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人未使用免疫增强剂。其疾病过程与使用免疫增强剂的患者基本相同。使用免疫增强剂的5 0 例病人中,1 6 例病人使用日达仙1 6 m g H ,一般使用7 1 0 天。有3 4 例病人使用胸腺肽1 2 0 m g 2 0 0 m g H ,一般使用1 0 - - 1 4 天。比较这两组病人T 细胞亚群变化,其恢复所需的时间大致相同 未觅明显区别。综上对5 2 例病人的T 细胞亚群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S A R S 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S A R S 死亡病例的进行尸检,结果表明患者免疫功能迅速下降,甚至超过艾滋病患者,而目前的研究也表明S A P S 患者严重的肺损伤是免疫功能的损害造成的。本文观察 到在发病早期即出现C D 4 ,c 取的降低,说明机体细胞免疫在发病起始就参与了S A R S 的病理改变,由此提示对S A R S 的治疗应将调整病人免疫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在前一时期对病人的治疗中,普遍应用了以甲强龙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S A R S 作为一种突然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虽然病因基本明确为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及致病机理尚未明了,病毒学研究也没有获得明确的结论,因而在临床治疗中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依循,也缺少非常成熟的经验可借鉴,较为普遍的是对病人采取综合治疗,以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为主。糖皮质激素在S A R s 的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对减轻中毒症状有着很好的作用,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可减轻肺脏的渗出和减少肺脏纤维化的发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冠状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有可能发生免疫过激反应而造成免疫损伤,导致机体产生严重的症状。因而在S A R S 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可能为抑制机体过激的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在s A R s 治疗中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有的学者称其为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抑制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的过激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症状,另一方面又可能使已经受到损伤的细胞免疫进一步被抑制。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S A R S 病人 的T 细胞免疫降低与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无关。本观察中虽然有一些病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或 在使用之前已经出现T 细胞水平降低,但因病例数较少难以充分说明此问题。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几乎全部病人还使用了免疫增强剂( 日达仙或胸腺肽) ,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尚未被认识清 楚。本观察虽然对使用日达仙和胸腺肽的病例进行了比较,从T 细胞免疫恢复时间上并未发现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免疫增强剂的使用是否对S A R S 病人的恢复有益,因缺少相关对照而未能说明。由于S A R S 是一突然出现的新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迫,病情重,在前一时期的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为紧要目的,在病例的收集整理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仅是将所观察的一些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尚难以形成确定性结论,希望这些资料能对今后在S A R S 的治疗中逐渐摸索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所帮助。在此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刘奕医生为本文提供了部分观察资料。1 0 3 例S A R S 恢复期患者S C L 一9 0 因子特点分析汪卫东伍昱张丽娜赵阳赵军刘晓清吕文良(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 0 0 0 5 3 )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所有病例均为胸科医院2 0 0 3 年4 月2 8 日至5 月3 0 日住院的恢复期S A R S 患者。 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向住院病人统一发放问卷,给予统一指导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答卷,并统一收回。消毒后进行统计处理。2 9 9 ( 1 ) 测试工具:选用症状白评量表( s C L 一9 0 ) 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 C S Q ) ( 选自汪向东等 编定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1 9 9 9 年1 2 月)( 2 ) 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资料( 3 ) 数据处理:S C L 一9 0 问卷回收后手工录入到心理C I “ 系统中( 海斯曼公司产品,C 2 0 0 0 型) ,由该系统统一处理计算出总分和各因子分。S C L 一9 0 问卷中有丢题者一律按照选择“没有”补上,丢题超过5 题者,该问卷被认为未完成将其 剔除。S C L 一9 0 问卷总分低于9 5 分者被认为答题态度不认真,问卷无效;T C S Q 参照操作手册在 E x c e l 中设计出计算公式模板,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由计算机算出P C ( 积极应对分) 和N C ( 消极应对分) ,其中有丢题者律按照选择“不一定”补上,丢题超过2 题者该问卷被认为未完成将 其剔除。