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全完善机制健全完善机制 发挥发挥教教师师主体作用主体作用 扎扎实实推推进进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赵晓辉自去年四月在全区启动校本教研实验工作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塔河县、呼玛县、 加格达奇区、新林区等四个实验区,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业 务部门的精心筹划和严密组织下,经过实验学校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实验 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探索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和 推广实验区校本教研工作的先进经验,推动全区校本教研工作向纵深层次发展,培育新型 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天来,与会同志聆听了 10 个单位 和个人的经验介绍,参观了加格达奇区校本教研综合现场和四中、一小两个现场,分享了 经验,引发了思考,相信此次会议必将推进全区校本教研工作向新的更深层次发展。 一、一年来实验区工作的回顾一、一年来实验区工作的回顾 全区四个实验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整体发展有以下方面的表现: (一)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已形成共识。 教育行政部门在校本教研推进中,承担着重要的领导职责,改变了以往行政指令的管 理方式,注重激励引导、服务支持,创设条件、提供空间、分享交流,形成了教育局、进 修学校、学校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良好局面,发挥了教研、科研、培训的 合力作用。 加区教育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实施 方案 ,下发了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 ,开办了校本教研工作简报,确立了教研员包校、 联片和领导包片推进的工作制度,形成了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学校“三套马车一起拉” 的良好态势。今年 6 月加区教育局召开了全区校本教研推进会,对全区的校本教研工作进 行了全面总结,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制定了下步工作思路及推进策略。会上各学校 进行了专题论坛,进行了文本展示,加强了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呼玛县、塔河县、新林区也都成立了教育局长或主管局长任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 小组,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下发了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 ,呼玛县的 “城乡互动” “三校联合” “乡点互助”经验、塔河县的“网络教研” “联片教研”经验、新 林区的“小主题、常研究、链式推进”经验,都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探索 和总结出来的。 实践证明,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强有力领导,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坚强保证。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已成为校本教研的先导。 学习型组织理论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开展校本 教研的工作中,实验区构建了以学,贯穿“说、做、写”全过程的校本专业发展 机制,使教研员、教师在把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的同时,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实现 新的自我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已成为校本教研的先导, 有效地引领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塔河县教师进修学校要求教研员必须做到“七个一” ,其中包括每周一次进行政治学习 和业务学习、每学期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周进一次图书室学习两小时,每人读一本理论专著、办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讲座等内容,这些不同层面的学习对提升教研员的专业水平起 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教育局还先后为教师订购了走进新课程 创新课堂等书 籍发放到教师手中,并通过读书沙龙、撰写读书笔记等形式促进教师的学习,营造教师的 精神家园,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致力转变 教师以“教材为中心” “知识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改革中学会“扬弃” ,把优秀的教育 教学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紧密结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进一步用理 论指导实践,塔河县还利用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经历“练熟” “练胆” “练说” “练笔” “练 习做实验”的过程,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研制度与活动创新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1.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切实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 一是制定了管理层面的各项制度,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规范性实施。新林区教师进修 学校依据区情、校情相继制定了新林区校本研培制度 新林区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等, 各校根据此制度制定了适合本校的校本研培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教 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校本教研奖励制度、学习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 定,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初始阶段是必要的,它是校本教研活动得 以有效开展的基础与保障。二是制定了操作层面的相关制度。比如塔河县教师进修学校制 定的教研员评价标准 ,对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再比如塔林学校的 “预约听课制度” ,凸显了“预约”的性质,制度中规定了听课时间、地点,同时提出了相 关要求,使教师的“教”和“听”都有指向,以问题引导教师的日常实际教学工作,从而 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以多种培训活动为载体,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一年多的校本教研实践中,各个实验区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以 活动为载体,形成研培一体的教研工作模式,力求增强研培实效性。比如塔河县采取的案 例分析法、主题研讨法、反思交流法,新林区创设的“互动式”研培、 “反思式”研培、 “话题式”研培、 “联动式”研培模式,其主旨都是在力求扩大教师参与活动的深度、广度, 关注教师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校本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体现学校自身特点,而且做到 了活动形式切实为活动内容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研工作。 从一年多的实践看,各地探索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并且活动内容紧密结 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实验区的教研部门都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采用多种形式 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这些校本教研创新的形式包括城乡互动、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分片 推进、教研组建设、教研机构工作重心下移等等,可以说,校本教研为以往沉闷的教研制 度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如,呼玛县点多面广,除县里的学校外还有九个乡镇,根据本县 实际情况,呼玛县教师进修学校创设了“城乡互动” “三校联合” “乡点互助”的校本教研 方式,创造了城乡同上一堂课的相互研讨、联片教研中的合作共享、城乡互动中促进均衡 发展等经验。 