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歌舞厅设计规范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装有扩声设备的各类厅堂声学特性的测量。1 名词解释注:本名词解释是为了说明标准中有关项目的物理意义,不是有关名词术语的完整定义。1.1 最高可用增益扩声系统在所属厅堂内产生声反馈自激临界增益减去 6dB 时的增益。1.2 传输幅度*频率特性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处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或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频响应。1.3 传声增益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处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级的差值。1.4 最大声压级扩声系统在厅堂听众席处产生的最高稳态准峰值声压级。1.5 声场不均匀度厅堂内(有扩声时)不同听众席处稳态(或直达声)声压级的差值。1.6 背景噪声当扩声系统不工作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处室内固有噪声声压级的平均值。1.7 总噪声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但无有用声信号输入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处噪声声压级的平均值。1.8 系统失真*扩声系统由输入声信号到输出声信号全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畸变。1.9 反馈系数反馈声压在系统中所产生的相应电压与自然声加反馈声压所产生总的相应电压的比值,称为反馈系数。1.10 测试声源为了测量扩声系统的各项指标专门组成各种形式的发声器。1.11 音节清晰度测听人员对规定的音节语声判断准确率的统计平均值。1.12 系统频率均衡器为了补偿系统传输幅度频率特性,在扩声系统中加入的频率特性校正装置。1.13 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内声压级衰减 60dB 所需的时间。1.14 再生混响时间计入声反馈因素以后的混响时间。1.15 反射声时间分布声源发脉冲声时,室内反射声的时间排列状况。2 测量条件2.1 测量前扩声设备须按设计要求在厅堂内安装完毕,并调整扩声系统,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注:测量前,系统均衡器(若有的话)需要进行系统最佳补偿调整。2.2 测量时,扩声系统中调音台的多频补偿置于“平直”位置。功率放大器的音调补偿(若有的话)置于正常位置。2.3 测量时,厅堂内测点的声压级至少应高于厅堂总噪声 15dB。混响时间及再生混响时间测量时信噪比至少应满足 35dB 要求。2.4 各项测量一般应在空场及满场条件下分别进行。对满场或模拟满场难以进行的项目可以只作空场。2.5 测点的先取应符合下列条件:2.5.1 所有测点必须离墙 1.5m 以远;测点距地高度为 1.11.2m。对于有楼座的厅堂,测点应包括楼座区域。2.5.2 对于对称厅堂,测点可在中心线的一侧(包括中心线)区域内选取。2.5.2.1 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最大声压级、系统失真和反射声时间分布的测点数不得少于全场座席的千分之五,并且最少不得少于八点。其中,图 1 中的 p,p,p三点及池座、楼座距后墙 1.5m 处的座席共五个测点必须包括在内。2.5.2.2 声场不均匀度的测点数不得少于全场座席的六十分之一。它们可以是中心线一列,在左半场(或右半场)再均匀取 12 列。每隔一排或几排进行选点测量。2.5.2.3 混响时间及再生混响时间测量,空场时不少于五点,满场时不少于三点。图 1 的 p 和 p两点必须包括在内。满场测点须与空场测点重合。2.5.2.4 总噪声及背景噪声测量只在空场条件下进行。测点的选取同第 2.5.2.3 项。2.5.2.5 混响时间及反射声时间分布测量需要时可增设舞台上的测点。2.5.3 对于非对称厅堂,应增加三分之二数量的测点。2.6 有些项目的测量亦可采用录音法(声记录或重放) 。* 中的内容可省略,下同。*当测量由声输入到声输出的非线性畸变有困难(例如产生标准测量信号有困难或无条件在厅堂中提取扩声的直达声信号)时,允许测量由电输入到声输出的非线性畸变作为系统的非线性失真,但应注明这是由电到声的失真。3 测量仪器3.1 声频信号发生器3.1.1 频率范围:2020000Hz,不均匀度:优于 0.5dB。3.1.2 总谐波失真:不大于 0.3%。3.2 噪声信号发生器3.2.1 应具有白噪声和粉红噪声输出档。3.2.1.1 白噪声均匀频谱密度:2020000Hz,在“衰减器输出 ”或负载端开路时不均匀度1dB。3.2.1.2 粉红噪声(-3dBoct)的频谱密度:2020000Hz ,在“衰减器输出”或负载端开路时不均匀度1.5dB。 3.2.2 2020000Hz 幅度为高斯分布。3.2.3 信噪比不低于 60dB。3.2.4 具有压缩器输入。3.3 功率放大器3.3.1 频率范围:5015000Hz,不均匀度优于 1dB。3.3.2 总谐波失真:不大于 0.5%。3.3.3 额定功率:不小于 50W。3.3.4 负载阻抗:8?,16? 。3.4 测试传声器按 GB 3661-83测试电容传声器技术条件 。3.5 测量放大器 3.5.1 频率范围:202000Hz,不均匀度优于0.5dB 。3.5.2 总谐和波失真:不大于 0.5%。3.5.3 开路噪声(线性):不大于 15V;短路噪声(线性):不大于 10V。3.6 1/3oct 带通滤波器按 GB3241-82声和振动分析用 1/1 和 1/3 倍频程滤波器 。3.7 1/4oct 带通滤波器3.7.1 频率范围:6011300Hz。