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源:国际贸易 2007-07-13 受世界经济复苏及跨国公司整体经营利润好转等因素的影响,在经历了连续三年下降之 后,2004 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流入规模终于停止了这种 下滑势头,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新态势。 渐行走出低谷的全球 FDI 1.总规模终止下滑并呈增长新趋势。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 FDI 流入规模在 2000 年达到 1.4 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后,以后的三年一直处于下滑状况。 2001 年减少了 47%,为 8180 亿美元,2002 年又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减少 17%,达到 6790 亿美元。 2003 年,又比 2002 年下降 18%,仅为 5600 亿美元.在这年中,流入发达国家比 2002 年下降了 25%,仅为 3670 亿美元。导致全球 FDI 流入规模下降的直接原因,依然是跨国并购活动的低迷, 2003 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规模仅为 2970 亿美元。由于统计方法的问题,从统计上尚难以通 过并购金额计算:FDI 流量,但跨国并购金额的减少还是十分清楚地反映出 FDI 流入总规模的 下降。 进入 2004 年后,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三年的下滑趋势终于开始转变,而这一趋势也首先通 过跨国并购规模的增加反映出来。根据美国著名的汤姆森金融证券公司的统计数据,可以清 楚地说明,仅 2004 年上半年,全球跨国并购总规模达到 1762.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2.9%。 其中作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中最重要的两极,发生在美国和欧盟(15 国)的跨国并购规模均呈 大幅度增长。由于汤姆森金融证券公司的统计数据为许多国际经济组织所采用,具有很大权 威性,因此,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即全球 FDI 规模正在走出低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势头。 2.跨国公司对美国的投资热情开始恢复。在国际直接投资流动中,美国向具有枢纽性 的作用,其引进外资的多寡,也历来都是反映国际直接投资形势的晴雨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外资吸收国和投放国,美国吸引的国际资本占全球总量的 1/3,其对外投资也占全球对外投资 的 1/5。这种状况决定了美国引资地位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同时也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 投资形势产生很大影响。2000 年,美国作为全球最受跨国公司追捧的投资热点和跨国并购的 主战场,吸收了高达 3213 亿美元的国际直接投资。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和并购浪潮的结束,自 2000 年以后流入美国的 FDI 便急剧减少。 虽然经过统计数据调整,美国依然成为全球最大的 FDI 流入国。但到 2003 年 FDI 流入美国迅速下降,表明其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的确大为减弱。不过,进入 2004 年后,流入美国 的 FDI 显示出十分活跃的趋势。其中,仅在第一季度便吸收了 151.5 亿美元,相当于 2003 年 第四季度 54.7 亿美元的 2.7 倍。2004 年上半年,外资对美国企业的并购交易规模便比上年 同期增长 25.4%,达到了 349.74 亿美元。 在关注美国外资流入状况有所增加的同时,还应注意到,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在迅速增 加。从 2002 年起,美国便开始由 FDI 净流入国转为净流出国。仅在 2003 年年中,美国对外 直接投资高达 1738 亿美元,不仅超过 2002 年(1348 亿美元),而且仅次于其对外投资最多的 1999 年(2250 亿美元)。美国目前已超过前几年的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 3.新兴经济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投资主要热点。在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中,发展中国家 的 FDI 流入以年平均超过 1O%的速度增长,到 2000 年达到创纪录的 2651 亿美元,其中绝大部 分的:FDI 流入来自发达国家。2000 年后,在全球:FDI 流量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向发 展中国家的投资仍是全球 FDI 流向的主流。当然,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区的分布从来都 是不平衡的,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与 2000 年左右的高峰期相比,在 2003 年以 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亚洲及拉美等少数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热点。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流入状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中国仍是全球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继 2003 年吸收 了 530 亿美元之后,2004 年的 FDI 流入势头依然强劲。据中国官方统计,2004 年 1 月-9 月,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486.9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1.01%。由于外资纷纷涌入中国,流 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外资的确受到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跨国公司对这一地区的投资 仍在呈现增长趋势。仅在 2004 年一季度,外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增长便达到 73 亿美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近两倍,反映出跨国公司依然十分看好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 作为拉美地区两个最大的国际投资东道国,跨国公司对巴西、墨西哥也表现出很大的兴 趣。2003 年,巴西和墨西哥的 FDI 流入都仅为 100 亿美元。尽管与 2000 年-2001 年期间的状 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但能够在世界各国吸收直接投资规模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仍能达到较大的 规模,可以说已实属不易。2004 年,美国、欧盟的跨国公司继续加大对拉美地区的投资。最 明显的是墨西哥,仅上半年其吸收的 FDI 总额便达到 102.9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 66 亿美元 增长了 64%。