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 0 0 5 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在与家长联系方面,我除了主动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和家访,还为每位学生备一本家庭联系簿,联系簿里除了抄有每天的作业外,还内设备注栏,每天通过留言与家长进行相互的交流。指导家长针对联系簿上的留言配合学校做好日常工作,以及在家对孩子进行继续教育和强化教育,并如实将学生的反馈信息记录到联系簿上,以便我为每位学生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在这个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末,我如常地在每一名学生的联系簿里写上下个月的膳食费。第二天,当我收齐联系簿进行批阅时,发现我写在佩佩的联系簿上的膳食费被涂改了,原来的1 5 0 元变成了2 0 0 元。我不动声色地拨通了他母亲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得知了原来佩佩的父亲得癌症住院了,于是母亲就辞去工作在医院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母亲为了照顾父亲,经常一两个星期都回不了家,更谈不上理会佩佩了,因此佩佩每到要交钱时就会去医院找母亲拿钱。而昨天佩佩就拿着联系簿在母亲眼前一晃,跟母亲撒谎说膳食费要交2 0 0 元,这样一来佩佩就“赚”了5 0 元了。经过商量,我与佩佩母亲达成共识,她当作不知道此事,由我做佩佩的思想工作。我先让佩佩知道撒谎骗钱的后果的严重性,为了避免伤害佩佩的自尊心,我让佩佩跟我一起守住这个秘密,告诉他假如他不再犯这个错误,我就不告诉任何人。经过教育,佩佩跟我承诺以后不会再骗母亲的钱了。之后我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联系簿还是照样写留言,而我跟佩佩母亲之间的就多了一种联系方式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交流,这对佩佩的言行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一般来讲,教师在有意识向家长传授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讲一些有关智障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让家长明确应该做哪些事情。只要家长配合,家校共同教育,这样的话,家长不但树立起参与教育的观念,而且也会有增强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如此,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四、结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灵魂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搞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智障儿童本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矫正智障儿童个性缺陷的需要;更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实践证明,教师只要细心观察、研究各个儿童的情感和性格特点,认真地发现每一位智障孩子所具有的许多宝贵的品质和特殊的智慧,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所锁”,循循善诱,积极引导,不断鼓励和帮助每个学生遵守思想道德规范,就会像熟练的地质工作者经过勘探能发现地下的宝藏一样,就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外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的心理情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浅谈劳动技能课程对弱智学生的重要性黄迎广州市越秀区培智学校摘要:目前,弱智学校的课程基本上侧重于学科基础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弱智学生毕业以后很难回归社会。而劳动技能它是个体在社会内生活、工作、 交往、参与活动的必备的能力。为使弱智儿童们能自理生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能 与人正常交往、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特殊教育工作者们在抓好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补偿弱智儿童的身心缺陷、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能力。弱智儿童 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的、能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而在具体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劳动技能课最具有操作性,它在弱智教育中占着特殊而主 要的位置。较普通教育而言,弱智教育没有升学任务,学生毕业以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参 与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能尽量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为其个人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适应做尽可能多的准备。这其实也揭示了劳动技能课程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的本质特点。5 8 0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 0 0 5 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因此,在弱智劳动技能课的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劳动技能课的应用性。一、问题的提出:一所谓弱智儿童一般是指大脑受损伤而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比同年龄的 一般儿童要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并伴有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确定弱智儿童有三方面的标准:一般智力功能低下,社会适应行为受损,十八岁以前出现。从关于弱智儿童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来看,社会适应能力低,自理能力差是弱智儿童的显著特点,而从事弱智教育的老师们也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了这一点。这些弱智儿童,有的不会洗衣做饭、不会乘 车购物、害怕与人交往,甚至连简单的生活自理如:叠被子、拧瓶盖等也需要大人的帮助。不少弱智儿童的父母带着内疚的心理包揽着孩子们的一切生活。这些,都在弱智儿童入学 后毫无保留地暴露了出来,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阻碍着他们与外界社会的正常交往。如何通过教育、训练有效地培养弱智儿童的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健康成长为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学会一定劳动技能的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已成为广大弱智教育者们共同探讨的问题。二、实践和研究: 为使弱智儿童们能自理生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能与人正常交往、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特殊教育工作者们在抓好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补偿弱智儿童的身心缺陷、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校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并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弱智学校( 班) 教学计划,结合我校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弱智儿童的个体特点,就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劳动技能性课程内容的设置。弱智儿童从弱智学校接受若干年的教育后,除个别儿童可能获得就业机会外,极大多 数儿童也只能闲赋在家。能走向社会,争取参加适当的岗位上工作,能半独立或独立地生活,这是弱智儿童自身的愿望,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这就要求弱智儿童们在校期间就能具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和家庭的配合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从抓好劳动教育和技能训练两方面着手。1 、先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带领他们到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地方( 同时也是与 学校有联系的校外劳动基地) 进行参观,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劳动品质。