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吕明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慢性乙肝)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顽固难愈,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疑难病。本病一般属于中医“黄疸”( 主要是阴黄) 、“胁痛”、“胆胀”等范畴。笔者致力于这方面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略有心得,现谨陈于下。1 病因病机:湿毒内聚是主要因素,气滞、痰凝、血瘀、正虚是次要因素本病发病的过程中,湿毒为主要因素,多种病因交相为患,正如朱震亨丹溪心法胁痛所云:“胁痛,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2 治则治法:祛湿解毒为主,辅以理气、祛痰、化瘀、补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健脾渗湿使脾之功能正常,湿邪、痰饮便会不生,又可通过运化而充实人体正气,有助于抗邪外出,故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云:“脾气充盛,自能健运,内因之湿何由生,外来之湿何自成,痰即不能为患矣”,医宗必读卷九亦云:“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除淡渗利湿( 如茯苓、薏苡仁、泽泻等) 、芳香化湿( 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等) 、苦味燥湿( 如苍术、黄芩、苦参等) 外,利尿也是祛湿的一种治法,故李东垣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毒邪内聚是本病的重要病因,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解毒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治则,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解毒药( 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板蓝根等) 。理气也是本病的重要治则,而且理气有助于运化、利湿、祛痰,正如丹溪心法卷十三所说的那样:“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在痰饮明显时,可以适当加用祛痰药( 如半夏、陈皮、浙贝母等) 。本病中后期,化瘀为一种必备的治则,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选择和血( 如丹参、当归、鸡血藤等) 、祛瘀( 如桃仁、红花、牛膝等) 、破瘀( 如三棱、莪术、穿山甲等) 三种药物加以治疗。慢性乙肝的后期,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正气亏虚,故补虚亦不可少,临证时应当灵活运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以助正气祛邪外出。3 选方用药:原则性( 辨证论治) 和灵活性( 辨症治疗)的紧密结合治疗慢性乙肝,多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西医辨症治疗。笔者一般将本病分为5 型进行治疗:( 1 ) 湿热偏盛型:症见身黄、目黄、尿黄,恶心,纳呆,厌油,腹胀,口苦口渴,便稀,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当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用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2 ) 肝郁气滞型:症见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善太息,急躁易怒,暖气,口苦,纳呆,脘腹胀满,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数。治当疏肝理气,清热止痛。方用丹栀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3 ) 脾胃虚弱型:症见两胁隐痛,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脘腹痞闷,纳呆,口淡不渴,面色少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治当益气健脾,理气止痛。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4 ) 肝阴不足型:症见胁肋隐痛或灼痛,身体消瘦,两颧潮红,两目千涩、昏花,口干咽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治当滋补肝肾,养血止痛。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5 ) 瘀血阻络型:症见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人夜为甚,面色晦暗,目眶及口唇黯淡,舌质黯或舌面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瘀紫,脉弦涩。治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随症加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 I 。T ) 水平高者,偏于湿热加垂盆草3 0 9 ,偏于气阴两虚加五味子粉1 5 9 ( 冲服) ;e 抗原( H B e A g ) 阳性者,加惹苡仁5 0 9 、板蓝根3 0 9 ;H B V D N A 阳性者,加知母2 0 9 、连翘2 0 9 、板蓝根3 0 9 ;胆道有炎症者,加金钱草3 0 9 、蒲公英3 0 9 ;黄疸重,血清胆红素水平高者,加茵陈蒿6 0 9 、赤芍3 0 9 ;口苦心烦者,加栀子1 5 9 、黄芩1 5 9 ;大便干燥者,加肉苁蓉3 0 9 、瓜萎仁3 0 9 ;胁肋胀痛甚者,加枳实1 5 9 、青皮1 5 9 ;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 5 9 、麦冬1 5 9 ;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3 0 9 、知母3 0 9 。