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场建筑物的设计猪场建筑物的设计(一一) 在建筑物内实行舍饲猪的主要理由是通过为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其健康和舒适状况;建筑物还可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利于粪便管理和防治鼠、虫害。建筑物是控制诸如太阳辐射、降雨、泥浆、风、温度、相对湿度和污染物这些重要环境因素的第一道设施。 对场地的需求 建筑物需有一定的大小,以给猪群(圈栏空间)、猪的运动区域(通道)、冲洗猪的区域、病猪隔离区域、饲料贮存地和办公地点等提供足够的空间。猪圈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应激,从而降低动物的生产力,恶化健康和舒适状况。表 20.1 和表 20.2 列出推荐的完全舍饲猪舍内每头猪需要的圈栏面积。表 20.3 列出带室外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推荐的猪圈面积和室外场地面积。表 20.4 列出为减少应激问题而推荐的每个圈中可饲养猪数的最大限量。每间猪舍允许饲养的最大限量猪数为 300 头,以减少疫病传播之虞。猪舍通道通常宽约 0.9 米,但用于喂料车的通道宽度可定为 1.2 米。根据上列表格推荐的母猪产房、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建筑物的布局图例示于图 20.1。 表 20.1 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饲养生长猪所需要的圈栏面积 猪的生长阶段 猪的体重(千克) 地面面积(平方米/头) 培育前期仔猪 5.513.5 0.180.23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生长猪 3468 0.56 育肥猪 68100 0.74 表 20.2 种猪所需的圈栏面积 种猪类型 猪的体重 (千克) 实体地面总面积 (平方米/头) 全漏缝或部分漏缝地板面积 (平方米/头) 繁殖后备母猪 115135 3.7 2.2 繁殖母猪 135225 4.5 2.8 公猪 135225 5.6 3.7 怀孕新母猪 115135 1.9 1.3 怀孕母猪 135225 2.2 1.5 表 20.3 带运动场的开放式猪舍所需的猪舍及运动场面积 猪的种类 猪的体重 (千克) 猪舍面积 (平方米/头) 运动场面积 (平方米/头) 培育期仔猪 13.534 0.280.37 0.560.74 生长、肥育猪 34100 0.460.56 1.11.4 怀孕母猪 148 0.74 1.3 公猪 182 3.7 3.7 配种母猪 148 1.5 2.6 表 20.4 每圈养猪数的最大限量 培育前期仔猪 1016 培育期仔猪 1620 生长猪 2025 肥育猪 2025 种母猪 6 怀孕母猪 612 公猪 1 在一个系统生产的猪场里,所有的建筑物都需要按一定的规格营造,为的是每幢建筑物容纳家畜的能力都与整个猪生产系统的家畜容量匹配,否则猪场内就会有某些建筑物的尺码太大,而另一些建筑物则偏小。精确地决定每幢建筑物容纳的动物数量需要对猪由小到大辗转各级猪舍的过程作非常详尽的分析,并准确地估计猪的受胎率、出生率、生长率、死亡率及测定诸如清洗等管理操作所耗费的时间。猪场每座建筑物在动工之前应对其容量精确的大小作出详细的设计规划。然而,由表 20.5 能够粗略地估测各猪舍的动物容量。 表 20.5 列出的每月分娩计划,每期每 10 头分娩母猪需要一间有 10 个产仔栏的产房。按每周的产仔计划,可能至少需要 4 间(总共 40 个产栏)这样的产房。有 5 间(每个产房 10 个产栏)可能更好,以便在每两批分娩期间有一星期的清洗消毒期。 “乘数”可以用来乘以这些数值以确定每间产房所需的产栏数量。 表 20.5 猪舍容纳动物数的估算表 每期每 10 头产仔母猪所需的动物容量 这些数值应用的“乘数” 分娩 计划 怀孕母猪 容量 公猪 容量 培育猪 容量 生长猪 容量 育肥猪 容量 每年 每月 48 6 160 160 160 960 每周 168 7 640 640 640 4160 注本表设受胎率为 80%;每窝育成出售 8 头猪;猪出售时平均为 26 周龄;管理方式为“全进全出”。