2 、再以教学计划为基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了适合本校学生的情况的校本课程。按分类( 生活自理、家务校园卫生、技能) 、分项( 饮食、穿着、如厕、就寝、梳洗、 清洁、整理、安全、家电使用等等) 按年龄、接受程度进行技能学习训练。l 、低年部( 1 2 年级) 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家务校园卫生、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为主,主要有饮 食、穿着、如厕、就寝、梳洗、清洁、整理、安全等。2 、中年部( 3 6 年级) 继续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家务校园卫生、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在低年部的程度上继续加深和扩展,还增加了家电使用的学习。3 、高年部( 7 9 年级) 开设了劳技课,在巩固生活 自理能力的训练、家务校园卫生、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的同时重点进行烹饪和缝纫、园艺、木工的技能训练,以烹饪和缝纫主要目标。( 二)功能补偿性课程内容的设置。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受损而智力低下,同时也导致了身心发展的迟缓和各种功能的缺陷。 弱智儿童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身高、体重、骨骼之成长皆较差,其发展速度缓慢,且成熟也晚。在动作发展方面,他们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与体力、注意力同样表现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 0 0 5 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_ _ l _ _ _ _ _ - _ _ l _ _ _ _ _ _ - _ - _ - -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_ _ i i i ;稍佳,尤其是那些中枢神经系统有损伤的中、重度弱智儿童,其动作的协调、步态、精细 动作能力更是多有问题。在学习方面,弱智儿童存在着认知发展缓慢、语言能力较差、注 意力不集中、学习迁移困难等缺陷。又由于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受了太多的失败体验,人格方面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固执、易受暗示、影响等特点。同样,我校的学生也存在着 这些特点。因此在课程的编制、教学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功能补偿。( 三) 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语言训练中。S弱智儿童、少年常伴随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如口吃、自闲症、语言不连贯、吐字 不清、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等等。补偿其语言缺陷不单单靠语文课,劳动技能课也应体现。 例如,我在教学生洗手帕时,不仅教导学生洗手帕的步骤和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记住步骤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说一说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教学时使学生能理解和懂得运用操作。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再见到类似的动作时,在头脑中反映出相应 的句子,或在听到句子时,在头脑中反映相应的表象。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将有很大提高。使其达到补偿弱智学生语言缺陷的目的、也有利于帮学生形成常识记忆。 弱智儿童由于自身具有生理缺陷,大都不合群,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家长们也会因此觉得抬不起头,不愿带孩子们出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害怕与 人交往、不会乘车购物等都是弱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表现。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诸如买菜、招呼客人之类的融社会交往、生活常识类、劳动技能、社会实践性一起的内容,在弱智儿童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且留于形式、效果不佳。于是带领学 生走出课堂溶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学习空间。我们利用劳动课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模拟环境、场景,让学生实地体验和学习购物,或邀请老师扮演客人进行实际练习,种花,在兴趣小组教学中开展模拟餐厅活动( 包括招呼、点菜、上菜等活动) 。三、总结与思考:( 一) 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探索,我们发现我校学生的隆冬技能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浓厚,家长们也一致好评。主要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的收获。l 、促进弱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劳动技能训练、功能补偿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弱智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补偿和矫治作 用。不仅能使他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加深,而且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协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还增强记忆力、激发想象力,从而促进大脑皮层细胞的生长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实际操作中的个别教学让弱智儿童在无数次尝试终于有了成功的 体验,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与人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协作等良好品质及顽强的意志,矫正了他们身上的某些不良个性特点。2 、提高弱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证明,弱智儿童在劳技、康复,特别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和极佳的参与意识。他们的劳动技能得到了发展,缺陷得到了一定补偿,社会实践适应能力有了提高。活动中增进了弱智儿童与周围人员的交往,培养了交往能力,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弱智儿童们在学习自理生活、劳动技能,日常生活活动中不断进步,为今后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作着充分的准备。3 、培养弱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常有突发事件发生。组织学生在学校的模拟百货商店买东西的 模拟练习,营业员阿姨少找了一元钱( 事先安排) ,怎样处理好这个情况,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一个个想法油然而生。社会实践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处理了,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5 8 2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 0 0 5 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跃了。在带领学生到市场购物时,有一位学生将所带的十元钱安排如下:自己一个甜简,弟弟一排酸奶,剩下的买了几棵青菜带回家晚饭时煮了吃。从课堂到社会,又将社会中学 到的知识在课堂上总结交流,并将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好点子、好做法说出来、写下来, 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大大培养了弱智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 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处理好突发癫痫的弱智儿童,如何防止弱智儿童的走失,如何更好地进行个别化教学,如何组织经费、做好联 系工作等等。这将是我们今后进行课外教学的问题和重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智障孩子共创美好家园潘志坚广州市越秀区培智学校一、前言。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是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