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开行光伏信贷沉思录 500 亿光伏贷款对策2012 年 12 月 10 日 07:25 21 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本报记者 史进峰 北京报道 毫无疑问,国家开发银行,这家光伏全产业贷款余额超过500 亿元的金融巨头,正在成为中国当下 2000 亿元光伏产业眼中的救世主。12 月 7 日,国开行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国开行光伏贷款情况:截至 2012年 8 月底,国开行对光伏全产业贷款余额为 500 多亿元。这一数据与 2011 年全行 5.52 万亿贷款余额相比,占比仅为 0.9%,也远低于市场之前传闻的 2500 亿元的规模。光伏全产业贷款余额占比不足 1%的国开行,其在光伏产业的举足轻重却无人不晓。从今年 4 月出手救助处于危局的江西赛维 LDK,到近期参与中国银行(2.92,0.09,3.18%)牵头的银团贷款援手身陷破产边缘的尚德电力,国开行这家正在迈向商业化转型之路的政策性银行,正在成为中国主要的光伏巨头及巨头背后的幕后推手地方政府,极力争取的对象。12 月 6 日,有债权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继今年 10 月国开行率先给予无锡一家光伏企业 2 亿元贷款以解其还息压力之后,该公司超过 40 亿美元的庞大债务重组计划仍在持续谈判中。摆在这家光伏企业和债权银行面前的是,2013 年 1 季度该公司即将到期的高达 5.75亿美元的可转换票据谁来偿还?“在众多解决方案中,企业和地方政府也不断释放出希望中行、国开行等债权银行先接盘这 5.75 亿美元可转债的意愿。”上述人士透露。“那家企业年内应该是可以平稳过年关了。”一位接近国开行的人士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总行高管团队也相继带队到保利协鑫、汉能控股等光伏巨头密集调研。10 月下旬,在江苏光伏重镇苏州举办的双方合作研讨会上,光伏巨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了一句肺腑之言,“协鑫集团现在取得的成绩,与国开行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进入 10 月以来,国开行内部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提出“六大六小”重点关注方案,无论尚德还是赛维都在名单之列,属于国开行应予继续支持的重点客户。12 月 7 日,国开行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目前,国开行对光伏产业的上游企业,原则上不新增贷款;对光伏下游的发电企业,国内的项目大力支持,积极提供贷款,国外的项目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供贷款。“规划先行规划先行”的内部争论的内部争论2008 年,出于一贯“规划先行”的战略考虑,国开行开始进入境内和境外大型光伏并网电站融资,逐步形成对以多晶硅为代表的光伏产业上、中、下游的全面布局。仅仅 2007-2010 年短短三年,国开行就大手笔向包括尚德、赛维在内的多家光伏产业巨头承诺高达 2500 多亿的授信,业内无人出其右。“把开行发展有机融入国家战略。”一直是国开行董事长陈元所推崇的商业模式,也是国开行之所以进军光伏的逻辑起点。相较于商业银行,国开行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规划上的精心布局,用陈元的话说,“规划先行”是国开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规划先行”,按照陈元的逻辑,“通过规划先行向上游延伸,在有限的项目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保持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领域的优势,并在新的蓝海领域迅速占据优势地位,取得更大的融资份额。”“开行要想以几千人与商业银行几十万人竞争,没有别的手段,只能靠脑力竞争,使规划更有远见、更符合实际,依靠规划先行来把握发展主动权。”一位开行评审局人士如是说。内部资料显示,2009 年 4 月,国开行总行成立规划局,各地分行也相应设立规划发展处,目的之一便是提高在重大项目中的参与度和支持度,以融资推动产业联合。换句话说,开行所看重的产业规划,即把开发性金融与政府合作那一套东西,套到产业系统中。“开行本身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参与者之一。”上述开行的人士告诉记者,2009 年末,开行先后与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举行高层会晤并签订规划合作备忘录,并受邀参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起草工作。新能源正是国务院推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 年 10 月,正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就在 2009 年,国开行率先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开发评审指导意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国开行开始了光伏领域的狂飙突进,而所谓国开行光伏行业将近 2500 亿授信基本是在 2009-2010 年两年时间完成的。2010 年 9 月,当国开行与赛维 LDK 宣布签订总额度高达 600 亿人民币(约 89 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时,赛维还被冠以获得授信额度最大的国内光伏企业,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迄今为止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授信额度最高的企业之一。当然,赛维并不是唯一。数据显示,2010 年,中国光伏行业的几家领头羊企业,包括天合光能、无锡尚德、英利、晶澳太阳能从国开行手中获得了巨额的银行授信承诺,除了无锡尚德 5 年 500 亿人民币的贷款承诺外,天合光能、晶澳分别获得了 300 亿的承诺,而英利也有 360 亿,再加上此前的赛维,仅此 5 家光伏领头羊就获得了国开行 2000 亿元的授信承诺。时至今日,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合光能、英利、晶澳太阳能,还在国开行“六大六小”光伏行业“六大”名单之中,为其重点支持的业内“龙头企业”。国开行年报也显示,从 2008 年开始,国开行发放环保及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开始成倍增长,从 2008 年的 988 亿元,到 2009 年的 1751 亿元,2010 年再度加量至 2320 亿元;而到截至 2011 年末,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余额人民币 6583 亿元,同比增长 33%。时至今日,反思商业银行在新能源战略上的得失时,一位国开行内部人士说道,当初决定要上光伏项目时,内部是有不同声音的。