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 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 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的道理,并初 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 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 重, 和睦相处”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画,你们想看吗?在观看动画的时候,请你注意动画中陶罐、铁罐的神态和语言,看完了请你说说陶罐 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件播放动画) 动画看完了,你能说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学生说感受)二、深入感知 1、找关键句,引入课文 确实是这样,你发现了吗?这个动画其实就是说了我们课文当中几个自然段,哪几 个呢?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 你找到了吗?(19 自然段) 是啊,你们看,最后陶罐怎么样了?(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他耷拉着脑袋,不再说 话了。 是啊 ,他沉默了。课文中是用哪句话来写陶罐沉默的?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2、为什么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呢?请你再读他们的对话,你能找出理由吗?为什么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能这样来说一说吗? 因为铁罐,所以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适机指导朗读: A、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你为什么这样读? 铁罐凭什么奚落陶罐?他有什么优势要来奚落陶罐? 请你再读!我们一起来读读。B、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更加蔑视陶罐了。谁也来读读这句话。 原来铁罐是那样的无理,怪不得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C、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 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谁和谁相提并论啊? 铁罐觉得陶罐能和他相提并论吗?为什么? 是呀,铁罐只看到了陶罐易碎的缺点,觉得陶罐没有资格和他相提并论。D、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 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觉得,和陶罐在一起,他感到羞耻。为什么呢? 铁罐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还是因为陶罐易碎,铁罐才这么口出狂言。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3、可是铁罐确实要比陶罐坚固,不容易破碎。 看来陶罐是比铁罐差呀,他确实很脆弱,是这样吗? (学生交流)你从陶罐的哪句话里看出来了! 重点对话:重点对话:“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 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乘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A、陶罐比铁罐差吗? 是的,不比铁罐差,而且他很有礼貌,很谦虚,谁再来读读? 铁罐曾奚落陶罐说他是懦弱的东西,你觉得陶罐懦弱吗? 我们一起来谦虚的、不懦弱的读读陶罐的话。B、盛东西不差就是陶罐唯一的长处吗?他还有什么长处? “再说” 陶罐的话还没说完,那你能想象一下,陶罐如果还有机会说下去,他会说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4、可是没等陶罐把话说完,铁罐就打断了陶罐的话,真是没礼貌。 他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话。 (课件出示,集体朗读)陶罐不理会铁罐是被铁罐的凶暴给吓住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和铁罐继续争论下去呢? 指导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从陶罐的这句话里,你又发现陶罐的什么优点了吗?陶罐其实并不比铁罐差,他也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他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心平 气和,真了不起,谁想读读他的话。你真是谦虚啊!其实你不比铁罐差,铁罐也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你能这样说,真了 不起。男孩子,让我们一起做一回了不起的陶罐吧!也许正是陶罐这种良好的心态和处世方式,他希望能够和铁罐和睦相处,他才不再 理会铁罐的吧!5、故事已经读完了,让我们一起伴随同学的朗读,再一次走进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吧!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三、了解结果 体会内涵 1、铁罐曾经口出狂言,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 么也不怕。 ” 真的是这样吗?请你接着往下读,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那陶罐呢?(学生说) 适时板书:成为文物、无影无踪成为了文物的陶罐有没有忘记当年和他一起的铁罐兄弟?他对人们说。 。 。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再一次感受陶罐的善良)面对着这样一个曾经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的铁罐子,陶罐子依然想着它,把它称为兄 弟,多么善良呀!让我们再来读读陶罐子的话语感受下它的高尚品质吧!三、体会悟理1、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一定有吧,让我们畅所欲言,说说 自己的想法。2、我想同学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陶罐和铁罐说吧,请你把他写下来吧。( )我想对你说:“( ) ” 是啊,不管是陶罐和铁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不易破碎,但也不易保存,陶 罐容易长期保存,但却很容易破碎。其实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那么在面对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说)用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四字成语来概括,就是“取长补短”。 你们还记得曾经我们学过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谚语吗,就是这个道理。 (课件出 示)三国演义你们一定看过吗?知道赤壁之战吗?当时的曹操兵强粮足,可谓三国演义你们一定看过吗?知道赤壁之战吗?当时的曹操兵强粮足,可谓“尺尺”也,然其也,然其 士卒皆北方人士,不服江南水土,终于被孙刘联军击败,丢盔弃甲于赤壁。孙刘联军只有士卒皆北方人士,不服江南水土,终于被孙刘联军击败,丢盔弃甲于赤壁。孙刘联军只有 五万之众,可谓五万之众,可谓“寸寸”也,然其利用天时地利之便,击退百万曹军,三国终成鼎足之势。也,然其利用天时地利之便,击退百万曹军,三国终成鼎足之势。请把这个成语和谚语写在语文书上,让它们永远伴随你!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7、陶罐 和 铁罐谦虚 傲慢 易碎 坚固成为文物 无影无踪取长补短我的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这篇课文文本价值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教材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并在课堂上抓住时机,进行良性的引导,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只是停留于文本的表面,这样的语文在感情的熏陶上是缺失的。在教学上,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观来体会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态度,相信学生从中以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有所感有所悟。然而,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如果能抓住恰当时机,抛砖引玉,引起学生自主的思考,对童话所昭示的寓意体会得会更深入一些。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感悟最多的还是铁罐的骄傲、自以为是和陶管的谦虚、善良。学生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以“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为关键,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引导的方向不够精确,引导的深度不够,学生的体验也停留在表面。如果学生在感受到铁罐的骄傲时,我能再多问一句“铁罐为什么会那样骄傲呢?”学生的思考的深度也就随之深入了。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