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理论沉积学及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我国巨型海相白云岩、硬石膏岩、岩盐岩 的沉积环境及储集空间发育规律沈昭国,方少仙,侯方浩,蒋裕强(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 9 环境学院,南充6 3 7 0 0 1 )在我国,已知发育两个巨型海相白云岩、硬石膏岩、岩盐岩沉积组合的盆地:一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世马家沟期盆地,其中马五段为天然气储层;另。是鄂西一四川盆地早三叠世嘉陵江期二时一上三叠统雷口坡期盆地,其中嘉二段和雷一1 亚段为天然气储层,并在其 它5 个层段中有良好显示。对这两个巨型盆地蒸发岩组合的沉积环境以往的认识是:白云岩为潮上坪一撒勃哈环境的沉积体,而硬石膏岩,特别是岩盐岩是潮上坪泻湖中的沉积物。由于沉积环境认识的差异,致使对两盆地自云岩中储集空间发育的认识不够准确。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期,由于华北地台西侧贺兰裂谷扩张,在地壳均衡作用下导致裂谷肩部翘升,同时南面渭北隆起地块向北逆冲和左行走滑,导致盆地的西缘和南部形成一“L ”型的隆起带。同样在地壳均衡补偿条件下,在“L ”型隆起带内侧发育一个边侧补偿坳陷盆地,盆地面积达1 5X1 0 4 k m 2 以上。由于盆地北面为伊盟古隆,仅东面逐渐抬升过渡为广袤的华北台地。因之,盆地内海水主要由东面华北地台供给。马家沟期华北地台经历了3 个周期的干湿气候交替( 伴由地壳的升降)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华北地台区为白云岩段沉积,对坳陷盆地的海水受阻,海水高度浓缩,海平面降低,为硬石膏岩和岩盐岩段为主的沉积;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华北地台为石灰岩段沉积,但盆地闭塞,海水靠华北地台供给,经历漫长旅途向盆地补给的海水也必将浓缩,在盆地边缘为硬石膏岩,白云岩夹少量石灰岩段沉积,盆地中心则为白云岩及硬石膏段沉积。鄂尔多斯边侧凹陷盆地边缘为白云岩夹硬石膏分布区,向盆地核部( 中心) 硬石膏、岩盐岩逐渐增多。以盆地中心位置的榆9 井为例, 马二一马五段连续取芯7 1 0 m ,其中岩盐岩4 1 2 m ,硬石膏岩和白云质硬石膏岩近2 0 0 m ,白云岩不足1 0 0 m ,而石灰岩小于1 0 m 。在坳陷盆地核部与“L ”型隆起带之间的斜坡区,马五期,即使在干旱的短周期内,由于多少接受来自“L ”型隆起带和北面伊盟古隆的大气淡水,海水水体亦会发生弱的循环,因之仅沉积了含硬石膏结核和柱状晶的微晶白云岩。奥陶纪末发生的太康运动,华北地台经历了1 - 3 亿年的风化剥蚀期,硬石膏结核溶解,并派生众多的裂碎缝,以及主要沿此层位发生含储集空间的岩溶溶塌角砾屑白云岩。埋藏成岩环境中,亦主要沿上述的空、洞、缝再次产生埋藏溶解和扩溶作用,最终形成表生成岩和埋藏成岩叠加的储集空间。、鄂西一四川盆地早三叠世嘉陵江期一时继承了下伏飞仙关期西高东低的开阔海环境。但嘉陵江期二时,除西面的康滇古隆外,西北面的后龙门山已急剧升起并向东南推覆,龙门山一九顶山岛链抬升,北面的汉南海隆和东北的大巴山海隆形成,特别是东南面的江南陆升起,阻遏了东、北、西三面与外海海水的沟通,同时盆地内整个海域水体随之变浅。只能靠黔北向北不断变浅的海水补给。