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篇生态旅游与景观规划北京延庆县生态旅游的战略发展郭焕成周聿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 0 0 1 0 1 ) ( 2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 0 0 0 4 5 ) 王云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上海2 0 0 0 8 2 )一、生态旅游内涵与生态旅游模式1 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概念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最初指的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1 9 8 3年H C e b a l l o s L a s c u r a i n ( 世界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 首次定义“生态旅游”,表述了生态旅游的两个基本特点: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随着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念的形成,生态旅游概念逐步取代了绿色和自然旅游,并融入新的发展观,认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达到可持续旅游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生态旅游包涵两个基本内容: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虽然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已得到共识,但是不同社会群体和不同的研究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生态旅游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范畴:( 1 ) 定向于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把生态旅游看做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功能的旅 游业是生态旅游。社区、资源和环境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实施是生态旅游的基本组成。( 2 ) 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将生态旅游做为一种旅游产品向市场推销。这种旅游方式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自然旅游、文7化旅游、科学旅游j 探险旅游都属于生态旅游类型。生态旅游观点认为这种类型的旅游活动 相对一般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可以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 3 ) 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规范和环境价值观。通过旅游活动和教育使旅游者和居民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观,尊重地方文化传统。美国学者D a v i dS n e p e n g e r 认为理想的生态旅游系统包括:旅游者对所游览地区具有保护意识,当地居民在发展旅游业中充分考虑环境和文化需求:采用一个有当地居民参与的长期规划战略,减少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培育一个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经济体系。澳大利亚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的R a l fB u c k l e y 将上述三个概念归并,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迭部分。2 0 世纪9 0注。参加此项工作的还有经贸大学密云县分校于金海同志和延庆县旅游局申玉民同志4 1 0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旅游模式,也成为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世界各国实施生态旅游的主要途径是在用于旅游开发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低密度、小规模、分散性旅游。旅游收入的全部或部分用于支付环境保护和管理费用,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积极支持开展生态旅游研究。加勒比海地区从2 0 世纪9 0 年代初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定期举行生态旅游会议。2 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模式与常规旅游开发模式在发展理念上有根本区别,这一旅游模式将自然环 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作为旅游开发的基本前提,在规划上采取有控制、有选择的开发模式,限制旅游业发展规模,包括限制游客人数、限制旅游设施的建设;尽可能保持和维护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旅游具有特定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实现经济目标的前提是首先要保证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实现。一般旅游模式则是以经济目标为首要目标,而将社会和环境目标放在实现经济目标以后,是兼顾的目标。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的模式不同,基本模式包括三种。( 1 ) 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当地社区对自然环境保护持支持态度时,自然保护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而当地社区能否从自然保护中获得经济利益与当地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态度密切相关。而特别是位于落后和贫困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只有将自然保护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当地居民由于既得利益而参与自然保护行动,自然保护才能得到当地社区的积极支持与协助,参与自然保护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以社区为导向,提供机会鼓励社区参与旅游项目的实施,增加社区就业机会。旅游收入用于改善社区用水、用电、医疗等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建设使用本地产品,采用本地建筑风格,扩大当地产品的销售市场。( 2 ) 环境教育模式。该模式将提高当地社区和旅游者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生 态旅游的主要目标。旅游与环境科普结合。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使旅游者以对自然负责的态度进行旅游活动,防止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出现。旅游规划以环境保护为导向。( 3 ) 生态环境补偿模式。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将部分旅游收入返还,用于保护区生态恢复成保护,旅游经营单位通过缴纳一定的环境消耗补偿费,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经费不足问题。二、延庆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与评价1 延庆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的基础延庆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延庆县丰富而多样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在:( 1 ) 延庆县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而且组合特征明显延庆县自然景观以山地丘陵景观为主体,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多,呈开口向西南的典型的马蹄形结构分布。