猪在培育、生长和育肥猪舍内各待 8 周左右。因为采取“全进全出”管理,即使猪生长缓慢,也不能将它们留下;因此,某些猪从一间猪舍内迁出时,全群同时迁出。 “乘数”是将每期实际的产仔母猪数除以 10 得出。例如,若按每周产仔计,每星期实际产仔母猪为 12头,并非表 20.5 中的基数 10 头,因此,乘数为 12/101.2。为了估计猪场内其它建筑物的动物容量,表列出的数值均应乘以倍数 1.2:妊娠母猪的容量1.2168202;公猪的容量1.279;培育猪的容量1.2640768;生长猪的容量1.2640768;肥育猪的容量1.2640768;每年出栏猪数1.241604992。本例的设施可能需要一幢至少有 4 间、每间应有 1.21012 个产栏的产仔舍。更佳的设计应为一幢 5 间产房的产仔舍,每间有 12 个产栏,这样在两批产仔间有一周的清洗消毒时间以减少猪病问题。按照表 20.4 所列,保育舍内每两窝仔猪并一栏(2816 头),而生长肥育舍内可 3 窝猪并一栏。若遵循图 20.1 的推荐,每个宽 1.83 米长 3.20 米的圈内能放 16 头猪,则每周每断奶 96 头仔猪就需6 个圈。6 个保育猪圈需要一间宽 7.31 米长 5.49 米的猪舍。每个面积为宽 2.44 米长 7.62 米的生长猪圈或肥育猪圈能放 3 窝猪(3824 头),则每间猪舍需有 4 个圈。这 4 个圈需有一间宽 8.53长 4.88 米的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不同年龄的猪群并不放在同一间猪舍里。因此,同窝内所有的猪都养在一起;同样地,它们被一起转移至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结果,为了将所有的不同年龄组的猪分隔开,总共需要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各 8 间。 配置猪场内各建筑物时,须考虑猪舍间猪群搬迁的便利性。母猪的周转是从配种怀孕猪舍迁到产仔舍,然后返回配种舍。仔猪则从产房转到培育舍,再到生长舍、肥育舍,最后被出售。建筑物和各间猪舍的布置即需符合这种动迁流。产仔猪舍通常置于配种妊娠猪舍与保育猪舍之间,以有利于母猪和仔猪分别向两个方向迁移。 每个圈总应提供至少两个饮水器,以防止某头猪独霸一个饮水器。对于体重达 34 千克的仔猪, 每个圈应安装足够的饮水器,应使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 10 头。对于体重 34100 千克的,每个饮水器负担的猪不超过 15 头。为减少采食时的竞争应激,每个圈应配置的饲喂器(槽位),数量请参见表 20.6。 表 20.6 每个圈推荐的饲喂器槽位数量 自动饲喂器每头母猪的槽位宽度 0.3 米 群饲时每头猪的槽位宽度 0.6 米 培育前期仔猪(5.513.5 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 2 头猪 培育期仔猪(13.523 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 3 头猪 培育期猪(2334 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 4 头猪 生长、育肥猪(34100 千克) 每个槽位最多 45 头猪 环境控制 人们根据养猪的需求和本地的气候来设计不同环境控制水平的猪舍。各生长阶段的猪,为获得最佳的生产力,需要不同的环境;因此,每幢猪舍,都需要专门设计,以适合其所养猪的类型。越年幼、越小的猪对环境越敏感;在提供更精细环境控制的、高度绝热并实施机械通风的猪舍里的生产成绩最好。较大的、成熟的猪养在未绝热的、较敞开的自然通风的几乎无气温控制的猪舍里常常也能获得优良的生产成绩。炎热气候中的种猪群是个例外,尤其是种公猪,热应激会大大降低其受精率,对它们往往要用降温系统。中等大小的猪群常饲养于良好隔热、自然通风的猪舍里,在这里对气流稍加控制,从而使气温也稍受调控。由猪舍提供的环境控制越精细,则购置设备及维持其运转就越费钱。当地当时的气候对控制环境到何等程度有重要的影响;越是严酷的气候,与温和的气候比较,就越需要环境控制。 