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6.1 奇妙的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思路奇妙的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思路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绍官陈绍官一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时是科学版 6.1奇妙的金属性质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合金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置换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在其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及高中学习其它金属的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金属的一些性质有了一定认识,对学习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定帮助,但是农村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差,给实验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造成困难,同时本课难点之一: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农村学生也存在一定困难。农村学生差生面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应采用有趣、有效、有用的教学方法,实现最优化教学。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讨论、实验、归纳、分析以及多媒体辅助等优化组合教学法。四【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阅读、实验、归纳、分析、总结、讨论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元素周表中的原子结构推测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学习方法。五五【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为使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讨论,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一) 【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以科学事例创设情境,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二) 【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三) 【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学生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四)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通过三个探究过程: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知识,通过对几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突破重点。在每个探究后都精心设计问题或列举事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六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课题课题课题课题 1 1 1 奇妙的金属化学性质奇妙的金属化学性质奇妙的金属化学性质奇妙的金属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 1 1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Al+3O4Al+3O4Al+3O4Al+3O2 2 2 2= 2Al2Al2Al2Al2 2 2 2O O O O3 3 3 3 (氧化膜抗腐蚀氧化膜抗腐蚀氧化膜抗腐蚀氧化膜抗腐蚀)空气中:空气中: 2Mg+O2 = 2MgO氧气中:氧气中:氧气中:氧气中: 3Fe+2O3Fe+2O3Fe+2O3Fe+2O2 2 2 2= FeFeFeFe3 3 3 3O O O O4 4 4 42 2 2 2、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MgMgMgMg + + + + 2HCl2HCl2HCl2HCl = MgClMgClMgClMgCl2 2 2 2+H+H+H+H2 2 2 2ZnZnZnZn + + + + 2HCl2HCl2HCl2HCl = ZnClZnClZnClZnCl2 2 2 2+H+H+H+H2 2 2 2FeFeFeFe + + + + 2HCl2HCl2HCl2HCl = FeClFeClFeClFeCl2 2 2 2+H+H+H+H2 2 2 2CuCu与稀盐酸不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结论:(结论:(1 1)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可知同种金属活动性:)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可知同种金属活动性: MgMgMgMg ZnZnZnZn FeFeFeFe CuCuCuCu (2 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3 3 3 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Al2Al3CuSO3CuSO4 4 = 3Cu3CuAlAl2 2(SO4)(SO4)3 31、金属与氧气反应;2、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点燃点燃点燃点燃3CuCuCuCu + + + + 2AgNO2AgNO2AgNO2AgNO3 3 3 3= Cu(NOCu(NOCu(NOCu(NO3 3 3 3) ) ) )2 2 2 2+ + + + 2Ag2Ag2Ag2Ag结论:结论:(1)(1)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AlAl CuCuCuCu AgAgAgAg(2)(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K CaCa NaNa MgMg AlAl ZnZn FeFe SnSn PbPb (H)(H) CuCu HgHg AgAg PtPt AuAu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三、置换反应三、置换反应三、置换反应三、置换反应1 1 1 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 2、特点:、特点:A+BC=AC+BA+BC=AC+BA+BC=AC+BA+BC=AC+B七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讨论、实验、归纳、分析以及多媒体辅助等优化组合教学法,加上借班上课,学生情况不了解,且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差,课时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容量大,由于分组实验费时多,纸笔练习量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会有所提高,但笔试能力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所以设计了学案,希望达到教学效益最优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