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 中考总复习 第 1 页 共 6 页1 沁园春 雪(易考)基础知识:本课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著名诗人、书法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重难字词: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妖娆妖娆(娇艳美好) 红妆素裹 一代天骄重点句段: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创造了宏大的境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运用互文的修辞,给人以纵深广袤之感;“封”写地面, “飘”写天空,动静结合,威猛雄奇。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看”与“望”字照应,写出诗人欣赏祖国河山的无限赞叹之情。 “红妆素裹”运用比喻修辞,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这三句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写的是虚景。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句是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美,由评论历史人物到赞美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使全词的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全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理解性默写: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1 陈涉世家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重点翻译: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宜多应者。 ”重难问题: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以推翻秦王朝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的活动为线索。 3、 “怅恨久之” “苟富贵,无相忘。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不不甘心受奴役甘心受奴役同情同命运的人同情同命运的人具有远大抱负、志向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九百人被逼上九百人被逼上绝路绝路 5、 “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九九百人敬受命百人敬受命杀之以应陈涉杀之以应陈涉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鱼腹藏书鱼腹藏书篝火狐鸣;效果: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皆夜惊恐” ,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 ,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九年级(上) 中考总复习 第 2 页 共 6 页机智勇敢。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 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 900 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敬畏陈胜,爱戴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吴广,愿为他们效力形势所迫,因为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失期,法皆斩” ,被逼上绝路。,被逼上绝路。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世家世家”是司马迁写作是司马迁写作史记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世家” ,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程中的“首事首事”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22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理解性默写:、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重难问题: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且秦灭韩亡魏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轻”字,字, “轻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谅你们也不敢” ,也是骄横的表现。,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 ,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