国开行光伏信贷沉思录国开行光伏信贷沉思录五年前,在决定是否上马光伏时,支持者认为,国开行应该追随国家战略走向,况且新能源提供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反对者则认为,光伏行业,其实业主体主要为民营企业,与国开行一贯擅长的城市开发金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比,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尤其是政府信用,“这与开行一贯的信贷文化也多有冲突。”“当时,行里请了一批老专家论证光伏项目的可行性时,一些老专家提出了质疑之声。”上述人士透露,依照当初的科学测算,地方政府如此大规模地上项目,“不出三年肯定会遭遇过剩危机,况且这又是一个两头在外的行业,原材料和市场都不在我们手里。”果不其然,五年后,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的负面典型。2007-2012 年,中国光伏行业连续 5 年年增长率超过 100%;待到 2011 年,产能过剩危机已经全面爆发。公开数据显示,2011 年和 2012 年,我国光伏产能已经达到 35GW 和 40GW,占全球总产能的六成以上;而 2011 年全球产能不过 27GW,2012 为 30-33GW。地方政府隐形背书地方政府隐形背书近几年来,国开行已经成为国内支持新型能源最多的银行。仅以光伏发电为例,即便在 2012 年产能过剩的当口,国开行也未放弃对光伏下游发电企业的支持。12 月 7 日,国开行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截至 2012 年 10 月底,国开行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累计承诺贷款 410 亿元,较去年年底 340 亿元的水平有所增加,贷款余额 300 亿元。“无论赛维、尚德还是汉能,中国光伏巨头的特点是,政经捆绑,光伏企业自身发展与地方政府产业振兴计划绑定在一起了。”某国有大行风控部负责人如是说。这也恰是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商业银行大举进入光伏领域的关键所在。2010 年,“四万亿”刺激计划以及中央和地方层出不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之下,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有 300 多个城市宣布将致力于发展光伏产业,100 多个城市将建光伏产业基地。光伏热,一时蔚为壮观。仅以赛维 LDK 所在的江西省为例,2008 年,该省出台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发展规划(2009-2015)显示,无论产业规模还是核心企业都设定了详细的目标。产业规模上,制定了“到 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 2500 亿元”的目标;而 2008 年时,该省规模以上光伏及相关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仅 196 亿元,产能扩张不止 10 倍。核心企业方面,按照江西省的计划,到 2015 年,要形成销售收入 1000 亿元以上企业1 家,100 亿元以上 5 家;当时,刚完成美国上市不久的江西赛维,2008 年销售收入才刚超过 100 亿元。当时,赴美上市不久的赛维,成为江西省光伏产业五年梦想的主要载体,而地方政府的冲动与企业家个人扩张欲望混合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化学效应。地方政府如此大的投资冲动,背后恰是 GDP 政绩考核逻辑。仅以江西赛维为例,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片生产企业之一,其不仅仅吸纳了至少 2.4 万人的就业,还每年能够为当地政府贡献大量的税收,其已经成为新余市甚至是江西省的一面旗帜。一句话,地方政府,起到了隐形背书的作用,也是今日众多大大小小光伏企业“大而不倒”,甚至“小而不倒”的关键所在。不过,国开行并非赛维最大的融资支持方。赛维 2011 年第一期中期票据显示,截至2011 年 3 月末,江西赛维 LDK 共获得超过 15 家中外资银行,总额 253 亿元授信额度,这其中,中国银行以 49.5 亿元位列第一融资提供银行;国开行位居第二,授信额度为 43.4亿元。仅以江西赛维、保利协鑫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发债企业看,国开行也并非最大的授信支持银行,在保利协鑫截至 2011 年 9 月底45.31 亿元授信额度中,国开行仅有 2.4 亿元,远低于中、农、招商等银行,而在晶科能源和保定天威英利中,国开行甚至没有授信。此外,有别于国内同行,作为中国第一大外汇贷款银行以及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国开行自 2008 年大规模介入光伏行业起,就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是国内光伏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赛维 LDK 等巨头走向海外的重要推手,双方共同开发了不少欧洲、美国太阳能电站项目。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1 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累计承诺贷款 340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 165 亿元,美元贷款 28 亿美元,“承诺支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85 万千瓦,其中境内 120 万千瓦,境外 65 万千瓦。”而国开行太阳能光伏发电授信政策,简单概括之,境内外两条腿走路+重点区域、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相结合。重点客户方面,主要是境内大型电力企业+境外太阳能发电企业+具有规模、成本和技术创新优势的境内设备制造龙头企业;而在重点区域,国内为资源禀赋好的一、二、三类地区;境外则重点支持已制定并执行太阳能发电激励政策的国家和地区,这恰是国开行支持尚德欧洲项目的逻辑。500500 亿光伏贷款对策亿光伏贷款对策然而,事实证明,非市场化的行为,终究要付出更沉痛的代价。今年 10 月下旬,例行的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直指光伏行业正在暴露的信贷风险,“要重点关注船舶、电力、光伏、钢铁及钢贸等行业,以及沿海地区的风险暴露”这至少是银监会连续第二季度对光伏行业做出风险提示,而商业银行也纷纷采取收缩战略。12 月 7 日,接近建设银行(4.50,0.16,3.69%)的人士称,截至今年 9 月末,该行光伏全产业贷款余额约 174 亿,“2008 年判断行业存在风险即严格五级分类标准,对大额客户逐户进行风险分析,针对性计提了充足的减值准备。建行在尚德没有余额,赛维 LDK 余额也在逐步下降。”一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以来,该行总行就要求各地分行上报光伏行业信贷的压缩计划。如此背景下,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光伏两大巨头赛维和尚德引领的光伏企业债务危机,正在迫使地方政府不断做出救市抉择,这背后,国开行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年二季度,江西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