3.7.2 中心频:63,90,125,180,250,355,500,710,1000,1400,2000,2800,4000,5600,8000,11200Hz。3.7.3 带宽:1/4oct(-3dB 点)。3.7.4 选择性:优于 300dB oct。3.7.5 输入阻抗:不小于 10k?。3.7.6 输出阻抗:不大于 100?。3.8 3/4oct 带阻滤波器3.8.1 频率范围:6011300HZ。3.8.2 中心频率:63,90,125,180,250,355,500,710,1000,1400,2000,2800,4000,5600,8000,11200Hz。3.8.3 带宽:3/4oct(-3dB 点)。3.8.4 选择性:优于 300dBoct。3.8.5 输入阻抗:不小于 10k?。3.8.6 输出阻抗:不大于 100?。3.9 电平记录仪3.9.1 频率范围:2020000Hz,不均匀度优于0.5dB 。3.9.2 动态范围:50dB,75dB。3.9.3 分辨率:用 100mm 记录纸时优于 0.5mm。用 50mm 记录纸时优于 0.25mm。3.9.4 输入阻抗:1618k 欧姆。3.9.5 描划速度:至少具有 100 和 250mm/s 两挡。3.10 声级计按 GB 3785-83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中 1 型声级计要求。3.11 声频频谱仪声频频谱仪是测量放大器与 1/1 和 1/3oct 滤波器的组合。3.12 示波器3.12.1 长余辉。3.12.2 最低扫描时间 10s。3.12.3 能够观察重复频率不高于 2000Hz,宽度为 50s10s,振幅为 0.0240V 的正负脉冲波形;3.12.4 时标:具有 0.02,0.2,2,20,200 和 500ms 六挡。3.13 声频电压表3.13.1 频率范围:2020000HZ。3.13.2 输入阻抗:不小于 100k?。3.13.3 输入电容:不大于 20pF。3.13.4 指示准确度:优于2.5%3.13.5 是峰值因数不小于 53.14 录音机按 GB2019-80磁带录音机基本参数和技术要求中优于盘式三级或盒式二级指标。3.15 测试声源3.15.1 频率范围:6315000Hz,不均匀度优于 10dB;其中 1001000Hz,不均匀度优于 6dB。3.15.2 总谐波失真:不大于 5%。3.15.3 是灵敏度:不小于 94dB(1m,1W 测)。3.15.4 额定功率:10W3.15.5 标称阻抗:8 欧姆3.15.6 箱体容积:不大于 0.1m33.16 模拟节目信号网络用于粉红噪声源的模拟节目信号滤波器见图 2。图 2模拟节目信号功率谱及其要求分别见图 3 和表 1图 3表 1 模拟节目信号功率谱容差极限 (dB) 容差极限 (Hz) 频率 (Hz) 相对电平(dB) 正 负 频率 (Hz) 相对电平(dB) 正 负 20 -13.5 3.0 3.0 630 0 0.5 0.5 25 -10.2 2.0 2.0 800 0 0.5 0.5 31.5 -7.4 1.0 1.0 1000 -0.1 0.6 0.6 40 -5.2 1.0 1.0 1250 -0.3 0.7 0.7 50 -3.5 1.0 1.0 1600 -0.6 0.8 0.8 63 -2.3 1.0 1.0 2000 -1.0 1.0 1.0 80 -1.4 1.0 1.0 2500 -1.6 1.0 1.0 100 -0.9 0.8 0.8 31500 -2.5 1.0 1.0 125 -0.5 0.6 0.6 4000 -3.7 1.0 1.0 160 -0.2 0.5 0.5 5000 -5.1 1.0 1.0 200 -0.1 0.5 0.5 6300 -7.0 1.0 1.0 250 0 0.5 0.5 8000 -9.4 1.0 1.0 315 0 0.5 0.5 10000 -11.9 1.0 1.0 400 0 0.5 0.5 12500 -14.8 1.5 1.5 500 0 0.5 0.5 16000 -18.2 2.0 2.0 630 0 0.5 0.5 2000 -21.6 3.0 3.0 4 测量项目4.1 扩声特性项目4.1.1 传输幅度频率特性测量可用下述方法之一进行,测量结果中需注明使用的是哪种方法。4.1.1.1 声输入法测量可用图 4 点测法或图 5 自动记录法进行 图 4图 5测量时,首先关闭测试声源系统。调节扩声系统增益,使之达到最高可用增益*。然后开启测试系统,1/3oct 粉红噪声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加到测试声源上,调节测试系统输出,使测点的信噪比满足第 2.3 条形码求。改变 1/3oct 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在传声器处和观众厅内的测点上分别测量声压级。测量时控制传声器处声压恒定。测量时传声器置于设计所定的使用点*上,传声器的指向性按设计要求调节。测试声源置于传声器前的距离,对语言扩声为 0.5m,对音乐扩声为 5m。传声器处声压级的测量可用比较法或代替法进行。测量在传输频率范围内进行,测试信号的中心频率按 1/3oct 中心频率取点。图 64.1.12 电输入法测量线路见图 6。测量时扩声系统置于最高可用增益状态。1/3oct 粉红噪声信号民直接馈入扩声系统调音台输入端。调节噪声源的输出,使测点的信噪比满足第 2.3 条要求。改变 1/3oct 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保持各频段电平值恒定,在观众厅内规定的测点上测量声压级。测量在舆频率范围内进行,测试信号民的中心频率按第 4.1.1.1 项规定。4.1.2 传声增益测量线路同图 4。在按第 4.1.1 款测舆频率特性的同时,把在观众厅内各测点上测得的声压级减去传声器所接收的声压级,按频率加以平均即得该频带的传声增益。若把传声增益国值与频率的关系绘在同一张频率坐标纸上,可得传声增益频率特性。测试信号的中心频率同第 4.1.1.1 项,也允许按倍频程中心频率测量。4.1.3 反馈系数测量线路见图 7。测量步骤如下:a. 关闭测试系统,调节扩声系统增益,使之达到最高可用增益。b.接通测试系统,输出 1/3oct 粉红噪声信号,调节测试系统的输出,使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