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鉴埃及经验借鉴埃及经验 发展四川农业发展四川农业2009-6-25编者按编者按 当下,四川省正处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时期,学习借鉴推广先进农业科技非常重要。2007 年 12 月下旬,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李后强随省政协科技委赴埃及,对该国的农业发展及科技推广情况进行了考察。他认为,埃及农业发展与技术推广的经验,也就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埃及农业发展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特别是四川省农业有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确,埃及与我国都是文明古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是共同的特点,经验与做法可以相互借鉴,如埃及在农业科技研究、推广等方面及农业发展中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无疑对四川省的农业发展有很大启发作用,对于推进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特刊发李后强博士借鉴埃及经验 发展四川农业一文,以飨读者,并供四川省各级农业部门参考。 放眼世界,“3F”问题(金融、石油、粮食)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越来越突出。对于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四川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强省,必须始终把学习借鉴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放在重要地位,以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强省建设。2007 年 12 月下旬,四川省政协科技委赴埃及,对这个文明古国的农业发展及科技推广情况进行了考察。在埃及期间,我们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与有关科技人员、农场管理人员及农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得了丰富的信息,掌握了有用的做法,即使今天看来这些经验对发展我国特别是四川农业仍有参考价值。 埃及环境特点埃及环境特点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处非洲东北部,只有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端。面积 100.2 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 7000 万,其中农业人口占 56%。全国约有 96%的人口聚居在仅占国土面积 4%的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带,而占总面积 96%的利比亚大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只居住 0.8%左右的人口,不足 40 万的居民散居于沙漠绿洲之中。耕地面积 300 多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 3%。垦殖指数高达 78%。轮作方式多为二年四熟和三年八熟,复种指数高达 180%以上。 埃及全境干燥少雨,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雨水稍多,多集中在冬季,由北往南降雨量急剧减少。广大内陆区年降水量均不足 50mm,年蒸发量往往高达 3000-6000mm。亚历山大港年降雨量 190 毫米。开罗年降雨量仅 33 毫米,且地面蒸发量极大,高达 1020 毫米。开罗以南地区甚至全年无雨。埃及气温较高,北部沿海地区相对温和,而南部地区炎热干燥。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几乎是埃及唯一的地表水源,自苏丹流入埃及,由南到北贯穿全境,在其境内总长为 1350公里。尼罗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近 3.6 倍。地下水储量巨大,西部沙漠中的白垩系努比亚砂岩承压水有 8 个含水层,储量 23400 亿立方米,矿化度低,是良好的灌溉水源。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有属于淡水及微咸水的潜水,亦可用于灌溉。但三角洲北部由于地中海海水的侵入以及耕作区土壤盐分的汇聚,水质含盐度较高,使利用受到限制。尽管埃及的自然条件恶劣,但埃及农业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栽培管理经验。近年来,一方面,埃及政府积极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包括旱作农业、耐旱品种研究等,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农业鼓励政策,积极支持私人企业采用旱作节水技术开发利用沙漠,使埃及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发展特点 1、人地矛盾突出,农业难以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 埃及人自古就制定了农历,成功地建造了灌溉系统,是历史上最早掌握农耕的民族之一。现在,农业依然是埃及国民经济的支柱,2005 年农业产值约占 GDP17%,吸纳全国 1/3 的就业人口。在上世纪 50 和 60 年代,埃及曾是粮食净出口国,一度被誉为“尼罗河粮仓”。由于埃及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由 50 年代的 0.167 公顷下降到 90 年代的 0.119 公顷,从 70 年代开始成为粮食净进口国。除稻米、水果、蔬菜自给有余外,埃及需从国外进口的农产品日益增加,一年所需资金已经高达 36 亿美元。 2、政府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在上世纪 70 和 80 年代,埃及共开垦荒地 100 多万费丹(1fedan=0.42 公顷=6.3 亩左右),在 90 年代,政府计划开垦 67.2 万公顷的荒地,为 500 万人安排工作,新建 80 万户农民的住房。但由于政府财政有限,只能依靠私人成立的土地开垦公司进行。为此,政府给私营的开垦公司在开垦荒地上提供一些优惠、便利的条件,如政府为新开垦的土地免费提供农业用水,对垦荒者购买的机械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政府为鼓励农民垦荒,规定新垦土地 10 年内免交土地税。我们在卢克索(Luxor)参观的豪马吉农场,就是由私人公司开垦的。农场老板穆哈梅迪,原来是搞旅游的,现在搞农业很积极,在埃及许多地方都办有他的农场。他的卢克索农场有 130 费丹,种植葡萄、芒果、桔子、柠檬等,用沼气发电抽水灌溉,还在沙漠上大量造林,尽管才完成 50%,但已初显气势和规模。 3、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水资源匮乏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埃及降雨量极少,农业完全依赖尼罗河水的灌溉。1959 年,埃及同苏丹就利用尼罗河水的份额达成协定,埃及每年可利用 555 亿立方米的水,但每年实际消费 600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就消耗 420 多亿立方米。传统的灌溉方法不但耗水(估计每年白白蒸发掉的水有 20 亿立方米),还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采用新的滴灌方式,可以减少水的浪费。随着开垦土地的增加,农业灌溉用水量也在增加。到 2000 年,埃及农业水的需求量已达 700 亿立方米。埃及农业部强调,要多采用地下水来满足对水的需求。 农业科技研究农业科技研究 埃及政府反复强调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认为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就不能说埃及经济上完全独立。为此,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农业科学研究。