生长猪、肥育猪、母猪和公猪在气温 1620左右表现的生产性能最佳。保育前期仔猪(3 周龄)在断奶后常圈养于约 30温度中数天。保育仔猪(约 5 周龄)养在约 26温度中较好;然后的数周内保育温度应逐渐降低,直至 8 周龄时降至约 21为止。如用褥草,舍内温度可降至约 5。流经猪体的风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控制参数。小猪应该置于风速很低的环境中,尤其是当气温较低时。较大的猪在温热天气里需要一定的风速流经身体以散体热。猪越大和/或天气越热,需要的风速越大。大猪在热天需要高达每秒1 米的风速。为提供约 4070%的相对湿度,还应调整通风率。相对湿度较高会促使病原体的生长,并引起建筑物表面的冷凝作用。相对湿度高对炎热气候中的猪特别危险。相对湿度低于 40%,则空气中的灰尘量容易增多。 隔热 控制猪周围环境的首要手段之一是在猪舍的屋顶、天花板、墙壁及地基装置隔热层。在想要控制温度的地方,诸如寒冷气候中饲养小猪和中猪的猪舍,总是需要隔热的。隔热可将猪体散发的热量留在猪舍内,有助于增温。隔热对饲养成年猪的猪舍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它减少辐射热对猪的负担,并减少水汽冷凝在猪舍的内表面上。从屋顶或天花板投射到猪体的辐射热是个重点问题,特别是在炎热的烈日当空的天气。当太阳照射到屋顶表面时,可使屋顶表面温度达到 65之高。这种热量传到屋顶内面,然后直接辐射到猪的身上。如在屋顶下面安装隔热层,就能大大减少抵达猪体的热量。假如猪舍有天花板,则屋顶将热量辐射到天花板,天花板还会将热辐射到猪体;除非天花板是绝热的。 表 20.7 列出推荐的不同猪舍类型和不同气候的绝热水平。除了屋顶、天花板和墙壁的隔热之外,猪舍周围的地基设置隔热层也是有帮助的。对隔热来说,这是个重要的区域,因为猪就生活在这个区域而混凝土或砖块地基的隔热性能很差。在紧靠地基外侧地面下约 60 厘米处设置防水泡沫绝缘体(厚约 5 厘米)有助于使猪的睡眠区域保持一定的温度。在猪睡眠的区域上方约 12 米处安置一套保温器,使得猪在寒冷的气候中更为舒适;这样可减少贼风及减少冰冷建筑物表面辐射给猪体的寒气。 表 20.7 推荐的猪舍绝热水平(绝热值为所示建筑物部位的传热系数)。单位:W/(m2-K) 气候 无温度控制的 完全敞开的猪舍 带温度控制的 自然通风的猪舍 机械通风的猪舍 冷 屋顶0.91 屋顶0.23 天花板0.17 墙0.48 墙0.29 温和 屋顶0.91 屋顶0.33 天花板0.23 墙0.91 墙0.40 热 屋顶0.91 屋顶0.40 天花板0.26 墙0.91 墙0.40 通风 所有的猪舍都需要不断地通风,以移除热量、水汽、灰尘、气体及病原体;在寒冷的气候中亦然。欲达到良好的通风设计,需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1)通过猪舍的恰如其分的气流(通风)速率;(2)均匀地散布清新空气到猪舍的所有区域,并使新鲜空气与室内原有空气充分地混合。通风率必须足以移除热量、水汽和污染物,而又不至于使室内气温降幅过大。换气率取决于舍养猪的种类、大小和数量,以及外界气温。换气靠两种方式实现,一为自然换气(风及温差气流),二为机械换气(电风扇)。自然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的价格较底廉,但不能精确地控制猪的环境。自然换气的猪舍对进出建筑物的气流率控制较少;与机械换气的房舍相比,建筑物的绝热性也可少讲究些。其结果,温度和气流速率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剧烈变化,这样,对幼年娇弱的猪是有害的。机械换气的猪舍具有精细的气流控制,良好的隔热性,并往往拥有加热和/或降温系统,因此能够提供均匀和精确的环境条件。当然,机械换气的猪舍建造和运作时费用多一些。所以,机械换气的建筑物仅用于产仔猪舍和培育仔猪舍内幼年娇弱的猪;有时也用于炎热气候中的配种猪。带有若干可调节通风孔门、它们启或闭可调控气流的、绝热良好的自然换气猪舍被典型地应用于生长猪和育肥猪,特别在严酷的气候中。隔热性很差的或根本无隔热的敞开的自然通风的猪舍可用于配种猪群(未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