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史记史记与秦汉之际的时代特征与秦汉之际的时代特征赵璐璐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博士各位好,今天在这里要和大家共同来欣赏和品读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部史学巨著史记 。那么史记成书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汉中期。作为一部成书于西汉中期的著作,可以说, 史记或多或少都带有秦汉之际时代的特性。通过史记 ,我们可以把握中国整个西汉之际的整个特性,而通过把握史记所反映出来的这些历史特性,也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了解史记 ,解读史记 ,同时能够通过史记看到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一些特点和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今天要来谈一谈史记与秦汉之际的时代特性。 史记是一部成书于西汉中期的史学著作。当时,正处于整个秦汉之际变动的一个时期。所以, 史记或多或少带有变动时期的历史特性,同时,它也带有这个历史走向所给予它的一些特殊的标志。一、史学与经学的分离在史记所表达出来的秦汉之际的时代特质中,一个非常鲜明的史记所表达的历史走向, 史记作为一部史学著作,标志着它在当时在这个时代下面史学与经学的一个分离。史学是中国历史上,中国整个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梁启超所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 ,他说:“中国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为中国最发达。 ”对中国史学的发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确实,整个中国的传统的历史记载是非常丰富的,而这种对历史的重视、对历史记载、对历史资料地保存的重视,都和史学在很久之前就开始独立地成为一本学科是有密切联系。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时代或更早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中国古人已经非常重视历史的写作、历史的保存。可是这个时候,对历史的写作和保存,更多的时候是为所谓的“微言大义”所服务的。孔子就写过春秋来记载春秋时代的历史,但是孔子在写作春秋的过程中,他的着重目的是通过对历史上的一些个别东西的评价和评点,来阐述他自己的一个哲学思想,一个对历史、对现实的看法。所以,孔子虽然写作春秋 ,但实际上并没有对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进行溯源、反思和借鉴,而对当时的历史也没有做系统的、全方位的记载。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 ,它仍然是被我们认为是一部经书,而不是一部史书。司马迁最早在立志要写作史记的时候,他要继承的也正是孔子的思想。那么,司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马迁在写作整个史记过程中,他对自己就有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如我们看司马迁写的太史公自序里,他说:“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 ,继春秋 ,本诗 、 书 、 礼 、 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司马迁认为,周公死后 500 年,出了孔子,孔子继承和发扬了三代以来周公所奠定的这样的一种文化,并把它发展开来。孔子到现在死了又有将近五百年了,这个时候,谁能够做当时孔子那样的事?谁能够重新来整合这种六经 ,重新把中国文化传递下去?司马迁就认为,这个时候,他是当仁不让的,他要继承孔子当时所做的这个事业,把孔子对于六经的继续,进行一个新的发扬,而结合时代的精神,把它重新地传递下去。那么,这样一种要把整个中国所禀有的道统传递下去的精神,应该说,在中国的世人当中,到后来一直有的。司马迁这样一种精神,对后来世人所秉承的传承道统这样的精神,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司马迁在精神上是要继承孔子的这样一种传承道统,发扬整个中国文化的精髓的一种精神。但司马迁处于一种整个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这样一个中国历史剧烈的变动期。所以说,司马迁也具有许多时代赋予他的新的思想。因此,司马迁在写作史记的时候,他就鲜明地提出来自己写作史记的目的,除了要继承孔子的事业之外,他认为,他写的这部书,还要达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要通过对整个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一个梳理,来探究整个社会文化、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内部的规律。甚至他要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所在。在这个其中,要把历史,和他的一些想法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一家之言。应该说,司马迁的“融会贯通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 ,提出来对中国历史发展解释的思想,和当时司马迁所处于的汉武帝的时期是密不可分。从中国的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所谓的分邦建国的制度,转移到建立一个整个大一统的中央王朝,实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样的体制,这其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完成之后,不断地有一种诉求,要求在理论上和各种方面给予一种总结。但是在秦朝的初期,忙于国家建设,而秦王朝很快又二世而亡,而后,迎来了秦汉之际贫乏的战争。所以,这种理论总结,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到了汉武帝统治的西汉中期,这样的时期就渐渐成熟了。在经济上,这个时候汉王朝已经发展起来,汉初的时候, “天子不能具钧驷”的这样一种局面转变了。汉初的时候,天子出门,都不能配备其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时候,经济力量已经大大发展起来了,这个时候, “京师之钱累巨万,惯朽而不可校” ,京师府户的钱成千上万,串铜钱的绳子都已经腐烂了,数都数不清的钱财散落在地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上。由此我们看到,到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是非常好的。同时,从整个的国内国外的政治形势上来看,汉武帝很好地评定了内部诸侯王的叛乱,解决了诸侯王权利过大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又进一步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内就趋于了稳定,同时,汉武帝通过几次对匈奴的战争,稳定了汉匈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汉朝开始建立起了强大的军事自信,不再处于受匈奴的一个被动打击的局面。