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统计处理由S P S S l 0 0 软件完成。 ( 4 ) 统计处理:采用S P S S l 0 0 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则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共发放问卷1 8 4 份,回收1 5 2 份,回收率8 2 ,6 ,其中有效问卷1 0 3 份。一般情况描述:性别:男性4 2 例( 4 0 8 ) ,女性6 1 例( 5 9 2 ) 。袁1 患者一般情况由表内数据可见s A R S 恢复期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得分要显著高于常模,而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因子都要明显地低于常模。以常模均数加上一个标准差为正常范围,高于此数值定为异常,则非典患者各因子出现异常的倒数如下表所示,3 0 0衰3 各因子出现异常的倒散由表中可见非典患者出现异常频率最高的因子是躯体化症状、焦虑和恐怖。方差分析显示:S C L 一9 0 个因子分在各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衰4 备因子分与各年龄组的关系F值P值总分1 0 5 00 3 8 6躯体化1 7 0 80 1 5 4强迫5 6 90 6 8 6人际关系5 0 60 7 3 2抑郁4330 7 8 4焦虑1 9 2 2o 1 1 3敌对5 7 80 6 7 9恐怖8280 5 1 0偏执1 3 8 80 2 4 4堕塑塞丝! :壁! ! 卫鲤一 3 0 1 因子样本量样本均值标准差常模tP 值总分男421 1 7 3 8 3 1 4 32 1 6 30 1 3 3 3 女6 11 3 3 4 9 4 0 6躯体化男421 3 5 O 4 03 0 0 50 0 0 3 “女6 11 6 7 0 6 7强迫男421 4 1 0 4 71 3 3 80 1 8 4女6 11 5 6 0 6 1人际关系男421 2 4 0 4 31 ,3 0 60 1 9 5女6 11 3 6 0 4 7抑郁男421 3 3 0 4 01 8 8 60 0 6 2女6 11 5 0 0 5 0焦虑男421 2 9 O 3 43 - 2 6 60 0 0 1 一女6 11 5 9 O 5 7敌对男4 2i 2 1 O 3 71 8 9 70 - 0 6 1女6 113 8 0 - 5 6恐怖男421 1 1 0 2 82 2 2 00 0 2 9 。女6 11 2 6 0 3 8偏执男421 2 4 _ + 0 4 40 2 5 20 8 0 2女6 11 2 7 0 4 3精神病性男421 2 2 _ + 0 3 40 8 9 6O 3 7 2室! ! ! :垫塑望一此表显示不同性别的非典患者在S C L 一9 0 总分、躯体化症状、焦虑和恐怖这几方面有显著差异,均是男性得分低于女性。 以常模均数加上一个标准差为正常范围,超过此数值者定为异常,利用弘检验分析性别与各因子正常、异常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表6 各因子在不同性别中的正常和异常倒数1 酥矿 谣虿一4s 9 1 40 0 1 5 。女性4 31 8强迫男性3 930 5 3 30 5 2 2女性5 47人际关系男性3 930 2 2 40 6 8 6女性5 83抑郁男性3 93O 5 3 30 ,5 2 2女性5 47焦虑男性3 934 5 1O 0 3 4 女性471 4敌对男性4020 - 4 6 3O 6 9 8女性5 65恐怖男性3 840 - 9 9 90 3 9 0女性5 11 0偏执男性4020 0 0 11女性5 83精神病性男性3 930 0 3 9l室丝堑三一从此表可以看出在躯体化症状和焦虑因子两方面,女性异常的人数要明显超过男性,换言之 女性在这两方面的问题要明显多于男性。表7 女性S A P S 恢复期患者S C L 一9 0 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样本量样本均值标准羞女性常模tP 值表7 显示女性的躯体化和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常模,而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常模;表8 显示男性患者除躯体化症状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与常模无差异外,其他因子都明显低于常模。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者为低文化程度组( 低) ,大专文化程度及以上者为高文化程度组( 高) ,两组各因子分对比如下:表9 不同文化程度非典患者S C L 一9 0 各因子分对比因子分组样本数均值标准差t值P值总分低5 31 3 6 0 6 4 4 3 72 6 3 0O 0 1 高5 01 1 7 2 4 2 6 5 0躯体化低5 31 6 2 0 6 51 4 3 80 1 5 4高S O1 4 6 0 5 1强迫低5 31 6 6 O 6 63 1 6 90 0 0 2 一高5 01 3 3 0 3 7人际关系低5 31 4 0 0 5 12 2 3 20 0 2 8 。高5 01 2 1 O 3 8抑郁低5 31 5 4 0 5 62 4 5 10 ,0 1 6 。高5 01 3 2 0 3 2焦虑低5 31 5 5 0 6 21 7 9 6O - 0 7 6高5 )1 3 8 0 3 3墼堕堡墅! :! ! 圭壁:! !三:殳! ! 一旦里翌二一 3 0 3 续表高5 01 2 1 0 3 2恐怖低5 31 2 8 0 4 32 6 5 20 0 1 高5 01 1 1 0 2 0偏执低5 31 3 5 0 5 02 4 0 50 0 1 8 高5 01 1 6 0 3 3精神病性低5 31 3 5 0 4 22 8 6 00 0 0 5 一高5 01 1 6 0 2 4两组得分除躯体化症状和焦虑因子外,其他所有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高文化程度组得分低于低文化程度组。 按照主要应对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结果如下:裹】0 不同应对方式患者各因子对比因子l = P C 2 :N C样本数均值标准差t 值P 值总分18 11 1 9 1 1 + 2 5 ,6 02 9 8 40 0 0 7 22 01 5 9 5 5 5 9 2 6躯体化18 11 4 7 0 5 42 2 8 8O 0 3 1 22 01 8 6 0 7 2强迫l8 l1 4 0 + _ 0 3 92 6 4 00 0 1 5 22 01 9 4 0 8 9人际关系18 11 2 1 O 3 23 3 2 9O 0 0 3 22 01 7 3 0 6 9抑郁18 11 3 3 0 3 33 3 6 0O 0 0 3 “22 01 8 7 0 7 0焦虑18 11 3 9 0 4 02 3 8 10 0 2 6 22 018 0 O 7 4敌对18 11 2 2 0 3 02 2 3 20 0 3 7 22 0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