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对后茬大豆的药害调查及控制措施王学林 ( 安徽省淮南市植保植检站安徽淮南2 3 2 0 0 7 )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是7 0 年代末期开发的一类超高效除草剂,以其生物活性高、使用方便、选择性强、杀草谱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甲磺隆、氯磺隆除草剂在土壤中残效期长、分解慢,长期使用,田间累积不断增加,对后茬作物的正常生长构成威胁,因此安徽省从2 0 0 0 年7 月1 日起在全省境内禁止经营和使用含有甲磺隆、氯磺隆及其混配制剂的除草剂。但由于农药市场管理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宣传的力度不够,含甲、氯磺隆的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在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加上干旱天气的影响,导致淮南市2 0 0 4 年后茬大豆出现大面积的药害,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农民向上的来信来访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l含甲、氯磺隆的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对后茬大豆的药害情况调查安徽淮南是豆腐的起源地,八公山豆腐名扬天下。沿淮河2 万h m 2 的湖湾地盛产优质大豆,耕作方式主要是麦豆轮作。2 0 0 4 年6 月下旬,沿淮大豆出现了大面积的药害症状,涉及到五区一县2 0 个乡镇的近6 6 6 6 7h m 2 大豆。大田表现为大豆正常出苗,但檀株矮小,叶色特别是心叶淡黄,叶片皱缩,生长点受到抑制,叶脉茎杆变紫褐色而易断,受害重的田块植株长到3 5e m 高时停止生长,并逐渐干枯死亡;受害未死亡的大豆生长缓慢,根系短而少,不分枝,不开花结荚,株高一般2 0e m 左右。大田施药不均匀的田块,大豆药害呈条状或块状分布。2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主要降解途径田间施药时大部分农药落入土中,由于长残效除草剂的稳定性在土壤中不易消失,通过蓄积、富集等形式高残留。除草剂施入土壤后,一般通过挥发、淋溶的物理过程,光解、吸附、水解的化学过程以及土壤微生物分解的生物过程而降解消失。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主要是通过水解作用而消失的,除草剂分子与水反应,其中的化学键断裂,水的( H + 或O H 一) 进入除草剂分子,在此反应中,除草 剂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或原子基团被水中的羟离子( O H 一) 置换,使其除草活性丧失。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的水解快慢与土壤的p H 值密切相关,随土壤p H 值的增加水解速度减慢,在酸性土壤中水解速度加快。32 0 0 4 年淮南市大豆药害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3 1 连年使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富集积累达到高浓度。甲、氯磺隆及其复配剂是长残效除草剂,其半衰期长,在土壤中降解慢,年复一年,使用田间累积不断增加,对后茬大豆等敏感作物易产生药害。3 2 春季干旱少雨,土壤耕作层含水量低,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途径水解作用受阻。2 0 0 4 年淮南市春季干旱少雨,降雨量比常年减少三成以上,土壤中大量的除草剂残留,因缺水不能降解,为后茬大豆大面积药害的发生起着“导火索”的作用。3 3 土壤呈碱性不利于除草剂的降解。淮南市沿淮湾地土质为潮土,土壤p H 值7 8 8 2 ,呈微碱性至碱性,而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在碱性土壤中降解缓慢,其残效期随p H 值上升而延长。3 4 人为增加亩用药量,造成农药残留累积。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生物活性极高,每亩有效成份用量0 5 2g ,加上亩成本低,农民用药时因担心防效不理想,人为增加用药量,增加了农药残留累积。3 5 农药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农民无法辩识,造成误用。一些产品为降低成本加入禁用的 一1 0 9 甲、氯磺隆而不标识,误导农民使用。4 对后茬大豆药害的控制措施4 1 加强农药管理,严禁生产和经营含有甲磺隆、氯磺隆的磺酰脲类麦田除草剂。农药管理部门要加大执法和监管工作力度,净化农药市场,才能从源头上根本杜绝该类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药害的发生。4 2 要不断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水平。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印发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教进村入户工程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增强农民用药的安全意识。4 3选准除草剂,适时用药,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提高施药质量。要选择高效、无残留的除草剂,抓住草小抗逆力差的有利时期适时用药,同时要抓住雨后土壤潮湿,晴朗无风的有利天气,按药剂标签说明科学施药。一1 1 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