其次,各实验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活动内容真正为教 师的发展服务,促进了教师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如:塔河三中采取了“提前主备、 精心设计,集体研讨、审核定稿”的“讲学稿”模式,加强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 增强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这些富有个性化的校本教研活动,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某些实际问 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受益最多的是学生。 (四)校本教研实验丰富了教研工作的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规定“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因此, “以教定研,以研促教, 以服务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是教研工作的全新内涵。我们的教研工作要关注教师的知 识现状、现有教育教学水平、对自身工作的态度、专业发展目标等,从教师的实际出发, 不断调整研究策略、研究方向,把教师的“学情”作为一种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同 时,教研人员更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使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找到用武之地,服务于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使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升华, 形成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经验型教学理论。而教研员在这样的实践中则达到了知行合一 的境界。在校本教研工作的进程中,塔河县、新林区、呼玛县及加区四个实验区的教研人 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采取了教研员包校方式,深入学校与一线教师共研、共创、共 生,以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为重点,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发现教师 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并和教师一起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师建立了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 构建了一种新的教研文化。 二、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二、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研活动中出现被动、应付的现象,使得反思成“返思” 。通过阅读教师撰写的 “教学反思”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课后经过认真思考后的有针对性的“反思” , 而是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的“返思” ,教师没有真正了解为什么要去撰写这些“反思” ,没 有认识到撰写“反思”的过程更重要,因而使其失去应有的研究价值,不能有效地促进教 师的专业发展。 2教研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有些活动流于形式。一些学校开展的组内听课或是“同课 异构”等形式的活动,缺少清晰的目标预设及相应的学习、引导,很多教师只是被要求参 加听课,因此课后的研讨尽管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教师也会提出一些问题,但 这些问题主要是改进教学的建议,是分散的、肤浅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系统地研究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了。 3校本培训缺少实效性,影响着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深入课堂听课并与教师座谈 中反映出教师的研究能力较弱,有些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这些问题。这说明学校的校本培训缺少针对性,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偏 向于理论学习,只是安排定期讲座、集体学习、课程培训等,没有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设 计相应内容和形式的培训,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升较慢。 三、下步工作建议及推进策略三、下步工作建议及推进策略 (一)制定措施,重在激励,进一步优化教研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要注重机制建设,为学校和教师创设宽松的环境,为教研部门、学校、 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 各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员要率先学习,实现教研角色的转换。要淡化自上而下的教学管 理职能,强化以课程、教学、教研为中心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变由一般性的组织、 检查为通过深入课堂面对面地观察、诊断、交流,实现有效指导;变教学工作的指导者、 培训者、鉴定者为能够通过平等对话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作为教研人员,在进行专业引领时,要了解教师需要什么?怎样让教师更快地接受和 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跟踪指导?专题讲座应该建立在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 报告内容要为教师实践带来新的启迪,考虑教师的已有经验和困惑,提出的问题应符合教 师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工作实际。教研员只有真正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 师教学和研究中的困难与问题,才能为教师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深化校本教研的研究与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1、加强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研究意识。 校本教研工作开展至今,学校已经建立健全了各项校本教研制度,这些制度只是校本 教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要保证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切实唤醒教师的研究 意识,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工作,还必须加强校本教研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教研 氛围,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亲身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专业 发展。 学校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在学校环境中工作,其信念、工作方 式等不可避免地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只有当学校学习文化为成员所理解、接受、认同并 内化为内在价值时,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学校文化的保守性也会成为教师专 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要发展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文化。在学校内营造平等的对话语境, 赋予教师充分的话语权利,使其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和对事物的思考,互相尊重、 信任,让教师能够宽容地认同彼此存在的差异,不断促进专业发展,是建立积极的学校文 化的关键。 2、提倡教师团队学习,向内挖掘潜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使团体的智商 大于个人的智商,使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针对教师当前科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