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歌剧发展史 歌剧产生与 16、17 世纪之交的意大利,它的 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音乐风格的开始。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这种结合 在欧洲游久远的历史:从古希腊悲剧到中世纪宗教神迹剧,从文艺复兴悲、喜剧中的幕间 剧到牧歌喜剧。歌剧是一种单声歌曲风格的音乐,由一名歌手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因而 歌剧的出现意味着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变。歌剧产生的另一个直接重要原因是受到人 文主义思想的启发和激励。 17 世纪: 意大利: 1597 年,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谱曲 的歌剧达夫尼 ,在剧院里演出获得成功,可脚本和乐谱均已失传。于 1600 年,他们再 度合作,由卡契尼参与部分音乐创作,完成了歌剧尤丽狄茜 ,成为第一部传世的歌剧。 这两部格局歌剧都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田园剧的风格,以独唱的叙述性的音调为主,单声 部的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古钢琴为主的几件乐器伴奏。 早期意大利歌剧最有成就的作曲 家是蒙特威尔第。他在写歌剧之前已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牧歌作曲家,他把在牧歌和经文 歌创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于歌剧之中。1607 年完成的歌剧奥尔菲斯已经是一部真 正的音乐戏剧,较好的发挥出歌剧的戏剧性力量,他的宣叙性的音调更有歌唱性,此外还 加入了咏叹性独唱、二重唱、牧歌式的合唱及舞蹈,并以约 40 人的管弦乐队伴奏,烘托戏 剧的发展,使歌剧音乐形式初具轮廓。他把自己这种注入了强烈情感的音乐成为“激情风 格” 。并大量运用了不协和和声(二度、七度、增减音程等)和震音、拨弦等当时新颖的乐 器演奏手法。他随后创作的另一部歌剧阿丽安娜 ,以其至深的感染力而著称于世。留存 下 3 部歌剧和 12 卷意大利牧歌。他最后创作的两部歌剧于理斯还乡记 、 波佩雅封后记。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利创作了 41 部歌剧,重要作品有伊阿宋 。契斯蒂他的歌剧以抒 情咏叹调和二重唱见长。重要作品有金苹果 。 意大利歌剧诞生于佛罗伦萨,成长于威 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17 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中心已从威尼斯转移到那不勒斯,直到 18 世纪中叶,以那不勒斯为中心形成了那不勒斯乐派,对意大利及欧洲歌剧发展影响极大。 那不勒斯乐派初期重要代表人物是 A?斯卡拉蒂,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写有 115 部歌 剧、50 部清唱剧和 600 多首康塔塔。重要歌剧是格里塞尔达等。那不勒斯乐派时期, 意大利格局形式以初步成熟。歌剧音乐由有明显区别的宣叙调和咏叹调组成。宣叙调也称 朗诵调,节奏自由,半说半唱,用来叙述情节。同弹掉在格局中最为重要,它既是戏剧中 的抒情部分,又是展示人声旋律美的重要段落,一般固定采取返始咏叹调的形式。格局序 曲确立起快慢块三部分的形式,也称为意大利序曲。 法国: 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是 在路易十四的统治时期,法国的君主专制已发展到鼎盛阶段。路易十四宫廷中聚集、培植 了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宫廷中上演了歌颂王权、崇尚理性的高乃依和拉辛的古典悲剧 和能满足法国人感官独特享受的豪华的宫廷芭蕾舞。法国歌剧的诞生正是以这些独特的舞 台艺术形式为基础的。 第一位法国歌剧的作曲家是吕利,创作了 13 部具有法国特点的歌 剧,代表作品有阿尔采斯特 、 阿尔米德等。吕利的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内容多表现忠君爱国的天职与个人情感的冲突矛盾。序曲为慢快慢三部分,他将意大利歌 剧宣叙调进行调整,使它适合于法国的语言和诗歌的音韵,他创作的宣叙调带有歌唱性, 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他重视合唱及管弦乐队的作用,并在歌剧中插入表现幻境的芭蕾 舞场面。 拉莫是继吕利之后非常有成就的法国作曲家。他创作的曲调比吕利更具有旋律性, 和声清晰、新颖,乐队富于色彩性。拉莫一生都对作曲理论十分感兴趣,他于 1722 年出版 的和声基本原理为现代和声理论奠定了基础。 英国: 普塞尔的音乐在欧洲历史上闪 耀出不可磨灭的光芒。他创作了小型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 ,剧尾当我长眠地下表现 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普塞尔一直被作为英国音乐的象征。 德国: 17 世纪德国重要的 作曲家是许茨,把意大利的音乐成果带到德国,创作了第一部德国歌剧达夫尼 (已失传) ,它更重要的创作领域是清唱剧和康塔塔。17 世纪后半叶,德国汉堡成为歌剧发展的中心。凯泽尔的歌剧咏叹调有的比意大利歌剧更绚烂瑰丽,有的则更严肃、深刻,而且注重管弦 乐队在歌剧中的作用。 18 世纪: 意大利美声唱法兴起,他成为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 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已明显地分为正歌剧和喜歌剧。正歌剧剧作家梅塔斯塔齐奥继泽诺之 后,进一步将正歌剧确定为三幕布局。意大利喜歌剧是后来古典主义时期富有活力的音乐 戏剧形式。至此,意大利歌剧已经发展为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音乐戏剧形式。 喜歌剧: 18 世纪出现的喜歌剧是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音乐戏剧形式,为欧洲的歌剧艺术注入了新的 活力。在意大利,喜歌剧是与传统的正歌剧不同的声乐体裁。