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生活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生活讲座总结与体会环 083 王晰“全球变暖是由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很多人都把这句话当成了真理。不仅学者,就连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将其作为既成的确定事实来不断地讨论。但事实上,这其实只不过是众多说法中的一个罢了。在“地球逐渐变暖”这个问题上,能说得上是“事实”的,只有近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每年都在不断上升这一现象。至于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等等,至多也不过是人们在“地球逐渐变暖”这一问题上的一种推论罢了。而且就温度上升这个问题来说,它本身虽然是事实,但要说从以前开始就是直线上升的话,那也是不能确定的事。因为也有可能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处在气温上下波动的上升部分。所以只能是“预测由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 ,科学的事实和科学的预测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如果后来发现采用的这个预测是错误的话,那么可能会导致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 “气温在不断上升”是科学的事实;而说其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增加”就只是一个科学预测了。复杂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简单的理解和处理,单纯的生活还是明明白白的怀疑这怀疑那的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内幕是什么?少数人的游戏,我们拥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就好。专家还是砖家,现在看来还真的不好分辨,好多次 CCTV 的专家都表现出了政客的嘴脸,犹记得在评论时支支吾吾,背稿子没背熟的“经济专家” 。面对大连漏油事件现场直播说事故不会对渤海以及周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的“环境专家” ,事后证明,即使是政府极力的掩饰,这次的事件的影响绝对是灾难级别的。不逊于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2009 年 12 月 8 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 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 10 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 10 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 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具有讽刺2意味的是,几乎所有的北半球国家都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迎来了 2010 年:北京的气温达 40 年来最低;英国面临 30 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韩国首尔的降雪量达 70 多年来最大值;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低温创下 112 年以来的纪录于是,极寒天气使得由俄罗斯科学家领衔的“冰河世纪”猜想再度抬头, “寒冷而非温暖才是人类生存的最大敌人” 。与此同时, “变暖说”也在科学之外屡受挑战:动机引人质疑,美国把清洁能源作为新经济引擎,欧洲将碳交易视为再崛起希望,时机恰到好处;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两年后,中印将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携手超越美国。全球变暖,究竟是一个依靠科学挽救地球的崇高理想,还是一场妄图主宰世界新秩序的惊天骗局?其实,自“全球变暖论”抛出之日起,这一既改变人类未来命运,又难以验证的惊人理论,就始终在争议与质疑声中前行。1988 年,在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小艾伯特戈尔的大力推动下,联合国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异常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并组织 20 个国家多达 1500 名专家起草了一份宏篇科学报告。报告序篇的给决策者摘要中,第一次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主流理论提出,并随着后来京都议定书限制碳排放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得到确认。然而,关于这一理论的主要支点却一直受到广泛的质疑。首先是数据的真实性。美国气象预报专家沃茨致力于调查原始温度数据采集点的质量问题。截至 2009 年底,他们已经实地调查了 534 个气象站。按照美国官方的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象站标准,他们发现已经调查的气象站中,有 56%是严重不合格的(误差高于 5 摄氏度);87%的气象站是不合格的(误差高于 1 摄氏度)。而这些不合格的气象站的测量数据多数是偏向暖化一边的。此外,美国最权威的飓风预报专家威廉格雷也在国际气候变化研讨会演讲时公开表示, “全球变暖”有数据操控的嫌疑。除了原始数据,得出“全球变暖”结论的电脑模型获得了更多的怀疑之声。在 IPCC 的报告中,年轻的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曼绘制的新的温度分布图荣登首页的重要位置,这就是著名的“曲棍球棒”图表。因为从该图表上看,在过去 1000 年中,气温变化几乎是一条平线,随后在末端上升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推翻了许多前人科学家关于“过去的全球气温比 20 世纪末高”的结论。曼的“曲棍球棒”图表正是 IPCC 所希望获得的结果。但接着有越来越多3的学者开始对曼和他的图表产生了怀疑:由资深统计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统计学委员会主席瓦格曼领头的 3 个统计学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曼的去中心方法在数学上根本是不正确的。如果不用这种运算法则,再度显示的图表与以往一样,可以看出中世纪比今天还要热。而曼对此的辩解竟然是:方法不正确没有关系,结论对就行了。如果说针对全球变暖论的学界讨论还只能扮演争议与质疑的角色,那么,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不断曝光的“气候门”事件则更为这套理论添加了阴谋论的注脚。“气候门气候门”事件事件该事件起因于来自俄罗斯的电脑黑客入侵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窃取了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 13 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并将其公诸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任菲尔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刚刚完成迈克尔曼的戏法,也就是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 20 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完成的还有对1961 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 ”琼斯已经确认这封邮件是真的,而他正是为 IPCC 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在被公布的类似多封邮件中可以看出,气象专家的研究并不严肃。在“气候门”事件曝光之后,更多的环保人士开始反思由英美科学家小圈子主导的全球变暖论,其推出动机和时机是否真的只为“拯救地球”的高尚目的。有中国专家表示,美欧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于遏制“金砖四国”的发展上具有共同利益,而在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并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台,其用意也是不言自明的。 “继贸易保护主义之后,我们应当关注的下一个焦点就是环保保护主义。 ”究竟是究竟是 CO2 增加让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让增加让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让 CO2 增加。增加。CO2 的增加,使阳光的温度在地球上更长保存,而现代工业加速 co2 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他的依据是古代南极的冰芯上得到的数据,CO2 的含量增加,同时全球的温度增加,CO2 的含量下降,温度也同时下降,这个数据是有科学保证的,这个现象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不过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变化的先后顺序,4那就是温度升高,导致 CO2 增加,温度降低导致 CO2 减少。他们认为温度升高,导致海水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海洋释放出大量 co2,温度降低,导致海水的溶解度升高,从而吸收了大量的 CO2,这个理论在我看来是很站得住脚的。要知道人类排放的 CO2 只占大气中 co2 很少一部分,只有百分之几,火山每年产生的 CO2 比工厂、汽车、植物和人类加起来的都多,制造更多 CO2 的是动物和细菌,它们每年制造出 1500 亿吨的 CO2,而人类只制造 65 亿吨,而且CO2 的最大来源是海洋。很多科学家因为得到研究经费,不得不承认全球变暖和 CO2 的正确,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列子:比如说你想要研究松树的习性,那你在提交研究申请时就要这么写“我想研究松树的群居行为和全球变暖之间的联系” ,因为这么写你就很容易得到研究经费,因为他“政治正确” 。 在这一块估计我们是没法了解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那个是真的。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不论全球变暖的原因、结果是什么,现实还是阴谋,人类终究还还是要发展,直到地球毁灭或者是人类与地球同归于尽,人类是离不开地球的,无论原因是什么,无论过程是什么,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这是绝对不会错的,我们生存的地方需要我们的呵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