在西部传统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以松山自然保护区和玉度山为主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与八达岭长城、古崖居、阪泉之野等人文景观资源旅游的有机组合。在西线内部有进一步分化成分别以松山自然保护区、官厅水库( 野鸭湖) 、康西草原、八达岭、康庄榆林堡、康庄以及延庆镇等为中心的自然景区、人文景区、乡村旅游景区和现代乡村风貌塑造生态小城镇示范景区。在东部形成了珍珠泉、滴水壶、木化石群等以山地景观第四篇生态旅游与景观规划4 1 1为主体的旅游格局。延庆镇是延庆县东部和西部旅游的中心,旅游中心的区域服务功能较强。( 2 )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优势明显在延庆县旅游资源中,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延庆县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开发早,市场优势明显,在北京市场占有大的特点。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是北京市十六景之一,是中国旅游胜地。古崖居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具有“千古之迷”之说。同时,延庆县民族文化丰富,在北京市郊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 )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延庆县属于大陆季风气候,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度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冬冷夏凉,冬季成为北京的冰雪城,夏季成为北京的避暑胜地。这里空气清新,素有北京的“京郊大氧袋”之称。全县林木覆盖率为5 4 ,水资源丰富,水土保持较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4 ) 延庆县观光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观光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由于生态旅游的开展多在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文化保护较好的景区进行,这些地区多是现代经济欠发达的乡村。观光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生态旅游景区农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正确认识生态旅游,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作用,使乡村社区经济投入到生态旅游中,成为生态旅游的开展者和收益者。延庆县旅游基础好,景点多,开发形成一定规模,且旅游品牌明确突出。表1延庆县主要旅游景区面积一览表景区面积单位景区面积单位八达岭3 8 4平方公里莲花山3平方公里龙庆峡7 5平方公里燕山天池8平方公里康西草原4 1 3平方公里珍珠泉2 5平方公里松山1 3 9平方公里火焰山2 6平方公里河漂流1 3 3 3平方公里齐侧岭1平方公里古崖居0 1平方公里云龙山1 5平方公里河远航1 1 2平方公里古木化石群2 5平方公里八达岭索道1 2 4 7平方公里残长城2 0平方公里山文化陈列馆1公顷莲花湖0 6 7平方公里2 延庆县的生态景观特征与自然保护区延庆县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中部为延庆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的Z 3 以上,北部为松山和玉度山,分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县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部沿白河两岸的山地丘陵起伏,跌宕回旋,有大安山自然保护区、白河堡自然保护区、朝阳寺木化石自然保护区、大滩自然保护区、火焰山自然保护区;东部和南部丘陵山地以莲花山和八达岭为主,有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和八达岭自然保护区。延庆县山地丘陵植被覆盖率高,天然次生林广泛分布,生态环4 1 2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境保护好,水资源丰富。延庆盆地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一个汇水区域,盆地内以妫河为代表的水系较为发达,大部分水流汇人官厅水库。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景观生态为延庆县生态旅游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1 ) 松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 6 0 0 公顷,以油松和天然次生林为主。有各种植物1 0 5 科,3 8 0 属,7 0 0 多种。1 9 9 3 年在缓冲区沿佛峪口可河开辟旅游区约1 3 9 0 公顷。( 2 ) 玉度山自然保护区延庆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6 0 0 0 公顷,其中天然林2 2 0 0 公顷,有各种植物1 0 5 科,3 8 0 属,7 9 9 3 种。1 9 9 7 年规划在玉度山村海沟两河之间建设旅游区约2 0 0 0 3 0 0 0 公顷。( 3 ) 大安山自然保护区延庆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 8 0 0 公顷,植被以人工油松林灌丛为主,面积约1 0 0 0 公顷。其西面为龙庆峡旅游区,规划在实验开发区内发展旅游、科考、狩猎等项目,面积约1 0 0 0 公顷。( 4 ) 白河堡自然保护区延庆县级自然保区,面积8 1 6 0 公顷,是以保护白河堡水库水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整个白河堡集水面山区。规划在水库周围建设水上娱乐、疗养等旅游设施。( 5 ) 朝阳寺木化石自然保护区延庆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 4 4 0 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古硅化木化石。规划与其西约四公里朝阳寺同时开发科考、教育、观光等旅游景区。( 6 ) 大滩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 2 1 3 0 公顷,主要为杂木次生林和纯柏林,北部为已开发的滴水湖,乌龙峡等景区,旅游面积约4 0 0 公顷。( 7 ) 火焰山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5 0 0 公顷,均为杂木天然次生林。有残唐一明修建的长城九眼楼和部分残留外长城,为内外长城的交汇点。( 8 )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 0 0 公顷,主要为杂木和油松组成的天然次生林。该山为花岗岩质中山,山型奇特,保护区南端为黑龙潭。规划在中南部沿登山道路开发登山观光旅游。( 9 ) 金牛湖自然保护区延庆县级自然保护区,为宴请盆地妫河两岸林木开发为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 0 0 0 公顷。目前已开发妫河漂流旅游约长1 1 公里。规划搞好绿化美化,发展消夏为主的旅游。( 1 0 ) 野鸭湖自然保护区延庆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官厅水库上游,保护对象为以水禽为主的鸟类( 栖息地) ,面积1 0 0 0 公顷,其核心区2 0 0 公顷。目前其南部已开发野鸭湖度假村,南部紧邻康西草原旅游景区。( 1 1 ) 八达岭自然保护区延庆县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整个八达岭风景区及其两侧的山地,面积约8 0 0 0 公顷。其中部为我国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旅游区,旅游区占地3 0 0 0 公顷。第四篇生态旅游与景观规划4 1 3三、生态旅游总体布局与功能区划分1 延庆县生态旅游总体布局 。 ( 1 ) 一体两翼,三中心延庆县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体两翼”格局是指以延庆县城为中心,分别发展东部生态旅游和西部生态旅游,其中东部以永宁镇为中心,西部以康庄镇为中心,构成生态旅游发展的 三个中心和依托。三个中心生态旅游的形成必须以延庆县建设成为生态城市、永宁镇和康庄镇建设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