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 I R 氨纶包芯纱上浆工艺的探索杭州恒翔纺织有限公司许文荣我公司创立于1 9 9 0 年2 月,目前已拥有丰田喷气布机9 6 台,新龙万事达剑杆织机1 5 0 台,织前主要设 备一新型高速整经机贰台。新型国产双浆槽全烘筒浆纱机壹台,配套的织前准备设备全套,专业生产全 棉、涤棉、化纤及交织弹力布等面料,产品8 0 出口。公司十分重视质量基础管理,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并通过了I S 0 9 0 0 2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去年下半年公司开始试生产T R 氨纶包芯纱产品,对该产品的上浆工艺,我们做r 一些探索,浆料选择上,曾经选用过江西某厂组合浆,进口浆料。现将我们对T R 氨纶包芯纱品种上浆工艺的一些体会小结如下:一,品种分析1 、在浙江市场上,目前T R 氨纶包芯纱品种,支数一般在3 0 5 4 5 5 ,混纺一般是6 5 3 5 ,纤维长度有短纤( 3 8 m ) 和中长纤维( 5 4 m m ) 两种,纬纱一般用长丝加氨纶。织物组织以斜纹为主,纱结分有结纱和无纬纱两种。氨纶包芯方法,又有包缠和包芯两种。2 、氨纶包芯纱,如中长型纤维混纺,其纱线的断裂强度高于短纤维混纺纱,由于氨纶加入纱线内部,纱线的弹性良好,其断裂伸长高达1 0 左右。但是不论中长型,还是短纤型混纺纱,由于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特性,其混纺纱的抱合性较差,毛羽多而长,是非常特出的。3 、氨纶包芯纱原先一般作为纬向纱,近年未,由于品种的开发,服装面料的需要,也渐渐用于轻纱。只要纱线失去一定的张力,就会发生“扭结”,或称“小辫子”的现象,这会造成布机的停台,也会影响布面的实物质量,这给我们整经和浆纱带来一定的困难。二工艺思路及探索l 、在试织这品种的初期,首先碰到的是整经停车后的“扭结”“小辫子”的问题。而且产生的规律同筒子的卷绕直径有关,怎么办?我们曾采用加大张力缩短锭距,筒子外加尼龙布套等办法,效果均不好后采用筒子真空热定型:7 5,干蒸4 5 分钟,效果较好,基本上解决“扭结”“小辫子”的问题。但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工艺流程、设备、劳动力等因素考虑,“热定型”工艺不可取。最后,将片式的张力器,改为单片、重锤混合式张力器,解决了氨纶包芯纱“扭结”“小辫子”的难题。2 、从T R 氨纶包芯纱的特性来考虑浆纱工艺的着眼点,主要是贴伏纱线的毛羽,减少纬向阻断,还要考虑T R M 纺纱抱合力较差,容易起球等因素,浆液必须有一定的渗透,浆膜和纱线还要具有耐磨性。3 、传统的P V A 加淀粉的组合,纱线粗糙,干分绞的阻力很大,再生毛羽增多。纱线手感较硬,落浆多,毛羽贴伏不良。如何减少P V A l 7 9 9 的用量,同时又能达到贴优毛羽,纱线耐磨的目的。经过比较,我公司选用了上海齐力助剂有限公司的新型丙烯酸酯浆料Q L 一8 9 和Q L W 助剂。在T R 氨纶包芯纱品种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三生产实践和效果 l 、现以2 1 5 c m T R 6 5 3 5 ( 3 2 8 + 4 0 d P U ) ( 1 0 0 d + 4 0 d P U ) ,经密3 3 根c m 2 9 0 4 根c m ,品种项目为例,前后做过三种上浆工艺探索,具体配方见下表。从上浆效果和上浆成本上综合分析,新工艺较优,大规模生产,采用新工艺进行。2 、Q L 一8 9 为多单元聚合而成的丙稀酸酯类浆料。对涤纶短纤,涤棉、涤粘及纯棉纤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良好的成膜性,浆膜柔韧有弹性,无再粘现象。与P V A 、变性淀粉等浆混合,混溶性好,浆膜完整、光滑,机械强度适中。这些性能在T R 包芯纱品种上使用,有利于增加浆液的渗透性和粘结力,增加一8 7 方案2 1 5 c m T R 6 5 3 5 ( 3 2 S + 4 0 d P U ) x ( 1 0 0 d + 4 0 d P U )老工艺I老工艺I I新工艺9 9 3l O O k gP V A l7 9 93 5 k gP V A l7 9 93 7 5 k g上P V A 2 0 51 0 k g变性淀粉3 5 k g浆8 8 l2 5 k g变性淀粉3 5 k gQ L 8 92 5 k g配A D1 0 l 咯Q L W2 k g方油剂8 k g抗P1 k g3 0 蜡2 5 k g抗P2 k g浆液体积( m 3 )0 8 50 8 50 8 5浆液温度( x z )9 59 59 5粘度( s )1 4 1 51 4 一1 51 4 一1 5纱线的耐磨性能。