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观的主要原因。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可分为为自然原因和人为为原因。列表分析如下:自 然 原 因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 季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 失地形位于地形过渡地带,坡 度大,坡面物质不 稳定易发生水土 流失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 差涵水保土能力 低土壤黄土由较细粉沙颗粒 组成,土质疏松、 孔隙多,垂直节理 发育黄土层极易 受流水侵 蚀自然灾害滑坡、塌陷、泥石流频 繁多发加剧水土流 失人 为 原 因不 合 理 的 土 地 利 用轮荒开荒耕 作抛 荒开 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 遭破坏,加剧 水土流失露天开矿开挖表土 弃土、 弃渣破坏地表植被,使 矿区周围土壤 抗侵蚀能力降 低,导致泥沙 入河,形成新的 触发机制 建窑洞、修路 、修水利破坏植被、土壤, 加剧水土流失 破 坏 植 被农垦、营造宫 殿、伐木烧 薪、战争严重破坏植被特别提醒(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于夏季且多为暴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植被遭破坏。新构造运动使黄土高原,地表起伏变大,沟壑纵横。(2)黄土高原陡坡开荒造成的危害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严严重,土壤贫贫瘠、农业农业 生产产力不高,农业农业 减产产;河流含沙量增高,河流下游泥沙淤积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水库库淤积积,库库容减小,降低蓄洪标标准及防洪能力,洪涝涝灾害加剧剧。说说明:人为为原因是现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础,破坏植被是诱发诱发 水土流失的根源。小流域综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贵经验 。在小流域综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农业 技术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结合,效益互补补,治理方针为针为 保源、护护坡、固沟。(3)黄河三角州近几年增长长速度缓缓慢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地区建设设了一批水利枢纽纽(最重要的原因);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输沙能力减弱。说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严重的地区是地形坡度陡、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4)黄土高原“风风成学说说”的依据为为:自西北向东东南,黄土高原的黄土颗颗粒越来越细细;黄土的矿矿物成分与所堆积积地方的矿矿物成分不相同,却与西北沙漠地区矿矿物的成分相同;黄土几乎以相同的厚度覆盖在海拔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荒漠化类型典型地区人为因素对策斑点状及片 状分布半干旱的旱 农垦区周 围,如科尔 沁沙地及内 蒙古后山地 区 过度开垦退耕还林、 还草,营造 防护林 斑点状土地 荒漠化圈 半干旱的草原 牧区过度放牧确定合理 载畜量,建 人工草场荒漠化 类型典型地区人为因素对策沙丘活 化干旱绿洲边 缘地区, 如塔里木 盆地边缘 、古尔班 通古特沙 漠南缘、 河西走廓 等地绿洲 周围 过度樵柴因地制宜 发展新 能源( 太阳能 、风能 );保 护植被 固定沙 丘 活化 内陆河流和 山麓冲积扇 地区,如塔 里木河下 游、石羊河 下游 水资源利用不当 (中上 游绿洲超量 利用地表 水、冲积扇 上部过度开 发地下水)、过 度樵柴全流域水 资 源统一 调度 和管理; 推 行节水 农业荒漠化类 型典型地区人为因素对策点状、线 状分布邻近城镇 或 工矿开发 区、交通 线, 如东胜煤 田、准格 尔 煤田 工矿开发 等基础 设施建 设破坏植 被、 污染水源 、 弃土弃渣 重视环境保 护,做好土 地复垦工作特别提醒(1)西北内陆地区过度发展灌溉农业,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造成区域内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产生土壤盐碱化。(2)水资源利用不当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的方式为:内流河上中游用水过多,造成下游河湖干涸,荒漠化面积扩大;绿州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枯萎,造成土地荒漠化;由于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说说明:人口增长过长过 快也是荒漠化发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口过过多往往导导致人们们生活贫贫困,增大对现对现 有生产产性土地的压压力,采取过过度耕作、过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续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进而加剧剧荒漠化的发发生与发发展。荒漠化是人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综合作用于脆弱生态环态环 境的结结果,荒漠化程度及其在空间间上的扩扩展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对土地压压力强度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形成荒漠化的过过程是极其缓缓慢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变异只是产产生荒漠化的必要因素。(3)土地荒漠化是新疆主要生态环态环 境问题问题 ,为为了遏制荒漠化趋势趋势 ,因地制宜种草和灌木比种乔乔木更有利,原因是:该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发量大,风风力强,不利于乔乔木生长长,乔乔木的生长长需水量大,易导导致该该地区气候更加干旱;草及灌木矮小,根系发发达,抗风风固沙能力强,且草及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更易存活。【例1】 (2009山西太原)下图图是植被、风风速与输输沙率的关系图图。读图读图 回答(1)(2)题题。(1)图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输沙率与风风速呈负负相关B同一风风速条件下,输输沙率与植被呈负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为1020%时时,风风速对输对输 沙率的影响较较小D输输沙率与植被、风风速的关系不明显显(2)由图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资源B保护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树种草C设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综合治理【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难度中等。