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场经济市场场配置资资源资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调场调节节的优优点和局限性,市场场秩序社会主义义市场场经济经济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场经济 的基本特征,宏观调观调 控的目标标和手段 三年16考 高考指数:一、市场配置资源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_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_作用。计划基础性2.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1)市场调节的优点: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_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_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表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_、_、_等固有的弊端。危害: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_;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_。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资源浪费两极分化3.市场秩序(1)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_、_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_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_来维护。_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_为支撑、_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_的规范和引导。公平公正市场市场规则诚实守信道德法律法律、道德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_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_下对资源配置起_的经济。(2)基本特征:基本标志:坚持_。根本目标:最终实现_。内在要求:实行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国家宏观调控基础性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1)目标:促进_,增加就业,_,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手段:_手段、_手段和必要的_手段。其中,以_和_为主,辅之以必要的_。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经济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生活链接】1.资料显示,目前并无特效的地沟油检测技术。2011年9月中旬公安部破获的跨省地沟油大案,引起社会强烈震撼。卫生部表示,有关部门将向社会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1)“地沟油”的出现属于市场调节的什么弊端?提示: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漫画中,这个人的行为_。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市场准入规则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2.判断正误(1)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总是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 )(2)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4)加强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5)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独有的特征。 ( )3.“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1)“有形手”、“无形手”分别指的是什么?提示:“有形手”又叫“看得见的手”,即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又叫“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调节。(2)“手拉手,向前走”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_的作用,又需要加强_。 市场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市场配置资源问问题题导导引文化部有关负责负责 人日前表示,共有300首违规违规 网络络音乐乐产产品上了文化部公布的2011年网络络音乐乐“黑名单单”。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调,全民热热情参与,让让网络络文化健康繁荣发发展。(1)文化市场场上为为什么会出现现“违规违规 网络络音乐产乐产 品”?(2)应该应该 如何整顿顿和规规范网络络文化市场场? 1.正确理解市场调节(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归结起来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2)市场配置资源的三要素是价格、供求、竞争。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供求及市场竞争来安排和调整的。(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唯一的资源配置方式。因为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4)市场调节三个弱点和缺陷的区分:自发性主要侧重于逐利心态导致的不正当行为;盲目性主要指决策的作出与市场供求形势不符;滞后性指决策的调整落后于市场供求变化。【师生互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拓展延伸】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调不着”:对一些非商品性生产部门,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部门等。(2)“调不动”:如地区差别、经济总量平衡、财政收支平衡、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的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等,必须借助强大的外部力量才能奏效。(3)“不能调”:如枪支弹药、麻醉品、不健康书刊等不能依靠市场调节。(4)“调不准”: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2.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1)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2)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3)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高考警示钟】 高考中对市场调节作用的考查往往会结合具有迷惑性的特例,如:(1)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不能认为是唯一的资源配置方式。(2)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认为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1(2012杭州模拟)自2011年6月1日起,全国所有的动车组列车开始实行实名制管理。购票旅客将被要求出示身份证明,一人一票,进站需验票。实行动车火车票实名制( )能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运输高峰期间旅客出行的困难有利于维护公平售票秩序能从制度上完全杜绝票贩子的倒票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A B C D【解析】选B。实行动车火车票实名制可以减少火车票倒买倒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是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表现,入选。说法太绝对,不选。国家的宏观调控 问问题题导导引长长久以来,房地产调产调 控一直不乏严厉严厉 政策出台,但在执执行层层面的“打折促销销”,往往使制度变变成“摆摆设设”,使调调控沦为沦为 “空调调”,“越调调越涨涨”成为为房地产产市场场的怪圈。(1)为为什么要对对楼市进进行调调控?(2)国家对对楼市进进行调调控都采取了什么手段?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1)区别: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调节 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 求、竞争等来进行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 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优 势 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 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 流动,生产效率高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 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 机制的不足 局 限 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存在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 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 的政府调节干预,破坏市 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2)联系: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如下图: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基 础辅 助优点缺陷优点缺陷弥补资源优 化配置目的【师生互动】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应注意哪些问题?【拓展延伸】把握宏观调控应注意的问题(1)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的,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2)不能认为加强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不能认为宏观调控起基础性作用。(3)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是说宏观调控的力度越大越好,要注意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艺术性。2比较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区别 含 义 国家运用经济 政策和计划, 通过对经济利 益的调整来影 响和调节经济 活动的措施 国家通过制定和 运用经济法规来 调节经济活动的 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 构,采取带强制 性的行政命令、 指示、规定等措 施,调节和管理 经济的手段 内 容 常用的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还 包括经济计划 经济立法和 经济司法 行政命令、 指示、规定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区别 特 点 战略性、宏观性、 指导性、间接性 强制性、权威 性、相对稳定 性和明确规定 性 直接、迅速、 强制 联 系 (1)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 (2)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必要的行政 手段是辅助手段 【高考警示钟】 高考中对国家宏观调控知识的考查会集中在地位、必要性和手段上,其中有三点需要注意:(1)宏观调控也要遵循价值规律,它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的。(2)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有效、更强有力。(3)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2.(2011安徽文综)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A. B. C. D.【解析】选C。目前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重要表现是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会抑制企业投资,不符合题意;准备金率提高会减少信贷规模,贷款利率提高会增加贷款成本,都会抑制信贷规模,从而缓解通胀压力,符合题意;信贷规模降低、贷款成本提高,这会促使企业把信贷资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从而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符合题意;利率提高,会提高居民储蓄率,从而抑制消费需求,平抑物价,不符合题意。3.(2011北京文综)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中所示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状况从B点向A点变化的经济手段是( )A.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B.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C.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D.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实施限价【解析】选B。图中描绘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促使经济状况从B点向A点变化(即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经济手段,A项不可取,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通货膨胀率;B项可行,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可以增加货币回笼,降低通货膨胀率;C项不正确,效果适得其反;D项错误,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着力改善民生材料一 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新的一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月14日,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在“2012中国资本成长论坛”上表示,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政策,宏观决策目标取向的的确确应该以增加就业为基调。 材料二 2011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