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肛周脓肿与肛瘘2 1 5 二、主管拖线法临床应用初探陆金根徐昱曼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 2 0 0 0 3 2 )关键词:单纯性肛瘘;主管拖线法;切开加挂线法;疗效比较我院于1 9 9 4 年起运用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法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取得良好疗效,在此基 础上于2 0 0 0 年6 月至2 0 0 0 年1 1 月间运用主管拖线法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1 1 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按照1 9 7 5 年全国衡水会议制定的肛瘘统一 标准分类法,病人属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共2 l例。治疗组1 1 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 1 0 9 岁; 病程3 个月5 年。对照组1 0 例,男性9 例,女性l 例;平均年龄4 2 3 2 岁;病程2 周3 年。全部病例均排除结核病、克隆病等。 1 2 治疗方法全部观察病例均采用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鞍麻。1 2 1 治疗组采用主管拖线法( 1 ) 手术操作:以银质球头探针自肛瘘外口处探入,如外口暂时闭塞可稍作切开,以尽量保存肛管皮肤为原则,左手食指放人肛管直肠内协助探查。探明内口的位置后,将银质球头探针从内口穿出,贯通内外口。用银质球头探针将1 0 股医用丝线( 国产7 号) 引入主管道内,1 0 股丝线两端打结,使之呈圆环状。放置在瘘管内的整条丝线,应保持松弛状态。检查手术区无出血点后,常规包扎固定。( 2 ) 术后创面处理:每日早晚或便后换药, 每日2 次。换药前先做局部清洁,以1 :50 0 0高锰酸钾溶液薰洗坐浴2 0m i n 。换药时拭净瘘管、外口、创面及丝线上的脓腐组织;换药中用生理盐水冲洗2 次。将提脓祛腐药九一丹放在 丝线上缓慢拖人瘘管内蚀管1 0 1 4 天。待引 流创面及环形丝线上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后,逐步分批撤除丝线。撤线方法:基本原则为每2天撤线1 次。分批撤线步骤:4 ,3 ,2 ,1 ( 即第1 次4 股,第2 次3 股,第3 次2 股,第4 次1 股) 。白撤线开始之日起,肛管内放置消毒纱布】2块( 烟卷状) ,肛门周围配合垫棉压迫法,至创面愈合。1 2 2 对照组采用切开或挂线法( 1 ) 手术操作:同样以银质球头探针自肛瘘外口处探人,如外口暂时闭塞可稍作切开,左手食 指放人肛管直肠内协助探查。探明内口的位置后,将银质球头探针从内口穿出肛门部。低位肛瘘:切开管道,搔刮空腔,清除坏死组织,修剪创面,以利引流通畅。高位肛瘘:沿外口切至齿线上0 5c m ,以上组织均用橡皮筋挂线,以下组织按低位肛瘘处理。检查手术区无出血点后,常规包扎固定。( 2 ) 术后创面处理:每日早晚或便后换药,每日2 次。换药前先做局部清洁,以l :50 0 0 高 锰酸钾溶液薰洗坐浴2 0m i n 。用消毒红油膏纱条填人创面中,至创面愈合。2 治疗结果疗效判定以全国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教材( 第六版) 制定的标准拟定。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2 1 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治愈率与愈合时间比较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均为9 例,治愈率分别为8 1 8 、9 0 o ,x 2 检验P o 0 5 ;治疗组治愈时间为( 1 8 6 9 1 ) 天,对照组为( 2 6 9 士1 0 6 )天,t 检验P o 0 5 ,提示,治疗组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 2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 ( A M C P ) 与最长收缩时问( A L C T ) 比较( 见附表)2 1 6 第三篇肛门疾病注:组间比较,。P O 0 5 ;组内比较,6 P O 0 5 。3 讨论3 1 主管拖线法临床应用的优点本术式通过管道脱腐来治疗单纯性肛瘘,遵循肛门生理解剖学特点,在不损伤肛门功能的前提下,处理内、外口和瘘管。局部创面小,组织损伤少,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且明显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同时保证了肛门功能的完整性,避免术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3 2 注意事项( 1 ) 准确寻找并清扩内口,视内口情况适当剪修搔刮之。( 2 ) 合理掌握拖线时间,一般为1 0 1 4 天,总以管壁化脱,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引流干净通畅为度。若拖线保留时间过短,则坏死组织和异物会残留于管腔,影响正常肉芽组织生长,使管腔难以愈合或愈后复发;而拖线保留时间过长,易造成异物刺激管壁,引起管壁纤维化、上皮化,亦影响管腔的适时愈合。( 3 ) 注意掌握适应证,对于管腔过大,管壁较厚,管道走行位置过高者,需配合其他手术方法。主管拖线法术式成本较低,操作亦比较简单,易于临床上推广。三、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术治疗 半马蹄形肛瘘的临床观察易进郭修田指导:陆金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 0 0 0 3 2 )关键词:肛瘘;半马蹄形;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术;切开引流术;疗效比较半马蹄形肛瘘临床难治愈,且病程周期长。 我科专题组自2 0 0 0 年1 月至2 0 0 2 年4 月对3 0 例半马蹄形舡瘘采用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方法, 并设切开引流对照组3 0 例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隧道式对拖线引漉组( 以下简称治疗组) 本组3 0 例。男性2 2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4 5 0 7 岁;病程2 个月5 年。其中前位半马蹄形肛瘘6 例,后位半马蹄形肛瘘2 4 例。外口最多为 2 个,外口距肛门缘最远达5c m 。1 2 切开引流组( 以下简称对照组)本组3 0 例。男性2 2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4 2 1 2 岁;病程1 个月3 年。其中前位半马蹄形肛瘘4 例,后位半马蹄形肛瘘2 6 例。 以上病例均按照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 第六版) 有关肛瘘的诊断标准诊断。2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病灶彻底清除。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肛瘘复发。3 治疗方法3 1 治疗组 所有病例术前作肛周及腔内B 超检查,初步探明瘘道及支管走向。术前排空大便,取膀胱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麻醉后,部分改用鞍麻。术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