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黄山市黄山市“十一五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06-8-25 10:16:17 来源来源:市政府 作者作者:黄山市黄山市“十一五十一五”农业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黄山市黄山市农业农业委委员员会会搜 索 二二 00 六年六月六年六月黄山市黄山市“十一五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06 年2010 年)“十一五”时期,黄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本规划根据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旨在总结“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经验,分析客观环境,提出“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本规划是今后五年指导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各级农业和农村经济主管部门服务“三农”的重要依据。一、一、“十一五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一)“十五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完成情况1、 、农农民收入持民收入持续续增增长长。 。“十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138.8亿元,比 2000 年 94.5 亿元增长 46.9%,年均增长 8%;农业增加值(现价) 26.2 亿元,比 2000 年 18.7 亿元增 40.1%,年递增 6.9%,农民人均纯收入 3158 元,比 2000 年增 40.7%,年递增 7.1%。农村劳务经济进一步加快,2005 年我市农民外出劳务收入 9.7 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0%。2、 、农业综农业综合生合生产产能力有所提高。能力有所提高。“十五”期间,大宗农产品稳定增长。茶叶稳产增值,产值创历史新高。2005 年茶叶产值已达 6 亿元,比 2000 年增 126.2%,其中名优茶产值 3.68 亿元,占总产值的 75.7%。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水果、蚕茧产量分别达 6.3 万吨和 0.6 万吨,比 2000 年增 5.3 倍和 25.7 %。畜禽产品稳步增长。2005 年,生猪出栏 81.5 万头,家禽418.5 万羽,肉类总产 7.4 万吨,分别比 2000 年增8%、35.6%、14%;水产品产量 1.7 万吨,比 2000 年 1.5 万吨增长 10%,年递增 1.9%。3、 、龙头龙头企企业实业实力不断壮大。力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全市着力把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得以较快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拥有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一个国家级龙头企业、6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20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 10 个示范乡镇。年营销收入 1000 万元的龙头企业达 25 家,年营销收入达5000 万元的企业 4 家。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全市 9 个农产品获安徽省著名商标,8 个农产品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黄山贡菊原产地保护申报成功并已经发挥效益。4、科教、科教兴农战兴农战略扎略扎实实推推进进。 。“十五”期间,全市推广农业增产增效实用技术 200 多项,示范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 100 多个;开展科技培训达 125 万人(次)。培训绿证学员 500 多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各类经纪人共计 2039 人。2004 年有 7 名省级农村致富带头人受到省政府表彰,黄山区被定为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县(区)。组建成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农业信息中心(站),开通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实现了上到农业部、农业厅,下至县、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部分村组种养业大户的联网,并建立了市、县两级信息管理平台,发布农业生产信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市、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的农残检测,积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等工作。全市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认证面积达 58 万亩,占茶园面积80%以上,其中有机茶园 6 万亩,绿色食品茶园 10 万亩,无公害茶园 42 万亩。休宁县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县之一,并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全国有机茶标准示范区,同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休宁、祁门、歙县、黄山区被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项目县和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5、 、农农民生民生产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成效显著。5 年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世行贷款造林、德援造林项目 11.87 万公顷;“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 12000 口,全市已达到 18778 口;农业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解决了 4.7 万人农村饮用水问题,有计划实施了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乡村通达工程进展顺利,新建狮石、白际两条扶贫乡镇公路,新增通油路的乡镇 14 个,通公路行政村 85 个;新建小水电站 18 座,农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机耕面积达26.7 千公顷,机收面积 5266 公顷,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松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完成,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效益。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草原保护与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大鲵保护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对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二)“十五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题“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一是农农民增收速度仍然低民增收速度仍然低缓缓。 。 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过小,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二是二是农业农业生生产产水平不高水平不高。种植业基地规模小,没有形成批量生产和中心市场,规模化不高,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三是三是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化程度仍然仍然较较低低。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牵动力不强。主导产业链短,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附加值低,品种大众化,特色不明显,好的品种不多,多的品种不优,农民与龙头企业的利益机制不完善、不紧密。四是四是农业农业的外向度不高。的外向度不高。一些较大的农业外资项目很少,农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仅占全市的 10%。五五是是农业农业的保的保护护和支撑服和支撑服务务体系不健全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带动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基础不牢,科技支撑不强。六是六是农业农业基基础础脆弱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三)(三)“十一五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战1、面、面临临的的发发展机遇展机遇未来 5 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宏一是国家宏观观政策机遇。政策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充分表明了中央把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央连续出台了三个“一号文件”并作出了新的政策调整和工作部署。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重点调整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国家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这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二是经济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为农业为农业的的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市场农业步伐加快。同时,国内经济开始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持续多年扩大内需政策的积累明显释放,国内需求逐步增加,国际市场逐步拓展,立足于两个市场发展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带来了机遇。三是中部崛起三是中部崛起战战略略为农业发为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展拓展了新的空间间。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并推出一系列优农惠农扶农的政策,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新的平台。四是生四是生态环态环境境优势优势逐步逐步显现显现。 。入世以后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冲破绿色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途径。我市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有着明显的优势和潜力。五是五是扩扩大大对对外开放的基外开放的基础础条件逐步改善条件逐步改善。徽杭高速公路的贯通,以及大交通的格局逐步形成,拉近了我们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距离,黄山经济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我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加上黄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利于把更多的农产品打出去,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六是大开放、六是大开放、大大发发展已展已经经成成为为全市人民的共全市人民的共识识。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营造发展环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以“三最”目标为统揽,扎实推进“443”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突出旅游中心,强化工业支撑,必将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 、发发展中面展中面临临的新挑的新挑战战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一是资资源的制源的制约约。 。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农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紧缺已成为必然趋势。二二是投入的制是投入的制约约。 。国家虽然推出了一系列优农扶农政策,但投入不足仍然是共性问题,农业外资收缩,各级财政预算内农业投入增加不快,许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无力建设,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市三是市场场的制的制约约。 。市场农业体制不够完善,受制于消费需求、产品质量、价格等各个方面,农产品市场不大、不宽、不稳的状态将长期存在。从国际市场看,绿色壁垒造成农产品出口障碍增多,步履艰难。四是四是结结构的制构的制约约。 。农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传统的农业结构仍然影响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五是体制的制五是体制的制约约。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区域经济与行政区划的矛盾,旧机制与新体制的矛盾,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六是六是劳动劳动力素力素质质的制的制约约。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现实中,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却外出务工,将严重制约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七是七是农业农业生生态态保保护护与与农业污农业污染矛盾的制染矛盾的制约约。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然而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源的形成以及大量农药、农膜、化肥的使用,对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八是城八是城乡乡二元二元结结构矛盾的制构矛盾的制约约。 。农民比重大,城镇化发展慢,城乡户籍、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农民工待遇等一些政策性、体制性的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统筹城乡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最大急需破解的难题。二、二、“十一五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届五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