因此,汉匈关系也稳定了下来,外部局面也很稳定。而在文化上,这个时候,也出现了很多总结各方面文化成果的著作,如淮南王派人编写了淮南子 ;董仲舒写了公羊春秋来阐释他的阴阳五行、儒家结合的学问;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写了论六家要旨 ,把整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总结为了主要的六家,对这六家进行了一个总结和比较,正是在这样一种基础上,我们说,司马迁才能够提出所谓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样一种思想的追求。可以说,这样的思想追求是当时普遍人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目的。比如说,在汉武帝的诏书中很多次提出了要“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意” ,这已经和司马迁所提出来的非常像了。梁启超说:史记之所以能够把当时所能知道的人类自有文化以来数千年的历史,放在一个整体当中溶为一炉,自此,中国人把历史认为成是一个整个的、唯一的、永久相续的过程,可以说不到秦汉统一后,并且文化发展到相当程度,这种观念是不能产生的。这对我们刚才所说的司马迁观念的产生,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因此,司马迁的这种要成一家之言的观念的产生,有其非常深厚的背景。但是不能否认,司马迁作为一个有着卓越才华的历史学家,他在很好地理解了时代的脉搏与潮流之后,他开创出来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新纪元,他虽然是继承孔子而来,但是,他又有一个在历史学上的更高的追求,这就使得史记成为了中国史学上第一部巨著。从此,标志着史学和经学的分离。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史记具有三方面的突出的特点。首先可以说, 史记建立了一个史学体系,司马迁在整个史记的叙述和写作当中,将历史的记叙和历史的研究融合了起来,不单单是原来的一种碎片化的历史记载,而是将整个的研究和记叙融合起来,在这其中,他要阐明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思想,并且他在试图总结各式各样的历史规律,这样能够有利于后面的人把握历史发展的一个态势。从这个方面来说,他建立了自己的一个史学体系。同时,他创立了作为史学的这样一种独立的实体。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创立了以人为中心, 本纪 、 列传相互配合的纪传体史书的范例,开创了纪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传体史书的先河。在整个史记当中,司马迁创造了五种体系:首先, 本纪是记载君王的;世家则是记载诸侯王的;列传是记载历史上一般的,没有帝王、诸侯王传承的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传记。 表则是司马迁所发展出来的,他对各个历史时期重大的事件,会把它做成类似于表格的形式,通过这种表我们可以更好地、非常简单明了地把握住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很快地掌握当时的历史大事。 书则是司马迁对各种典章制度,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全面的记载和叙述。而这五种体例互相配合,使得史学作为单独的学问,有独立的研究手法。纪传体从此就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体例。纪传体也是中国历代政史沿用的体例。司马迁在这里的开创之功确实功不可没。最后, 史记是规范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在书的体例中,一共有八书,有礼、乐、律、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分别从国家制度、社会生活、学术、经济、水利等各个方面,把历史上的问题归纳了起来,这使得整个历史研究范围大大地扩大了。所以, 史记所开创出来的这样一种史学研究范围,它虽然是以人物为中心,但它并不仅仅是一种王侯将相史,它实际上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广义上的文化史的研究。这种研究,使得史记及其以后的中国史学著作,实际上都包含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资料,也使得中国的史学从此具有一个更宏大的范围和一个更高远的眼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建立史学体系、创立独立实体、规范研究范围,这三个方面,司马迁解决了历史学作为一个学科,它应该研究什么、它追求什么、它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研究、它的研究范围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解决和奠定,也就使得历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和壮大了起来。从此之后,历史学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两汉以后,在整个中国古代的目录学的分类上,史籍已经独立成为了一个部。李充在东晋时候写了四部书目这样一部目录学的著作。在其中,史部已经居第二位。到四库全书的时候,所谓的“经、史、子、集” ,史部仍然是在第二位,它处于一个仅次于经学之后重要位置。在中国传统的整个文学、史学,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上,史学一直具有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司马迁的创举为以后的士大夫开辟了一条治史做学问的新路,史学研究成为中国以后士大夫学问的大端。中国的士大夫在从政之外,有的人偏于史,有的人偏于文,有的人偏于各种其他科技方面的研究,每个人都不同。但是很多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学家,其实政治家也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比如,在唐朝时候,编写和修订的隋书 ,写隋代历史的隋书 ,就是唐朝很有名的政治家魏征编写的,写唐代历史的新唐书 ,是北宋时期很有名的政治家欧阳修所编撰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的。还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 ,其实司马光在政治上也非常有作为的人。因此,史学就成为了士大夫所从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问。而史学因此也具有了很多政治学方面的功效。这一点,都和史记所带来史学的开创,对史学的开创之功是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二、史记代表的时代特色(一)帝制观念未深入人心(一)帝制观念未深入人心我们在说完了史记所代表的一个突出的时代特点,他代表了这个时期史学和经学的分离之后,我们还要从另外一些方面看史学所代表的时代特色。我们刚才说了, 史记里,它有很重要的一个体例就是本纪 , 本纪是为所谓的帝王所写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