成坡度,i 路线纵坡, 超2hIihi高值。12.爬坡车道: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13.避险车道: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行驶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14.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知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成为路肩。15.超高: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称为平曲线超高。简答和问答,简答 6 个,问答 3 个。以下的这几个题基本上都是考题。1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组成。特点:铁路运输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强、成本低、速度较快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但其灵活性较差、运输对象单一,通用性差;道路运输机动性灵活、批量不限、货物运达速度快、覆盖面广,但养护、运营费较高。2.道路运输的作用:道路运输是最便捷也是唯一具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道路运输具有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道路运输的通达深度广,覆盖面大道路运输的发展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运转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道路运输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3.公路的分级:数据以年平均日交通量评价,高速公路(四车道 2500055000 辆,六车道4500080000 辆,八车道 60000100000 辆) 、一级公路(四车道 1500030000 辆,六车道2500055000,) 、二级公路(双车道 500015000) 、三级公路(20006000 辆) 、四级公路(双车道2000 以下,单车道 400 以下) 。4.城市道路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直线的特点:优点: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操作容易,测设简单方便,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缺点: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不利。6.直线的运用,在以下路段上可采用直线。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地带;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7.圆曲线特点:圆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 R=常数曲率 1/R=常熟,故测设和计算简单。圆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的改变着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由不同半径的多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圆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行车越危险。汽车在圆曲线上转弯时各轮轨迹半径不同,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路面宽度。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视线会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阻挡,易发生行车事故。8.缓和曲线的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9.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及绿化带。10.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11路肩的作用: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之用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12.行车视距的分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13.平面线形设计要点:平面线形应直接、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14.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应当尽力避免。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平衡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纵坡,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15.选线的步骤(1)路线方案选择(2)路线带选择(3)具体定线(必考 15 分,属于问答).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有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是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农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和经济园林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重视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因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 (7)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因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必考 20 分,计算题)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 K5+030.00,高程为 427.68m,i1=+5%,i2= -4%,竖曲线半径 R=2000.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 K5+000.00 和 K5+100.00 处得设计高程。课本 P71,解法有误,详见老师讲的,分为凹的和凸的两种,只需比较正负号即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