第(1)题,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则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第(2)题,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答案】 (1)B (2)B【例2】 (2009天津河北区5月)下图图是水土流失过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读图 回答(1)(2)题题。(1)图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蚀”顺顺序排列的是( )A B C D(2)水土流失对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为水土流失会导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质地变变差 D植被条件变变差【解析】 本题组考查对水土流失成因、相互作用的理解,能很好地锻炼推理分析能力。第(1)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为植被条件差;第(2)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答案】 (1)D (2)B【例3】 (2009广东佛山5月)读读下图图,完成(1)(2)题题。(1)从图图中的信息看,为为保障农业稳产农业稳产 ,需改良的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水源 D土壤(2)从图图中水库库分布看,修建水库库的主要意义义是( )A防洪 B发电发电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解析】 本题组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第(1)题,图中有大量的抽水井,说明当地发展农业水源不足,而通过抽水井的建造改善了农业发展条件;第(2)题,图中水库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支流,而河流干流很少有水库,说明水库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洪和发电等,结合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以及打坝建库的防水土流失措施,可推断修水库的主要意义。【答案】 (1)C (2)D【例4】 (2010福建福州2月)结结合材料,读读下图图回答以下问题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通过正在铺设的“南溪”管道输往南欧。该管线从俄罗斯南部穿过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后,穿越巴尔干半岛经希腊通往意大利南部,预计2013年投入运营。材料二 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简简要归纳归纳 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2)根据甲图图信息,说说明影响C地附近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3)结结合材料一,分析“南溪”管道施工困难难的主要地理原因。(4)以采矿为矿为 主的资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资临资 源枯竭问题问题。结结合材料二,简简要说说明克拉玛玛依市为为了可持续发续发 展所采取的措施。【解析】 第(1)题,A为中亚地区,B为我国塔里木盆地,两地相似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河流、资源等方面考虑。第(2)题,C地附近降水由黑海沿岸向东减少,该地有大高加索山脉,位于西风带内,故影响C地附近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西风与山地。第(3)题,“南溪”管道施工困难的主要地理原因主要从自然和经济原因两大方面考虑。结合材料一可知,该管道经过河流、山地和海底;线路长,地质构造复杂;经过多国领土。第(4)题,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既要立足实际,又要注意挖掘新兴资源。【答案】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以草原、荒漠为主;以内流河和内流湖(或咸水湖)为主;水资源短缺,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2)海陆位置、西风与山地。(3)经过河流、山地和海底,地形复杂;线路长,地质构造复杂;经过多国领土,需他国支持。(4)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利用良好的光照条件,发展节水农业;优化环境,改善生态。【例1】 (2009海南)下图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读图 ,完成(1)(3)题题。(1)造成该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态变 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质作用分别别是( )A流水、沉积积作用 B流水、侵蚀蚀作用C风风力、沉积积作用 D风风力、侵蚀蚀作用(2)该该地形区应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涝 B干旱C低温冻冻害 D滑坡、泥石流(3)该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解析】 第(1)题,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经年累月,形成“地上河”。第(2)题,该地形区河湖密布,河流水位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第(3)题,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具有“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的特点,应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 (1)A (2)A (3)B【例2】 (2009海南地理)根据图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识,完成下列要求(1)说说明灌渠附近农业农业 用地面临临的主要环环境问题问题 及其成因。(2)简简述聚落面临临的环环境问题问题 及其成因。【解析】 第(1)题,据图示看出灌溉渠两岸地势低平,农业灌溉不合理(大水漫灌)易产生次生盐碱(渍)化。第(2)题,图示聚落区沙地广布,北侧山区植被条件较差,易受风沙危害。【答案】 (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2)聚落而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原因:风力搬动堆积。【例3】 (2009宁夏文综)阅读图阅读图 文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图示区域属于_区。导导致该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2)在该该区域进进行生态态建设设,如果有植树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倾向于哪一种?请说请说 明理由。【解析】 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到4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区域生态建设有多种途径,理由表述充分即可。【答案】 (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 选或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