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址:www.jxdyf.com 第 1 页,共 3 页保持五个好习惯 远离过劳死昨天我注意到一条新闻:“北京一民警连续工作 40 小时猝死办公室年仅 34 岁” ,读后感触颇多。首先,我对民警姜子军的敬业精神表示钦佩,也对他的猝死表示深深的哀悼,同时对他的家人表示慰问。 但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不幸事件,也许我们今后就能尽量避免类似悲剧 的发生。姜子军的猝死可以称作“过劳死”或是“劳累死”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过劳死”这个词,结果令我吃 惊,一连串的“过劳死”案例映入眼帘:响水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副中队长任海华,在连续工作 38 小时后不幸猝死,享年 37 岁。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连续忙碌几个星期后,去健身房健身,突然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死亡。32 岁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猝死。36 岁的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猝死。46 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猝死。36 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勇猝死。38 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胡可心猝死。他们早逝的诱因都被认定为是过度劳累。 “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 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 症状。如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目前,从送到医院抢救的病人来看, “过劳死”的病人呈上升趋势,而且以知识分子、精神劳动强度过大 者等脑力劳动者居多。 “过劳死”在许多发达国家被称为职业病,与长期超时工作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通常发生在每天工作 10 个小时以上的,如从事企业、艺术、医疗、IT、新闻、科研等行业的高端人群中。 主要原因就是中年人经受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部 分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极易过劳死。“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过劳死”与一般猝 死几乎没什么不同,但其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什么样的症状算是疲劳呢?哪些人容易发生疲 劳猝死呢?我们说如果有以下症状或情况就要警惕你身上存在“过劳”的潜在危险,症状越多危险性越大: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3.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4.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5. 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6.经常头痛和胸闷; 7.有高血压、糖尿病; 8.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网址:www.jxdyf.com 第 2 页,共 3 页肚” ; 9.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0.喜欢喝咖啡,一天喝 5 杯以上; 11.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12.喜欢吃油炸食品; 13.一天吸烟 30 枝以上; 14.一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星期天也上班; 15.经常出差, 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16.夜班多,工作时间无规律; 17.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18. 最近工作失误或者与 人发生不和。如何远离疲劳,避免“过劳死”呢?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学习医学知识,关爱自身健康。 从个人角度讲, 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锻炼: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 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2.心情舒畅: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 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要学会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3.合理饮食: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4.适度休息: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 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我们不提倡 “拼命三郎” ,如果身体垮了。甚至早逝了,不但工作无法继续完成,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5.定期体检:应坚持每年做一次体检,以便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危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 是隐性冠心病。一旦诊断了这些病,要积极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 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从单位角度讲,要重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适当安排文体活动调剂紧张的工作节奏;鼓励职工充分利用每 年的休假,调整自己的身体,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保证休假;坚持每年一度的体检工作。从社会角度讲,相关部门应从制度设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法律或者专门立法来防范“过劳 死” ,以保障劳动者的合理休息权。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做自己健康的舵手,保证我们的健康之船才不会偏航!文/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胸外科 主任医师 李辉链接设立“全民健康体检日” 有助健康关口前移随着环境污染加剧、生活压力加大,慢性病年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根据2009 年中国城市健康白皮书 资料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 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 不到 3%,35 岁-50 岁的高收入人群中, “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 年左右。 鉴于此,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协委员、慈铭健康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博士首倡设立“全民健康体检日” , 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全国政协委员温建民教授、史大卓教授等,由此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网址:www.jxdyf.com 第 3 页,共 3 页提出关于设立“全民健康体检日”的提案。温建民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专家。他说,定期体检能减少看病这个观点,已成为目前医学 界的广泛共识,也是公认的比较有效的疾病预防途径。西方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 癌症的发生率可减少三分之一;通过有效的早期诊治,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透过有效的治疗, 其余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可以使慢性病几率降低至少 50%。按照医学经济学 1:9 的比例计算,前期健康体检花费 1 元,后期治疗便会节省 9 元,健康体检是解 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最前期、最有效的手段。GDP30 年高速奔跑的代价是国民群体健康的透支,人群健康关乎个人生活幸福指数,也是国家民族竞争力 所系。目前,我国常见的卫生日中,已经有爱眼日、心脏病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而“全民健康体 检日”的设立,将成为第一个能系统提醒百姓注重全身检查的卫生日,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民族战略工程。 温建民委员的提案提议将“3 月 28 日”定为“全民健康体检日” ,从而体现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 实质要求,可以强化大众的健康意识,为全面健康管理奠定基础。体检日的口号为:健康是生活幸福的基 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是社会第一资源。文/陈卫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