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珍惜生命一个死囚在临刑前被告知:如果能端着一碗水绕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国王就赦免他,死囚答应了。皇宫周围高低不平,还有许多台阶,闲人们起哄,而死囚只是死死盯着碗里的水一步步走了大半天,终于走回了出发点,而竟然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人群沸腾了,国王也非常高兴,问他:“你怎么做到滴水不洒呢?”死囚回答说:“我端的哪里是水,分明是我的生命啊!”人生只是一个竞技场,当你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场上自由吸呼着生命的阳光时,也许你并未觉察到生命、自由的宝贵,而一旦将失去这些,除了懊悔与自责外,更多的是加倍珍惜。费希玛的金鱼在遥远的波斯尼亚,妇人费希玛和两个儿子生活在一个小村落里。有一天,在奥地利工作的丈夫马尔科奇回来,送给儿子一个鱼缸和两条金鱼。次年波斯尼亚爆发战争,费希玛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家园,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走上颠沛流离的逃难之路。在弃家逃离之际,费希玛仍没忘记那两条金鱼,它们是两条活生生的生命啊。于是,她将鱼轻轻地放进蓝蓝的湖水里。几年后,战火平息,费希玛和孩子们返回家乡。家乡处处都是废墟,但他们在当年放养金鱼的湖边看到湖面泛着片片金光,仔细一看,是一群活泼美丽的金鱼,原来它们是那两条金鱼繁殖的后代。费希玛和她的孩子们多么高兴啊,仿佛与自己的亲人在乱世后重逢。于是,费希玛继续饲喂那些金鱼,平静的湖水中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费希玛和她的金鱼的故事流传开来,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并顺便买两条回家送人。于是出售金鱼成为费希玛一家的致富之路,费希玛和她的孩子们终于过上了安宁、殷实的生活。当年,当费希玛捧着一缸金鱼走向湖边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生命和种子,今天,这满湖的金光鳞鳞中每一片都是一枚美丽的果实。这就是善念的回报。蚁球漂流黄昏时候,洪水如暴虐的猛兽,最终撕开了江堤。一个小垸子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忽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黑点正顺着波浪漂过来,一沉一浮,像一个人!有人“嗖”地跳下水去,很快就靠上了黑点,但他只停了一下,便掉头往回游,转瞬上了岸。“一个蚁球。”那个说。“蚁球?”人们不解。“蚁球这东西,很有灵性。”一个老者解释说,“1969 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有篮球那么大。洪水来时,一窝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只要蚂蚁能靠岸,或者碰上一个漂流物,他们就能得救了。”说话间蚁球正漂过来,越来越近,看清了:那是一个小足球大的蚁球!黑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风起波涌,蚁球漂流。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人们看得惊心动魄。蚁球靠岸了。一层层散开,像打开的登陆艇。蚁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排上堤岸,胜利登陆了。岸边水中仍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是最底层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然紧紧地抱结在一起死神也怕希望小时我曾看过一篇小说:一人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后,像一片草叶似的顺水而下。这时,那人多么想抓住一样东西呀,哪怕是一根芦苇、一把水草也好。然而四面都是水,他什么也抓不住,心想这一下算没救了,死就死吧。这个念头一出,身上立时没劲了。也没有力气挣扎了,整个身子也要往下沉。正在这时,忽然,他想起去年夏天来这条河边玩时,离这下游不远处的河岸边有一棵老树,是斜着长的,其中有一粗大的树枝正好贴在水面一想到这,他心里顿时有了希望,一有了希望,他心也不慌了,力气也出来了,就拼命挣扎、坚持,终于游到了那棵老树前。当他拼命拽住那伸向河中的树枝,谁知那树枝早已枯死了,经他使劲一拽,“咔嚓”一声断了这时,来救他的人也赶到了,他终于被救上了岸。事后他说,要是早知道那是一节枯枝,他根本坚持不到那儿。原来,死神也是害怕希望的,哪怕这希望只是一节枯枝。生命清单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而乙则在医院里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 27 条。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 27个梦。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了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宿愿。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他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认为我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人生不能被保证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和一个瘸腿的儿子站在一幅金字塔画面前,儿子被画面上金字塔的雄伟的气势震撼了。他问父亲这是什么地方,父亲淡淡地回答道:“别问了,那是你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的地方。”20 年后,已经年老的父亲收到一张照片,背景正是和 20 年前同样雄伟的金字塔,拄着拐杖的儿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灿烂,神采飞扬。照片的背面写着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证。在这句简简单单的话中包含着一种令人感动的人生信念。生命的感染一位工人野外作业时被电击而心脏停止跳动,做人工呼吸无效。在旁边的一位医生身边只有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中用这把小刀切开那工人的胸腔,以手折断肋骨数根,将手探入胸腔提动心脏使之恢复跳动,工人“死”而复生。所有的人,尤其是医学界人士闻后惊叹又很疑惑地说:“这个人也许不太懂医,他这么做,难道不怕病人感染吗?”殊不知,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那个医生的选择绝对伟大:他有意让病人感染,只有生命存在才可能被感染,而生命是不惧怕感染的,可以被感染,也可以抵御感染,无论是被感染还是抵御感染都使生命更具活力。永不受感染,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生命已不复存在。