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件编号QP015制定日期2009 年 07 月 02 日版次/日期A / 12009 年 07 月 09 日天长市嘉美乐礼品有限公司 紧急应急控制程序页 码1 (共 5 页)编写:审核:批准:1.0 前言: 1.1 消防应急计划对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极为重要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取决定于 以往所作的计划,训练和演习。 1.2 书面应急计划须发到各部门,供所有员工参阅,部门主管和义务消防队员 须熟悉书面计划的内容,并受过训练,以确保员工清楚地了解他们在火灾发 生时该采取的行动。 2.0 政策和目的: 2.1 政策: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产。万一发生火灾,公司将竭尽全力保护全体 员工的生命安全。本计划是为了有效地应付紧急情况,全体员工必须了解并 遵守本计划所列出的规程。 2.2 目的:我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厂,纸箱等易燃物品较多,由于工作需要,因 此安全消防和疏散尤为重要。为了能在发生火警时及时有效疏导人员撤离现 场,及时灭火和将人员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减至最低。为了达到目的,我们 已经列出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根据本计划,在发生火灾, 爆炸,危险品泄漏或天灾时,我们必须实施紧急措施,立即将人员撤离厂房。 我们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消防训练及紧急疏散演习,并派员参加公司的消防训 练,要求将本计划转达到各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3.0 紧急应急总指挥及其职责 3.1 总指挥:安全主任 3.1.1 现任命 金宝荣 为安全主任。 3.1.2 职责:负责所有紧急行动,指挥现场人员紧急疏散和指挥义务消防队灌救 初起的火灾。统筹各部门疏散过程中清点人数事宜。 (各生产组长负责于集 中地点清点人数后汇报至部门主管) 。火警解除后,决定人员是否返回工场, 但需征求市消防队的意见。 3.2 后备总指挥:安全副主任 3.2.1 现任命 徐 清 为安全副主任。 3.2.2 职责:当发生火灾警报时,应急总指挥如不在场,则保安部主管,副主管 负责所有应急计划。 4.0 应急组,撤离组,保安组及其职责 4.1 应急组:文件编号QP015制定日期2009 年 07 月 02 日版次/日期A / 12009 年 07 月 09 日天长市嘉美乐礼品有限公司 紧急应急控制程序页 码2 (共 5 页)编写:审核:批准:4.1.1 应急组成员由保安主管、副主管、安检员、专职警卫及义务消防员组成。 4.1.2 职责:所有成员应熟悉火灾发生时应采取行动。 a火灾发生时,保安主管应带领应急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小组 救人救火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减至最低,如保安主管不在场,则由保安 副主管补上。 b熟悉灭火器、消防栓、警报器和警钟的位置及使用方法。 c应急组成员不应试图扑灭无法控制且已蔓延成大火的火灾。 d专职警卫须熟悉消防队入厂救火路线,并负责打火警电话(119)通知 消防部门。 e所有义务消防员均需接受有关消防器材使用的训练,并在当班时处理初 期火灾。 f每一班均须有一名义务消防员在场,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处理和协调。4.2 撤离组: 4.2.1 撤离组成员由安全主任、各部门主管、拉长和文员组成。 4.2.2 职责: a撤离组成员应熟悉所有离开大楼的逃生和走火通道路线,熟悉警报器及 警钟的使用的位置,以及规定的紧急事故集合点。 b组员们应将员工带到最近的走火通道,并在离开大楼前检查各自分管理 体制的区域,以确保全体员工均已撤离大楼。 c全体员工撤离大楼以后,组员们应将各分管区域的员工带到指定的集合。d各位组长应清点各拉组人数,并上报告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将总人数、 失踪人员报告至应急组负责人。 4.3 保安组: 4.3.1 保安组由全体保安员组成。 4.3.2 职责:保安员均须接受消防应急训练。如果在火灾场的人员必须撤离工厂,则当班的保安员接到指示后,即奔赴 各自分工岗位,参与紧急行动(例如救火,保护工厂重点部位,重点设施, 危险品仓库,油仓和风泵等) 。文件编号QP015制定日期2009 年 07 月 02 日版次/日期A / 12009 年 07 月 09 日天长市嘉美乐礼品有限公司 紧急应急控制程序页 码3 (共 5 页)编写:审核:批准:5.0 熟悉方向: 5.1 在培训时,安全主任会发给第一位应急组成中一份本计划的副本;当新职 员、调动或晋升至有应急责任的职位时,安全主任应提供培训供职员/员工 认识其工作环境。所有参与应急活动的人员都应每年接受培训,不得缺席。 