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实验小学 杨小星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可知,评价贯穿于学生操作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出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的成败得失,找出自身的长处和问题,体验自我评价的乐趣,以不断地超越自我。我认为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抓住学生自我评价的切入点和机会,不仅能绽放生成教学的美丽,更能展示自我评价的魅力。一、自我评价于学生的操作的质疑问难处,呈现生成教学的创造美。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合作组的成员之间经常会提出疑问,产生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是组内部分成员的做法和思路得到其他成员的赞同,个别成员的很有道理但看似不成熟的想法,可能会受到排斥。因此,在评价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小组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共同评价或他人对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案例 1 圆的周长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根据圆周的特点,你认为圆的周长能用什么工具和办法进行测量吗?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测量的办法。 ”(于是孩子们纷纷以小组为单位,议论着、比划着,才一会儿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启发,又有什么问题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 1:“老师,我想,圆的周长是不是也可以象三角形、长方形那样直接进行测量。 ”生 2:(马上站起来)“我有意见,刚才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已经提出意见了,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圆周是曲线,不可以直接测量的。不过我们想既然是曲线那它肯定很容易滚动,所以是不是可以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呢!”师:“那你能上来给大家作个示范呢?”(学生示范,并提醒给同学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生 3:“我们组还发现了可以用绕绳的方法来测量。 ”(学生边示范边讲解)生 4:“我们组刚才发明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而且我们还发现这两种测量的方法单靠一个人的话很难完成,我们组都是几个人合作一块来完成的。 ”生 1:(反驳)“刚才同学对我的方法有意见,现在我也对另外的方法产生了疑问,如果是要测量有些建筑物中很大的圆形屋顶,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吗?”在案例中,不仅让学生们来评价他组、评价他人,而且也在评价本组、评价自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被评价的小组各成员和被评价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自然地产生了新的问题,得出了新的想法。如生 1,当有同学对自己直接进行测量的设想提出异议,提出了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后,这个同学不仅在暗暗反思自己的直接测量法,同时也在对他人的绕绳法和滚动法进行着评价,从而提出了更科学的问题:“如果像测量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圆形屋顶的周长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吗?”这些对于学生来说的创造,都来自学生对他人、对自己评价和反思的结果。在学习中,如果能够把他人的评价与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相结合,则能更好地增进智慧,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二、自我评价于学生操作后的争辩处,突现生成教学的矛盾美。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具有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早或不合时机地作出评价,可能就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妨首先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自己认为有理的各方先互相争辩,这个争辩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改进的过程,生成课堂教学的矛盾美。案例 2教学片段“角的分类”。师:“3 点钟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夹角是多少度,再过一分钟,时针和分针成什么角?”学生动手转动了手中的钟表。 (有认为是“钝角”,也有认为是“锐角”的。 )师:“请不同意见的双方,分别派 3 位代表到上面来,进行辩论,可以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才算胜。 ”生 1:(拿着自制的钟表模型)你们看,再过一分钟,时针超过了 3,时针和分针肯定是钝角了。生 2:(出示了自己买的小闹钟)(边拨边针锋相对地说)你们看分针比时针走得快,所以再过一分钟,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锐角,不是钝角。(一方得意洋洋地望着哑口无言、挠着头皮的另一方。 )师:(面对辩论的双方)“现在双方都还有什么话想说吗?”生 1 方:(与胜方握手)“表示祝贺;我们刚才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时针和分针走的速度不同。 ”生 2 方:(与败方握手)“表示感谢,正因为你们大胆的发言和我们的争论才给我们全班同学带来了有价值的讨论。 ”在这次操作活动中,对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我可以作出简单判断,但我并没有轻易的作出结论,而是抓住这一场景,随课堂动态生成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让矛盾的双方在争辩中不断地认识对方、认识自我,当矛盾真正激化时,双方通过直观的动手演示,发现了真理!最后再让学生针对知识和辩论的本身,让学生作出自我评价,体验辩论的价值,欣赏矛盾的美丽。三、自我评价于学生的用心感悟处,凸现生成教学的情感美。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激情大气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对新知识的渴求,进入课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了灵动,充满了生成性和丰富性。数学课堂不仅是师生知识的交流、学生技能习得的场所,更是情感交流、真情流露、思想碰撞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广场。案例 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请用喜欢的方法表示你心中的一半,请想好的同学到黑板上表示。 ”生 1:(图示)一个苹果中间分开,就是一半;生 2:(图示)一个正方形中间撕开,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生 3:0.5 就表示 1 的一半;生 4:(图示)把一张圆形纸片对半分开,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生 5:(图示)用一把刀把一根木头从中截断,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师(情境导入):老师还有一种表示的方法,把一块月饼分成相同的两份(出示图例,强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一个表示。师:“你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吗?”生:“分数。 ”师:“到现在,你认为老师的图示和分数能表示大家的意见的,你可以擦去你黑板上的杰作,当然,如果你认为你的杰作很好,不擦想保留也可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带着期待和关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一半,于是学生们纷纷对自己心中的一半作出自我评价与表现,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接着教师又带着热切的呵护和关爱,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一半与老师的表示方法进行比较,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并且说明如果你认为你的杰作很好,不想擦去,保留也可以。这种在不影响共同价值观的前提下,教师允许学生自己对分数的独特的体验,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肯定,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对学生成功学习的肯定,难道不就已生成了教学中的情感之美吗?自我评价是一个人自觉性的基础。自我评价过高,其结果会使学生无法面对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自我评价过低,学生则没有勇气迎接新的挑战,其结果是自暴自弃,一事无成。因此,在数学的动手操作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并使之成为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导力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