其适中的浆膜机械强度,有利于降低于分绞的阻力,降低落浆,落物,最终降低再生毛羽的产生。3 、上海齐力助剂有限公司的Q T ,一w 浆料性能分析 Q L w 性状规格与实例结果项目企业产品规格实验结果 外观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熔点( )5 0 - 6 05 3P H 值6 - 87粘度( 9 0 。CN D J - 7 9 )5 一1 0m p a s6m a p SQ L - W 蜡片由动、植物氢化油、抗静电剂和多种表面活性剂优先复配而成的助剂,用于调浆配方中,使经纱平滑耐磨,并可提高分纱性能,降低分纱断头。我们通过分析认为:这种低熔点大分子结构的蜡片,在浆液透,披覆到纱线上后,经高温干燥去除纱线及浆液中的水份,这时蜡片是以熔融状态存在于纱线表面上。当冷却时,其大分子结构会阻碍蜡片反渗到纱线内部,这时蜡片分子聚合体在纱线表面粘附,从而提高r 纱线表面的平滑性,而对浸透到纱线内部的浆液影响极小,有效地保护了浸透部分的浆料对浆纱线的固定与增强的作用。品种2 1 5 c m T R 6 5 3 5 ( 3 2 S + 4 0 d P U ) ( 1 0 0 d + 4 0 d P U )工艺老工艺I老工艺I I新工艺主1 6 0 01 6 0 01 6 0 0 压浆力配置( k g ) 副6 5 06 5 06 5 0 0浆液温度9 0 一9 29 0 9 29 0 - 9 2浆液浓度( )1 1 59 4 68浆液粘度( S )1 2 一1 31 2 一1 31 2 一1 3浆纱车速( 米分)4 6 - 4 74 6 - 4 74 6 - 4 7上浆率( )1 2 9 4l1 51 0 5 1 1回潮率( )3 43 43 4浆液渗透率( )2 1 1 l2 8 63 2 6 3浆膜完整率( )7 0 6 27 8 28 1 58 8 品种2 1 5 c m T R 6 5 3 5 ( 3 2 S + 4 0 d P U ) ( 1 0 0 d + 4 0 d P U )工艺老工艺I老工艺I I新工艺毛羽降低率( )6 0 2 56 5 37 5 6布机车速( )6 7 06 7 06 7 0布机效率( )8 0 9 09 0 - 9 39 0 9 54 、上浆工艺、织造效果 注:按百米上浆成本汁算,老工艺l 上浆率1 2 9 4 元,老工艺I I 上浆率1 1 5 ,新工艺上浆率机1 0 5 1 1 5 。新工艺百米上浆成本比老工艺I 下降2 4 1 4 ;比老工艺I I 下降3 3 4 。这在目前纱线价格居高不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织布厂生存和发展是多么重要。四、结论l 、T R 氨纶包芯纱上浆的主要目的,是贴状毛羽,尤其是中长型的品种更为重要。2 、降低纱线的毛羽,要尽可能的降低P V A 的用量,为保证浆粘的粘结性能,要选用高性能的丙烯酸酯浆料,如Q L - 8 9 浆。3 、降低纱线的毛羽,不能单纯提高上浆率,尤其不能形成表面上浆,要有一定的渗透,浆膜机械强度要适中,以便于减少干分绞时的再生毛羽。4 、随着纺织市场价格的波动,努力降低浆纱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是长期要做的技术经济工作。特种色织物的上浆工艺无锡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邢瀚澄提要:色织浆纱的目的基本与白织一样,主要为了使经纱达到增强、减伸、耐磨、服贴毛羽、减少织造的断头,提高织机效率和产品下机质量。但色织物有“三多一色”的特点,就是纱线原料种类多,纱支规格多,花型变化多,色纱上浆。因此有其独特的浆纱工艺和浆纱技术,本文重点介绍色织浆纱工艺的路线、排花方法和特种色织物的浆纱工艺。主题词:色织浆纱工艺路线,排花方法,特种色织物的浆纱工艺一。色织经浆工艺路线l 、手工上浆、分条整经该工艺是老式传统工艺,工艺简单,适合小批量生产,因筒脚少,用纱比较节约。缺点是上浆效果差,纱线渗透差,浆膜不完整。 2 、单纱上浆,单纱整经该工艺适合出样,放大样生产,浆纱质量好,用纱比较节约,是当前色织企业希望采用的新工艺。3 、分条整经、单轴上浆该工艺适合小批量生产、筒脚少,用纱比较节约。缺点是品种有局限,高密织物上浆效果较差。对设备的要求是分条整经机上要有分层放绞线装置。4 、染浆联该工艺仅适用于靛兰牛仔布生产,靛兰染色浆纱一条龙生产,工艺简单、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缺点是质量不易保证,左、中、右色差,前、中,后色差比较难解决,最好采用球经整经,球经染色工艺,则质一8 9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