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党同民宗血肉情党同民宗血肉情 实现苗村新跨越实现苗村新跨越滑坡村位于武定县狮山镇西南部,国土面积 7 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 18 公里,海拔 2100 米。山地面积 1280.5 亩,山林面积 8873.1 亩,森林覆盖率为 88%。全村辖 9 个村民小组 386户 1446 人,居住着苗、彝、汉三个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67%,是一个集民族、宗教、贫困的山区村委会。三年前,该村大部分苗族群众信仰基督教,非正常宗教“小众教”比较活跃,全村信教的村民有886名,信仰“小众教”的村民有176名;该村有党员29名,其中,苗族党员9名。近年来,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发展经济等措施,2010年,信仰基督教村民612名,信仰“小众教”的村民有79名,村党总支下设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66名,其中:苗族党员37名,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民族宗教地区的领导核心地位。滑坡村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五强”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准,以“五个在前”为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标准,在民族宗教地区党员中深入开展活动。一是抓班子建设。滑坡村党总支按照“活力支书带出活力总支、活力总支谋出活力思路、活力思路闯出致富路”的要求,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总支书记。村党总支围绕“拓宽经济增收渠道,争创科学发展示范村;提高党员双带作用,争创基层党建示范村;弘扬丰富民族文化,争创民族文化示范村;坚持四议两公开,争创民主管理示范村;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争创农民增收示范村”工作思路,改革村- 2 -组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探索出一条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信任。二是抓阵地建设。6 个苗族村有 5 幢砖混结构的宗教活动场所,近三年来,村委会结合新农村建设,投资总额 29 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楼,投资 110.3 万元新建 5 个村民小组文化室,目前,村组活动场所比宗教活动场所更宽、更亮,唱歌、跳舞、学科普等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三是抓制度建设。村组党组织严格执行狮山镇“三资双代管”制度,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民小组处置资产资源和开支村组集体资金必须经党支部提议、审议,并加盖村民小组党支部公章后方为有效,村民小组上报项目争取资金也需加盖村民小组党支部公章后,村党总支方可上报,为村民小组党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工作平台。四是抓村集体经济。通过利用村民活动场所办红白喜事、建五十亩核桃基地、创办滑坡村委会土鸡养殖场、黑山羊品种改良项目等措施,村委会年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3 万余元,增强了村委会造血功能,帮补村民小组解决了部分困难,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二、重点发展苗族党员,壮大党组织队伍。针对全村 66%的村民是苗族且普遍信仰宗教、发展党员难的现状,一是加倍关心爱护已发展的 9 名苗族党员,把一名苗族党员培养成村党总支副书记,并定期对苗族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二是建立发展党组织和党员激励措施。对苗族村新成立党支部的奖励一台电视机,苗族村民小组党支部每发展一名党员的奖励支部50 元。三是政策给予倾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到各苗族村寨,把种羊优先发放到苗族党员户进行养殖示范,对有党- 3 -组织和党员的苗族村在水电路等基础设建设上给予倾斜,切实改善苗族党员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发挥苗族党员作用。充分发挥苗族党员熟悉本民族文化风俗、相互之间有亲切感的优势,由苗族党员用自己的语言去宣传、动员、培养本民族党员,并当其入党介绍人。三年来,苗族党员由 9 名发展壮大到现在 37 名,苗族群众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中,信教群众在逐步减少。三、依托苗族文化,增强活动感染力。一是积极探寻经济、文化、党建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以民族文化作为提升党建影响力的新资源、创新党建工作的新空间、活跃农村党建的新平台。二是村党总支通过组织文艺队经常到各村巡回演出,用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民族歌舞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各种惠民政策,使党的农村政策深入人心,促进了信教群众的思想转变。三是滑坡村每年中秋节举办“五县牛王争霸赛”,组织开展斗牛、文艺表演、磨担秋、赛马、民族刺绣展演、商品交易、火把狂欢等丰富多彩、激情澎湃的文化经济互动活动,不仅传承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增进了民族团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基层党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且还发现了一大批文艺方面的乡土人才,考验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能力,推开了党建示范点,实现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党建的良性互动,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四是村党总支把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纳入党管人才、培养乡土人才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乡土人才库,培养了民族文化传人。