它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 出现的,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的“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艺术表现。剧种人物常是社 会中下阶层,场景是大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较通俗并有民族 特点。意大利的喜歌剧是在幕间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尔戈莱茜的女仆作夫人是 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这是穿插在他本人的三幕正歌剧高傲的囚徒幕间演出的。18 世 纪下半叶,喜歌剧在意大利有较大发展并流行于整个欧洲,代表作有皮钦尼的好姑娘 , 帕伊谢洛的塞维利亚理发师 ,奇马罗萨的秘密婚姻 。 在法国,卢梭等一些启蒙思想 家热情赞扬这种大众化的歌剧体裁,卢梭创作出了法国的的喜歌剧乡村卜者 。 英国出 现了以乞丐歌剧为代表的叙事剧。德国 18 世纪下半叶形成了一种有对白、有唱,音乐 以德国歌曲为基础的小型“歌唱剧” 。 德国: 亨德尔共创作 46 部歌剧,重要作品有奥 托内 、 朱利叶斯?凯撒等。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他先后创作了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 阿尔切斯特等歌剧,实践了他对歌剧改革的一些想法。他认为:歌剧声乐的旋律要要 去除不必要的装饰,音乐必须在戏剧的支配下简洁地陈述出来;千篇一律地返始咏叹调形 式,如果破坏了剧词的连贯性就不应采用;序曲的基调应与整个戏剧的基调相吻合;简洁 和清晰应是歌剧音乐永远追求的原则。格鲁克的歌剧题材虽仍是采用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但他注意发掘其中人性的、伦理道德的意义。代表作的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的咏叹调 “我失去了尤丽狄茜” 、 “冥府救妻”流传于世。格鲁克在 71 年代还创作上演了伊菲姬尼 在奥利德 阿尔米德 伊菲姬尼在陶里德等。 莫扎特在歌剧方面也有重大贡献。最出 色的是他在维也纳后期创作的四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1786)是根据博马舍的话剧剧 本改编而成。曾是这部剧在欧洲各国曾被禁演,解禁一年后莫扎特即决定将它搬上歌剧舞 台。题材突破了以往歌剧采用神话传说的惯例,而具有社会现实意义。莫扎特将意大利喜 歌剧漫画式的角色与正歌剧严肃的人物和揭示社会矛盾、道德问题情节场面融合在一起。 唐璜 (1787)取材于关于西班牙贵族唐璜的传说,是一部悲喜剧。 女人心 (1790) 是传统的意大利喜歌剧。 魔笛 (1791)采用德语对白,把意大利正、喜歌剧与德国歌唱 剧甚至众赞歌等因素等都结合起来,是第一部德语歌剧。 19 世纪: 德国: 贝多芬的 费德里奥 。韦伯的魔弹射手标志着第一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歌剧带有当时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题材的典型特征,运用了德国民间风格的音调表现森林中猎人的风俗生 活(猎人合唱、村民的连德勒舞曲) 。韦伯后来还创作了欧里安特 奥伯龙 。柏辽兹的 特洛伊人 。 瓦格纳的歌剧改革:他的黎恩济 漂泊的荷兰人于 40 年代初上演成 功,从漂泊的荷兰人起瓦格纳就开始了他歌剧改革的历程,他后来有创作了唐豪塞 罗恩格林 ,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走向巅峰。他总结自己的歌剧创作实践,对歌剧改革进 行理论上的深入反思,撰写了艺术与革命 未来的艺术作品 歌剧与戏剧等论著。 瓦格纳毕生不屈不挠地进行歌剧改革的努力,他力图创立一种新型的歌剧,完美地实现浪 漫主义综合艺术的理想。他把自己的歌剧称为“乐剧” 。他认为,乐剧是一种戏剧、诗歌、 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其中戏剧史最终目的,音乐只是手段。乐剧中诗的基础应是民间幻 想创造出来的神话、传说,因为它们表现的是永恒与不朽。音乐形式不应再像传统歌剧那 样,采用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 ,而应成为连续不断的整体。 他发展了一种咏叙性的“无终旋律” 。交响乐队是乐剧音乐统一的重要支柱,在交响性的音乐中,主导动机象征着人物、情感、思想,而声乐旋律只是音乐织体中的一个声部。瓦格 纳的半音和声不仅为音乐的连续性和炽热情感的表现提供了基础,而且把欧洲大小调体系 的和声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充分体现了瓦格纳乐剧观点的作品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尼伯龙根的指环 (莱茵的黄金 女武神 齐格弗里德 神界的黄昏 ) ,他的重要 作品还有名歌手 帕西发尔 。 法国: 巴黎成为 19 世纪上半叶欧洲歌剧艺术的中心, “拯救歌剧”出现,代表作凯鲁比尼的两天 ,贝多芬的费得里奥 。 19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巴黎出现了大歌剧。法国作曲家奥柏 20 年代末创作了波蒂契的哑女 ,30 年代有重 要影响的大歌剧作曲家是迈耶贝尔,他的作品有恶魔罗勃 胡格诺教徒 未知 非洲 女郎等。 19 世纪 60 年代,抒情歌剧发展起来,其选择能牵动人心的故事情节,那些著 名的爱情故事又纷纷成为歌剧的题材。抒情歌剧的音乐有时采用日常生活一些常见歌曲、 舞曲、进行曲,注重声乐旋律的感染,主要作品有托马的迷娘 ,古诺德浮士德 罗 密欧与朱丽叶 ,马斯内的曼侬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比才的卡门是这一时 期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他选取噶果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作为歌剧的题材,歌剧音乐中 异国情调的色彩性旋律,强烈的西班牙节奏,明细的配器,构成一种清新而富有魅力的乐 风,使其成为一部完美的抒情悲剧。 19 世纪 60 年代,在巴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