1960 年以后,在全国各地成立了 13 个农业研究站,1971 年成立了埃及农业研究中心,1972年又成立了埃及农业发展中心。埃及的科研与推广合二为一,紧密结合,农业科研直接与农业挂钩,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政府鼓励将科研成果及时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埃及的农业科研经费由农业部统一掌握和分配。按合同承担科研任务是获取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经费与科研的任务密切结合,以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经费的其他来源有:从出口农产品中征收附加税,如从棉花出口中每包提取 8%的附加税,作为棉花改良基金;向农业银行贷款;争取与国外合作。 埃及解决地少人多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分为三个系统:一是中央一级的埃及农业研究中心和埃及农业发展中心;二是地方一级的农业研究站;三是综合大学里的农学院及所属的研究单位。另外,埃及科学研究和技术院,水利灌溉部、农业部、农牧产品加工部和水利资源部也设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机构。 1、埃及农业研究中心 它设在开罗近郊的吉萨,是农业部直接领导的全国农业科研中心,其任务是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国家的农业资源。该中心现有博士学位的农业研究人员千余人,辅助研究人员近 2000 人。该中心下设大田作物研究所、果木园艺所、棉花研究所、农药研究所、植物保护、土壤和灌溉、畜牧、兽医、沙漠改良、渔业资源、农业经济、优良品种推广服务和农业机械化等 16 个研究所和 48 个地方性试验站。该中心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培育出了大量优质、高产、抗病的粮食作物和棉花品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埃及农业发展中心 该中心设在尼罗河畔的阿米里亚,是在埃及农业部、土地开垦部以及联合国开发总署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其主要任务有两个:(1)对已开垦或即将开垦的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使用水利资源,巩固和发展在新开垦土地上建立的新农村;(2)开展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上世纪 80 年代初,埃及开始利用激光平整土地,花了 150 万美元从美国购进了3 套激光设备,其中包括 21 台装有激光接收仪的拖拉机,对明尼亚省的 84 公顷土地进行平整并取得成功。该中心在利用沼气解决农村能源、秸秆氨化等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成效。 3、农业研究站 埃及的农业研究站直接由埃及农业研究中心管理。研究中心的良种培育都在研究站进行。研究站除要解决本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外,还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向中心汇报。研究站负责向农民发放种子、指导农民育种和栽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综合大学中的农学院 埃及的农学院一般都设在综合大学里,全国有 14 所综合大学设有农学院,农学院不但从事教学,也开展农业科学研究。 5、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 埃及国内科研经费不足,许多科研项目要依靠外国的联合投资和双边合作,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效。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埃及已经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瑞典、匈牙利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机构进行了合作研究。1982 年,埃及农业发展中心与前联邦德国水绵研究所签订了合作研究水绵的协议,德方为该项目提供了 3 万马克资金和离心机、干燥机等设备,建成了容积为 6.5 万升的水绵培养池。双方组成了利用水绵进行半工业化生产蛋白质的研究小组,利用水绵生产蛋白质作为食品并从水绵中提取不饱和脂肪,以取代目前进口的玉米油和向日葵油。1983 年,埃及农业部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一项利用辐射使果蝇雄性不育来防治果蝇的技术合同。在美国的援助下,埃及早在上世纪 70年代就建立了一个遥感中心,它同美国的地球资源卫星系统合作,将卫星发回地面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显像绘图。该中心有两架美国提供的飞机,载有航空磁测仪、空中传感器、光谱扫描仪、红外线照相机等设备。该中心成立以来,利用遥感技术对埃及的自然资源、土壤、环境和农作物进行了 40 多个项目的调查,向农业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推广 1、建立合理的农业科技体系 埃及没有独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研与推广有效地融合为一体。在埃及的 16 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和 48 个地方性研究机构中,约有 25%的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这些人员一方面,参与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能够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技术要点;另一方面,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需要,有利于确定针对性较强的研究目标。这样的推广体系有利地保障了先进技术在埃及的推广应用。 2、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 埃及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十分慎重,必须经过 3 年以上的试验示范,示范的面积至少要在 2-5 公顷以上。培训及示范工作是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埃及的研究所、试验站、国际合作项目等都有对农民进行培训的任务,各实验站没有自己的试验田,实验要在农户田中进行,他们就选择有一定文化的农民担任试验示范的助手,并在试验的不同时期及时召开不同内容的现场会,向农民展示成果、推广技术。 3、用政策引导节水农业的发展 埃及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难以投入资金购买节水设备,因此,政府执行免费用水的制度。并采取政策引导,通过培训农民,让农民认识新的事物和新技术,不去强迫农民执行。但在新垦区,国家法律规定必须使用滴灌、管灌等技术。 4、农业部亲自抓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埃及有固定的良种推广基地,农业部在全国的培育良种试验基地有 2.1 万公顷,加上分布在各地的农业研究站中的试验田和一些国营农场,形成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基地的网络。培育出来的良种,由农业研究站向全国推广,有布置、有检查、有验收。农业部对新品种的种植心中十分有数。并且,只有农业研究站推广的良种,农民才能种植,私人不得经营种子,这保证了粮棉生产的稳定发展。农民试种良种时,国家给予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补贴,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5、国家制定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为农业服务 为了鼓励农学院的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在土地分配和农业机械上,国家给予照顾。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已有 15 万多名农学院和农业学校的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