大漠弱者两人结伴横跨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不能行动。同伴去找水,临行时把手枪塞给那个人:“枪里有五发子弹,记住,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对空鸣枪一声,枪声会引导我找到正确方向,与你会合。”两人分手,那人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中无奈地等待。他看表,按时鸣枪,但他很难相信同伴会听到枪声。一枪,二枪,三枪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恐惧:一会儿认为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一会儿又推测同伴找到了水,却弃他而去。到应该鸣发第五枪的时候,这人绝望了,他把松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不久,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但他们所看到的却是一具尸体感悟:相信成功不一定就能够成功,但是,不相信成功的,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一定无法成功。因为,他不再报希望,不再坚持,不再努力。沙漠之路在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到达对方,如果绕沙漠走,至少需要二十天;如果横穿沙漠,三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太危险,许多人试图横穿,却无一生还。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几千株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从这个村庄一起直栽到了沙漠另一端的村庄。智者告诉大家:“如果这些胡杨有幸成活了,你们可以沿着胡杨树来来往往;如果没有成活,那么每一次行路人经过,都该将枯树苗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给淹没了。”结果,这些胡杨树苗栽到沙漠后,全都被烈日烤死,成了路标。大家记着智者的忠告,沿着路标,这条路平平安安走了几十年。这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僧人,要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大家便把智者的忠告告诉他。僧人带了一皮袋的水和一些干粮上路,他走啊走啊,走得两腿酸痛,浑身乏力,但眼前合依旧是茫茫黄沙。路上,他遇到一些就要被流沙彻底淹没的路标,这个僧人想:反正我就走这一次,淹没就淹没吧。他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上拔一拔。遇到一些被风暴卷得摇摇欲倒的路标,这个僧人也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下插一插。就在僧人走到沙漠深处时,蓦然间飞沙走石,许多路标不见了踪影,它们有的被淹没在厚厚的流沙里,有的被风暴卷走了。僧人像没头苍蝇似地东奔西走,可再也走不出这大沙漠了,在气息奄奄的那一刻,僧人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吩咐的那样做,那么即便没有了进路,还可以拥有一条平平安安的退路啊!是的,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我们自己留路。苦难是金意大利古城庞贝有位卖花女孩叫做倪雅,她虽双目失明,但并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把自己关在家里,而是如常人一样靠劳动自食其力。不久,维斯维沙大火山爆发,庞贝城面临一次大灾难,整座城市被笼罩在浓烟和尘埃之中,昏暗如无星的午夜,黑漆漆的一片。惊慌失措的居民跌来撞去寻找出路,却又无法找到。但倪雅本来就双目失明,这些年来又走街串巷在城里卖花,她的不幸这时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自已的触觉和听觉找到了生路,而且还救了许多的人。上帝是公平的,命运在向倪雅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木筏的故事旅人遇到一大片水域。他在这边岸上充满了危机,而对岸则平安无险。令人苦恼的是:两岸之间既没有桥梁,也无舟船可渡。旅人自语道:“此水甚大,而此岸危机四伏,走为上着。但对岸迢迢,既无船可渡,亦无桥梁,我不如采集草木枝叶,造一只木筏,当可安登彼岸。”于是旅人立即行动起来,采集草木枝叶,造了一只木筏,安然渡过彼岸。旅人想:此筏对我大有助益。由于它的帮助,我才到达彼岸。我不妨将此筏顶在头上,或负于背上,陪伴我同行。旅人这一处置,无疑是极不妥当:他自负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佛觉得最好的处理办法应是这样的:或将筏拖到岸上来,置于林间,为山禽林兽作栖息之用;或停泊于岸边,由它浮着,为日后旁人渡水之用,然后继续前行,不再思之。不懂得割舍的人,难免作茧自缚。生命旅行的真谛一位胆小如鼠的骑士将要进行一次远途旅行,于是他竭力准备好应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带了一把剑和一副盔甲,为的是对付他可能遇到的敌手;一大瓶药膏为防太阳晒伤皮肤或毒藤挂伤皮肤;一把斧子是用来砍柴火;还有一顶帐篷、一条毯子、一堆大小各异的锅和盘子,以及喂马的草料他出发了他来到一座破木桥的中间,桥板突然蹋陷,他和他的马都坠入河中,淹死了。临死前那一刻,他很懊悔:为什么忘了带一个救生筏?命运加给我们的困难、艰辛,我们即使在最狂乱的梦境中也难以预想。我们应该钦佩那些只备一条坚定的信念断然前行的人,只有他们的旅途才更轻捷,更稳健。碰壁的鲮鱼听说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的一声撞在了玻璃板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祝若无睹了。这时,实验者抽掉了那块玻璃板,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鲮鱼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着鲮鱼饥饿而敏捷的身体,碰了壁之后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几天后,鲦鱼因为有了生物学家供给的鱼料依然自在地畅游着,而鲮鱼却已翻起雪白的肚皮飘浮在水面上了。美食张嘴可得,鲮鱼却饥饿而死,这的确可悲可笑。然而,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当过那一条“鲮鱼”呢?一点点风浪就使我们弃船上岸,一次小小的碰壁就使我们裹足不前,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让我们放弃了一切梦想和努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许多时候,当我们遭遇失败时,面对近在眼前的已被抽掉“玻璃板”的“鲮鱼”,我们没有去再“试一次”。杀手很久很久以前,在波斯湾的小国里有一个钻石商,他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