按照墨西哥官方预计,2004 年墨西哥全年吸收的:FDI 总额有望达到 156 亿美元,基 本上接近其 2000 年并购高峰时 166 亿美元的外资流入规模。 在巴西,其 2004 年上半年吸引 FDI 总额为 40.44 亿美元,其官方估计 2004 年全年可能达 到 120 亿美元。 4.金融、物流等服务业领域依然是国际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在国际直接投资资金的部 门流向方面,最引人关注的是金融、物流等服务领域。2004 年上半年,发生在全球服务业的 的跨国并购金额达到 995 亿美元,上年同期增长 5.7%,且为制造业跨国并购金额的 1.5 倍。 在服务领域中,最为活跃的是金融保险业。发生在全球金融保险领域的跨国并购案达到 300 多件,其活跃程度远高于其他领域。近年来,在美国国内银行业并购浪潮逐步推高的影响下, 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银行间合纵连横的趋势也将不可避免。仅 2004 年上半年,资产排名第 二到第四的美国大银行全都进行了资产收购兼并活动。美国银行业正通过并购迅速组建一批 资产超万亿美元的银行“巨无霸”,从而将欧洲同行远远抛在后面。 有鉴于此,一方面,欧洲各国银行将努力规避来自美国银行业巨头的挑战,另一方面,它们 也在纷纷寻找跨国合并的机会。因为,美国的银行巨鳄绝不甘心在国内的扩张,它们的战略是 全球性的,欧洲银行必须通过跨国并购扩大规模,才能迎接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挑战。2004 年 7 月,西班牙最大的 Santander 银行宣布了对英国第六大银行 Abbey 的收购计划,其交易金额 约为 155 亿美元。如果该项并购能够最终获得批准和实施,那么,它将成为欧洲银行史上最大 跨国并购案。 尽管中国并没有较深地卷入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以往不断增长的 FDI 多以新建投资为 主,但在新的形势下,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今后几年,中国可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跨国并购市场之一,其中金融业无疑将成为外资 觊觎的重点领域。2004 年 8 月 6 日,汇丰银行与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汇 丰银行将以 144.61 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获取交通银行 19.9%的股权,股权比例直逼单个外资机 构入股中国商业银行的上限 20%,并成为交通银行的第二大股东。该项并购是迄今为止外资 金融机构人股中国商业银行的最大一宗交易。 除金融业外,全球跨国并购另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是物流业。近两年,欧洲运输、物流市 场共发生 890 宗大大小小的收购、结盟的商业活动,平均每日 1.22 宗,是欧洲历史上物流企 业跨国兼并最为活跃的时期。同时,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零售业在中国、日本、俄罗斯等 国家的并购活动,同样十分引入关注。 主要影响因素 1.国际投资环境的改善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导致 2004 年国际直接投资停止下滑并有 所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美国经济为火车头的全球经济所产生的良好 增长势头。按照 IMF 在世界经济展望2004 年秋季报告,在 2003 年年中以后的一年中,世 界经济达到 5%,而 2004 年将实现近 30 年中最快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强劲增长为国际投资环 境的改善创造了逐渐宽松的局面,使跨国公司的投资信心得到恢复。从 2000 年后美国对外资 的吸引力的确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国公司对美国投资机会放松关注,而是在等待新的 更好的机会。往往一俟机会来临,便积极扩大投资。2003 年下半年后至今,在美国经济的良 好增长氛围下,流入美国的 FDI 止跌回升,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国际直接投资多年来的 发展情况也证明,凡是美国经济增长状况良好时,美国乃至全球的 FDI 流入流量都将呈现明显 的增长趋势。当然,除美国外,英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强劲增长,对于稳定国 际投资形势并推动其发展,都是其中很重要的积极因素。 2.跨国公司整体赢利状况开始改善。伴随着经济增长和许多产业的复苏,跨国公司的经 营规模明显扩大,总体赢利状况显著提高。根据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最新公布的按经 营额排序的“全球 500 强”经营状况,2003 年,全球最大的 500 家企业的营业总额为 14.9 万 亿美元,比新经济最高潮时 2000 年的 14.1 万亿美元还要高。在赢利方面,这 500 家全球最大 企业经营利润总额取得了惊人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4.8 倍,达到 7310 亿美元。2003 年 “全球 500 强”的经营状况,是该杂志自 1995 年公布这一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企业排行 榜以来最好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企业赢利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经历了两年的整体 亏损后,2003 年,美国最大 500 家企业的平均净利润增加 540%。同样,1000 家亚洲最大企业 (主要来自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2002 年的平均净利润增加了 128%。赢 利状况的改善不仅缓解了这些大企业的财务压力,而且使股票市场的不断走好进而推动企业 股票价格的提高,为企业通过股市融资进行跨国并购,创造了十分有利资金保证。这在信息技 术领域内的风险投资表现得更为明显和迅捷。,正是由于产业复苏和资本市场的趋于活跃, 2004 年上半年,美国仅发生在以风险投资为背景的网络信息领域的企业并购交易规模就比上 年同期增长了 50%。 3.美日欧跨国公司实力对比继续发生变化。决定不同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键因素 之一,是它们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与竞争实力。不言而喻,由于美国、欧盟诸强和 日本跨国公司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自然会体现在它们的对外投资和全球扩张能力的差异方 面。10 年前“全球 500 强”中,入榜的美国企业有 151 家,其总营业额占“全球 500 强”营 业总额的 29%,10 年后的 2004 年,入榜美国企业上升至 189 家,相应地,总营业额所占比重也 上升至 39%。相形之下,日本则是“全球 500 强”中形势变化最大的输家,入榜的企业从当初的 149 家减少到 82 家.同样,受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增长低迷、整体经营状况不佳的影响,入榜 “全球 500 强”的欧洲企业也在减少,其中尤以法国、德国、意大利最著。 这些发达国家大企业实力的对比,将通过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反映出来。受连年经 济萎靡不振的影响,日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能力下降状况已是有目共睹,而在 20 世纪最后几 年中投资急速扩张的一些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