4 预防调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分良药七分养( 1 ) 本病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多数患者长期求医而无较好疗效,所以对本病的治疗逐渐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强心理疏导,使其精神愉悦,情绪稳定,树立信心和恒心。( 2 ) 禁烟( 清代医家顾松园认为“烟为辛热之魁”,长期吸烟会伤津耗气,炼液生痰) 戒酒,忌食坚硬、辛辣、香燥、肥甘、滋腻、生冷、腌制、熏烤之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鲜鱼、鸡蛋羹等清淡、利湿、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脾虚湿盛明显者,每次可以用薏苡仁5 0 9 煮粥,长期食用,以健脾利湿。( 3 ) 若病情较急或较重,应当立即中医杂志2 0 0 6 年6 月第4 7 卷增刊卧床休息;若病情不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方式( 如太极拳、气功、慢跑等) 进行体育锻炼( 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 血清免疫学标记物全部转阴后,应当立即进行规范、全程的乙肝疫苗接种,使机体尽早产生足量的抗体以免除疫邪,此亦内经所谓“治未病”之活法也。5注意事项: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1 )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病者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治疗本病时,在不违背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选用归肝经或( 和) 胆经的药物,如茵陈蒿、黄芩、虎杖、柴胡、栀子、大黄、垂盆草等,以加强药物作用的针对性。( 2 ) 健脾利湿多用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等甘淡之品,既能健脾又能利湿,既不温燥1 6 7 伤津耗液,又不滋腻滞脾碍胃。湿重者,用自术、黄芩,偏寒者重用自术,偏热者重用黄芩。( 3 ) 化瘀时多选用川牛膝、益母草、泽兰、王不留行等既能活血又能利水的药物,或选用川芎、郁金、延胡索、姜黄、三棱、莪术等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一药多用,全面考虑。( 4 ) 本病为慢性病,病程较长,“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论医集) ,治疗收效后应当坚守原方原法,切勿心切贪功,频繁更换方药,以免前功尽弃。( 5 ) 临床症状消失后,可以在原先有效方药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进行适当化裁,制成丸剂,小量服用半年以上,以巩固疗效。( 6 ) 以上用药均应根据临证时具体病情的寒热虚实合理选用。*安徽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 2 3 0 0 3 8 )胸闷伴泄泻、汗出1 例辨治体会张厂1 典型病例患者吕某,男,6 3 岁,主因“胸闷伴心慌、憋气反复发作4 年,加重近1 月”于2 0 0 5 年8 月2 9 日以“胸痹,冠心病”收住我院心内科。患者4 年前开始每逢高温闷热天气或受情绪影响即出现胸闷,无胸痛,服速效救心丸症状缓解不明显。2 0 0 5 年8 月症状加重,我院门诊查心电图曾出现过I 、A V I 。、V 5 、V 6 导T 波低平,心率约1 0 0 次分,诊断考虑“冠心病”,予博苏2 5 m g 每日1 次口服,拜阿司匹林0 1 9 ,每日1 次口服及灯盏花素静点等治疗1同,症状元明显缓解。就诊于阜外医院,查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等未见明显异常。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8 年前因胆囊结石在某医院行胆囊摘除术,术后出现大便稀溏,每日3 4 次,势急。查体未见阳性体征。人院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胸痹;西医诊断:胸闷原因待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人院后予抗血小板、减慢心室率等治疗,拜阿司匹林1 0 0 m g 每日1 次;博苏2 5 m g 每日1 次;予5 葡萄糖2 5 0 m l + 血栓通0 6 9 静脉滴注,每日1 次,活血化瘀。入院后查胸片、心电图( 一) ,总胆固醇4 4 8m m o l I 。,甘油三酯3 1 2 m m o l I 。,H D I 。1 2 8m m o l I 。,L D L2 2 9m m o l L ,便常规( 一) ,于8 月3 0 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I 。A D 远段可见心肌桥,收缩期狭窄3 0 4 0 ”。查胸部C T ( 一) 。治疗加用力平之,每日1次降脂。患者临床症状难以缓解,现症见:时感胸闷,无心慌胸痛。面红润,形体壮实,恶热,急躁易怒,情绪激动则汗出,足膝温,无腰膝不适,口不渴饮,纳眠可。便溏,势急,每日3 4 次,每于早晨发作,清稀味淡,无腹痛,小便黄。舌淡红中有裂纹,苔薄黄,脉沉缓。治疗加用中药汤剂,药物如下:党参1 0 9 ,生黄芪1 5 9 ,炒白术1 2 9 ,茯苓1 5 9 ,桔梗6 9 ,葛根1 0 9 ,乌梅1 0 9 ,山茱萸1 5 9 ,代赭石2 0 9 ,生牡蛎3 0 9 ,生麦芽1 0 9 ,炙甘草6 9 。9月2 日开始服用,每日1 剂,水煎服。服药2 剂,胸闷消除,汗出减少,大便日1 次,成形不急。共服7 剂,患者胸闷、汗出、泄泻均缓解,于9 月8 日出院。2 体会辨证分析:( 1 ) 此患者恶热,面红润,形体壮实,急躁易怒,为肝亢有余,实证、热证表现;而便溏味淡、口不渴饮,脉沉缓,为脾虚不足,虚证、寒证表现,故属虚实夹杂之证。便势急迫,为肝木乘于脾土之征。( 2 ) 关于胸闷:该患者受情绪影响即出现胸闷,无胸痛,与劳累无关,病性多实而非虚,病位在气而不在血,言及脏腑,则当与肝有关。而胸闷与高温闷热天气有关,则病邪本身当属阳热之性,郁则加重。( 3 ) 关于汗证韵一点思考: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言“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此言阐明了汗出的有无取决于腠理的开闭,且与“气”、“湿”的敷布有关。今人多言“阳虚自汗”,实指肺卫不固者。其实肺主皮毛,肝司疏泄,金木相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