嘉三时,气候干旱炎热、盆地内原有的海水浓缩,来自黔北经长途输运并不断变浅的海水其盐度亦远较正常海水要高,这样,鄂西一四川近2 0 X1 0 4 k m 2盆地内演化为咸化浅海。由于嘉二时盆地仍为西高东低,而江南陆的前峰雪峰山抬升并向四川方向挤压,致使鄂西、川东浅海海底形成局部分散的小盆地,重卤水向这些浅水小盆地汇( 下转第2 0 页)1 9一、理论沉积学及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湘黔桂地区新元古代冰川沉积特征与江口冰川模式张启锐,储雪蕾( 中国科学院地质- 9 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 0 0 0 2 9 )近年来,冰雪地球假说风靡全球的地质界,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新元古代冰期前后的环境问题研究。我国南方具有得天独厚的新元古代冰川地层的保存优势,首先是冰后保存了独一无二的、极其丰富的早期动物化石,其次是那里有基本连续的新元古代冰川沉积记录。桂北三江的石显剖面和黔东南犁平县的肇兴剖面都展示了完整的记录。研究表明,江口群和板溪群在该剖面基本上是整合接触。其沉积地层特征充分地显示了各具特色的南沱冰期地层和江口冰期地层。由于南沱组的顶底界限比较截然,代表寒冷气候的杂砾岩沉积往往是突然出现、突然终止的,很少有过渡性的沉积。这与冰雪地球假说比较吻合。然而,江口群则不同。上述剖面都显示它有一个启始阶段和一个消失阶段,说明它的开始和结束不是截然的,而是渐进的,因此不同于公认的冰雪地球假说。为此上述剖面的特征显示了具有特色的江口冰期模式,既具有开始的阶段,又有结束的阶段。( 上接第1 9 页)聚,先为白云岩,后为硬石膏岩沉积,形成硬石膏下白云岩中的晶间孔型储集空间层。随着江南陆急剧抬升,并向西北方向挤压,川鄂交界处的七跃山隆升,泸州开江水下隆起形成,特别是雷口坡期二时后泸州、乐山一带演化为盆地,盆地基底发生“跷跷板”式的变化,成为东高西低,来自黔北的海水亦被泸州、乐山隆起阻隔。四川盆地形成一个几乎完全与外海隔绝的死海盆地。周期性的气候干旱炎热期,如雷一、雷四时,盆地内海水高度浓缩并干涸,顶面可以暴露,局部可以有残留卤水,其沉积序列最先为白云岩,其后为硬石膏岩及岩盐岩,中心部位可有杂卤石,钙芒硝沉积,即成为许靖华称的“似潮坪”环境沉积组合。在偶尔大气降水的作用下,上述沉积组合内均可产生溶孔洞,但硬石膏岩、岩盐岩易于塑性变形,将溶孔、洞重新封堵,而下伏的白云岩中可保存,最终形成如雷一1 那样的硬石膏岩,岩盐岩层下白云岩的孔隙溶孔、洞型的储集空间层。江南陆的抬升及向西北推覆幅度较龙门山向东南的推覆幅度要大,因之含盐盆地并不断地由鄂西向川西推进。嘉二时含盐盆地限于鄂西建南及川东垫江一带,嘉陵江晚时至雷口坡早、中时含盐盆地轴部位于川中带,在南充井下发育该时期岩盐岩厚度达4 0 0 m 左右。到 雷口坡晚时,含盐盆地限于川西成都一威远一带,含盐盆地的面积亦缩减至2 3 1 0 4 k m 2 。以川西的大深1 井为例,雷口坡组总厚1 0 7 6 m ,最上部的雷四段厚6 3 0 3 m ,其中岩盐岩大于1 6 0 m ,硬石膏岩3 1 9 m ,白云质硬石膏岩1 0 3 5 m ,硬石膏质白云岩1 8 m ,白云岩2 9 m ,杂卤石岩2 2 m ,钙芒硝5 2 m 。雷口坡组厚度及岩性组合说明在龙门山及江南陆的前沿七跃山、泸州开江隆起的相互挤压下,川中一川西的盆地基底虽积极下降,但仍始终保持了干涸的“似潮坪”环境。“似潮坪”环境沉积组合中的白云岩应该在四川盆地今后天然气勘探中给予足够的重视。2 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