五是通过教育感化,抓好民族宗教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思想上、经济上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重视和做好民族宗教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使他们在公- 4 -益事业建设、维护团结和谐等方面带动群众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容易接受的活动,宣传党的各种优惠政策,使之深入人心,争取群众。四、采取强有力措施,杜绝非法宗教进村入寨。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首要的任务是要保持社会稳定,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是要坚决抵制非法宗教的入侵。一是建立民族宗教地区信息员制度,在每个村民小组安排 1 名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政治立场比较坚定的群众全面了解本村情况,包括宗旨意识比较淡薄的信教群众的思想动态,发现情况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将不良情况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村党总支对民族聚居的村民小组定期进行排查,掌握外来人员情况,主动参与村民小组开展的重大活动,经常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适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三是认真落实好党员联系帮扶制度,一个党员帮扶 3 至 4 户的信教群众,从发展生产,关心生活到科技培训都进行帮扶,从思想上教育培养。四是党的政策进教堂,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积极利用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活动的时机,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各村各户,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五是党员带头自觉抵制非法宗教的进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身边的群众抵制非法宗教的进入,发现身边好的典型和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目前,信仰非正常宗教“小众教”的人数由 167 人降到 79 人。五、多为群众做实事,树立党总支威望。村党总支抓住州政府办挂钩扶贫的契机,努力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夯实了民族宗教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改善,村党总支- 5 -在办实事的过程中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是实施人畜饮水改造项目。投资49万元,架设了蚂蝗箐、滑坡、慢坡是、水箐、樊家屋基、背阴箐村民小组水管16000米,修复水箐村民小组70立方米水池一个;二是争取实施旱粮水浇项目。计划投资46万元,已实施水窖118个,正在争取297个,项目的完成,户均将有一个水窖,为农业灌溉用水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积极争取实施九厂街至滑坡村委会全长16公里弹石路面硬化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185万元,全村9个村民小组农户都将受益。积极争取实施村内道路硬化项目,目前已硬化4个村民小组,其余五个村民小组硬化项目正在争取。四是实施村容村貌整治村容村貌整治项项目。目。投资76.5万元,修缮162户,建垃圾池2个,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五是争取农农村村电电网改造网改造项项目。目。2010年争取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完成樊家屋基、马场箐、慢坡、清静寺、水箐6个村民小组149户电网改造。六是实施文化基文化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项设项目。目。投资110.3万元,在滑坡、上干河、马蝗箐、慢坡、清静寺5个村民小组建设了文化室,配套文化设施4件,修建篮球场6个。2011年,以上项目全部实施完毕后,全村9个自然村将实现“人畜饮水自来化、村间道路水泥化、农村用电安全化”三个全覆盖。六、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滑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改变传统种植结构,着重培育支柱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一是种植经济作物。2010年种植山药82亩,蔬菜200亩,种植中草药120亩,产值达到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在滑坡、干河、背阴箐、樊家屋基四个村民小组实施连片的核桃650亩。二是大力发展特色- 6 -养殖业。立足林地宽广的优势,依托黑山羊品种改良项目,把村委会所属的20只种羊发放到9个村民小组,循环改良黑山羊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发挥村委会土鸡养殖场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苗族群众科学、特色养殖土鸡,通过支柱产业的培育,滑坡村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为1042元、2009年为1460元、2010年预计达2160元,近三年增幅均为40%以上,实现了农民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滑坡村按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采取措施抵制邪教进村”的要求,全力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民族宗教地区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族群众与信教群众同党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一个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经济发展的苗族新村蔚然形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