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更多资讯:www.phnix.com.cnwww.phnix1.com热泵干燥技术在蔬菜脱水类烘干上的应用热泵干燥技术在蔬菜脱水类烘干上的应用 热泵干燥作为一种高效节能产品,与传统干燥相比,节能效果显著,干燥物料的干燥品质保持得更好,机组采用热回收技术,综合能效高达5.0。尤其适用于干燥敏感性及挥发性产品,提高了物料的品质。同时整个热泵干燥过程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内置多种干燥工艺曲线,大量节省了人力成本,省时,省工。目前,农业、食品、化工、制陶业、医药、矿产加工到制浆造纸、木材加工和纺织业等,几乎所有产业的生产过程都有干燥,干燥已成为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干燥过程也是一个高能耗过程。在我国各种工业部门总能耗中,干燥能耗为4(化学工业)-35(造纸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有12左右的工业能耗用于干燥。热泵干燥是一种温和的、接近自然的干燥,适合于大部分农产品、药材等热敏性物料。因此在干燥技术领域中,应用热泵可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效应和防止臭氧层破坏。热泵是以消耗少量高质能(机械能、电能等)或高温热能为代价,以收集空气中低质热能的能量利用装置,以冷凝器放出热量来供热的系统。中国 GDP 已经连续以超过8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多年,但随之而来的能源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能源的日趋紧张,对于各行各业的增效、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泵是一项高效节能技术,应用于干燥过程可以降低能耗,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蔬菜干燥历史和存在的问题一、我国蔬菜干燥历史和存在的问题目前脱水蔬菜生产大都采用传统的干燥方法-烘房回龙火道加热干燥方法,它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加热温度过高。传统工艺干燥技术,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一般加热温度都在75-90左右,而脱水蔬菜干燥工艺要求干燥温度不得超过65。2、干燥时间过长。采用传统方法,每加工1t 蔬菜至少需要24h 以上,即使这样偶尔也因干燥效果不好出现返工而重新加热烘干现象。3、能源消耗量大。传统干燥工艺,热效率均较低,约为30-60,在干燥过程中,干燥蒸发水分的热量约占36左右,废气损失约占58左右,干物料带走热量及干燥器热损失分别占2和2,热效率仅为40。二、热泵干燥技术在脱水蔬菜生产中的优点二、热泵干燥技术在脱水蔬菜生产中的优点热泵干燥技术由于独具特性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房、仓库、档案馆、图书馆等各行业,应用到脱水蔬菜生产时其优点表现为:1、加热温度低。热泵干燥技术生产工艺可比传统干燥工艺降低38-52左右,热泵干燥工艺的加热温度约为37左右。2、干燥时间短。热泵干燥脱水蔬菜生产工艺,所需用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8h,一般从预热到出产品4h 即可完成。更多资讯:www.phnix.com.cnwww.phnix1.com3、品质好。用热泵干燥工艺生产的蔬菜,产品色泽较好,内在品质稳定。4、能源消耗低。由于此工艺利用空气循环,加热温度低,干燥时间短,容量大。所以热泵干燥工艺耗能较少,是一种很好的节能产品。三、热泵干燥原理三、热泵干燥原理常用热泵干燥装置采用对流式的干燥系统,来自热泵的气体对干燥装置内的原料进行加热干燥。热泵干燥原理如图1所示。四、热泵干燥与传统干燥工艺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四、热泵干燥与传统干燥工艺经济技术指标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热泵干燥技术工艺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大幅度优于传统干燥工艺,主要体现在节能、优质、高效等方面。1 1、能耗对比、能耗对比1)热泵干燥工艺:根据测试结果,加热器(即热泵主机)加工1t 鲜菜耗标准煤20kg,热泵2.75kW,循环风扇耗电0.2kW,按工作4h 计算,其能耗11.8kW,标准煤折算系数407g/(kWh),标准煤4.803kg。总耗能量为20kg+4.803kg=24.803kg(标准煤)。2)传统干燥工艺:共耗用标准煤240kg,循环风扇耗电2.4kW,折算标准煤系数407g/(kWh),共折合标准煤0.977kg。总耗能量为240+0.977=240.977kg(标准煤)。3)计算节能率:(1-24.803/240.977)100=90。更多资讯:www.phnix.com.cnwww.phnix1.com2 2、质量对比。、质量对比。热泵干燥工艺,产品质量稳定,色泽好,无 SO2等有露物残留物质。3 3、干燥效率对比。、干燥效率对比。采用热泵干燥工艺产品,水分含量合格,无返工现象,且干燥时间较短。五、综合评价五、综合评价热泵干燥设备的投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能源,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热泵干燥工艺用于蔬菜脱水生产,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这 项新技术、新工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非常成功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