6.0 火灾报警: 6.1 一旦发生火灾,该楼层或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敲响警钟,打碎两侧楼梯或楼 层中间的自动报警器。 6.2 及时报告行政部和门卫起火点及类别。 6.3 保安人员应拉响蜂呜器报告义务消防队。 6.4 由保安部向消防中队报警。 7.0 紧急疏散程序: 7.1 火灾警铃响起后,所有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听从现场负责人指挥,利 用走火通道有秩序地向安全地 方疏散,并在指定地方集合。 7.2 利用两侧防烟楼梯向下撤离,如果两侧向下通道已被烟火封死,才向上一 层疏散。 7.3 发生火警不准使用电梯。 7.4 各部门负责人应最后检查车间内是否已无人,确保全部人员离开灾场。 7.5 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后,各组长及部门负责人应实时清点人数,并报告现 场总指挥。 7.6 火警解除后,由现场总指挥决定人员是否返回工场,但需证询市消防队意 见。 7.7 当接到火灾指示时,车间及总电房须切断电源,属车间部门的,由部门主 管负责切断;总电房则由电房主管或电工负责,以避免火情的扩大。应急 照明灯应配备足够的数量,适应夜间人员疏散行动中的照明,以确保人身 安全,一切的通道标记应能起指示作用。 8.0 救火程序: 8.1 义务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奔向火灾现场,并利用现有的消防器材进行 自救。 8.2 义务消防队员应听从现场指挥的调遣,以救人为主,要竭尽全力将火场的人 员救出来,并要注意保护工厂重点部位和重要设备(如危险品仓,油房,风文件编号QP015制定日期2009 年 07 月 02 日版次/日期A / 12009 年 07 月 09 日天长市嘉美乐礼品有限公司 紧急应急控制程序页 码4 (共 5 页)编写:审核:批准:泵和车间的溶液房及石油气瓶等) 。 8.3 万一扑救无效,由火场总指挥决定宣布撤离,所有救火人员必须服从命令, 尽快撤离火灾现场到指定的地点集合待命。 8.4 灭火后,保卫部门负责保护现场,工厂安全负责人应协调上级及消防局有 关人员调查起火原因。 9.0 医疗服务: 9.1 医疗室协助训练应急人员,确保人员能基本掌握有关急救技能。 9.2 医疗人员在接到批示后,应立即行动,奔向火灾现场,负责伤员的救护工作。9.3 如果受伤的人员须送当地医院治疗,医务人员应马上联系当地医院,并负责 指挥运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抢救。 10.0 应急训练:目的是确保义务消防队队员有能力预防火灾,并对火灾作出有 效的反应,内容包括: 10.1 义务消防队队员应熟悉所有离开灾场的走火信道,太平门及火警报警器和 警钟的位置。 10.2 火灾发生应采取的行动,如何组织撤离,如何扑灭火灾,如何通知负责人。10.3 义务消防队队员应将员工带到最近的通道,并在离开灾场前朝各分管的区 域看一眼,以确保全体人员已撤离灾场,并带到指定的地方集合。 10.4 义务消防队队员应协助组长清点人数,由部门主管将失踪人员报告总指挥。10.5 义务消防队员应在初期及每年接受以下的训练: 10.5.1 熟悉消防栓和灭火器的使用及其位置。 10.5.2 熟悉火警报警器和警钟的使用及其位置,以及警钟响时须采取的行动。 10.5.3 懂得水带的接驳,扑救油类火灾以及石油气火灾的扑救方法,了解消防 应急计划。 10.5.4 熟悉组织人员撤离火灾现场程序。 10.5.5 熟悉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和储存等。 11.0 应急计划: 11.1 所有员工须明确报警系统和信号,知道在报警器响后应采取行动。文件编号QP015制定日期2009 年 07 月 02 日版次/日期A / 12009 年 07 月 09 日天长市嘉美乐礼品有限公司 紧急应急控制程序页 码5 (共 5 页)编写:审核:批准:11.2 确立紧急电话号码,列入应急计划。组员们清点人数,将人数汇报给紧急应 变协调员(注:人员应在 10 分钟撤离大楼或厂房)。 11.3 以视觉方式向全体员工展示撤离路线,走火通道,灭火器和太平门。 11.4 明确全体员工集合地点,在集合点清点人数,集合点为 篮球场 。 11.5 制订火灾发生时应关闭设备程序,设备操作员须知道发生火灾时采取行动。 12.0 演习: 12.1 消防应急计划要求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演习,目的是防止人员伤亡。 12.2 必须进行消防演习,以测试消防队伍应急救火的能力和组织人员撤离能力。12.3 进行有计划和事先不宣布的演习,每种演习都有其目的性,有计划的演习 侧重检查和训练,而事先不宣布的演习可真实地反映消防队伍的应变能力。12.4 订出周密的防火计划,定期进行消防演习,训练员工,以便他们在警报响起时 即撤离大楼,防止人员伤亡。 12.5 全体员工须知道万一发生火灾时,他们该走的逃生路线,听到警报后,他们应 关闭设备,到事先规定的集合地方集合,集合地点应设在灾场的外面。 12.6 员工集合后,各部门主管/组长应点算人员人数,如果有人员失踪,就 立即报告应急指挥中心,以便搜索抢救。 13.0 紧急电话号码表: 火火 警警 : 119 盗盗 警警 : 110 急救中心急救中心 : 120 派派 出出 所所 : 8688177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