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20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一、和谐社会与一、和谐社会与“和谐喀什和谐喀什”中共喀什地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和谐喀什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喀什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谐喀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匀幌嗪托车母疽螅皇谴丛炝己梅够肪常蛟熘醒?SPAN lang=EN-US.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要求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求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达到活而有序。和谐喀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明法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保障人们在政治、法律、机会、权利以及在收入分配上的公平,逐步解决县市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二是稳定和谐。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落实党政负责人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制,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及社会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三是谅解宽容。牢固树立谅解宽容的意识,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和睦相助、友好向善的良好氛围。要努力实现“五个协调”: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社会总体的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逐步改善。2005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36 亿元,五年人均增长 12.87%,比九五时期高出 7.5 个百分比。地区财政收入五年累计达到 30.2 亿元,年均增长12.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55.7:13.6:30.7 调整到44.12:20.59:35.2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棉、林、畜四大基地初具规模,农民收入由2000 年的 1010 元增加到 1816 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工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五年引进项目 730 个,到位资金 58 亿元,工业增加值由 2000 年的 4.66 亿元增加到 11.1 亿元,年均增长 19%。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税收占地方税收总额的 47%。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 1.48 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累计 446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 18.3 亿元。经济实力的壮大,人民生活的富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喀什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期,全面实施了塔河流域综合治理、卡群电站、下坂地水利枢纽等一大批水利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目前,全地区环境总体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区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第二,注重教育和引导,谅解宽容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全区大兴学习之风,深入开展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调要在求深、求新、求实上下工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加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形成了“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在预防禽流感中,本着对人员负责的态度,积极筹措资金,协调人员,全力以赴抗击禽流感,充分展现了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喀什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开展“新时期喀什人精神”大讨论和以“立志、立德、立规、立业”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推动全社会逐渐形成谅解宽容的社会氛围。第三,加强社会管理,促进文明法治。大力推进依法治喀。地区成立了依法治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地区依法治喀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目前,全地区各级基本形成了党委统揽全局、各方共同推进的依法治喀工作格局。近年来,地委、行署根据自治区党委、人大的工作要求,废除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为依法行政提供保障。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推行持证上岗执法制度,健全行政处罚的实施和听证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第四,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全地区保持比较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近年来,喀什地区认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解决地县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看病难、打官司难和子女入学难等“四难”问题。积极实施了全民抗震安居工程、扩大与促进就业、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全民安康、治污保洁、农村防病改水、城乡防灾减灾等得民心工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认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保持稳定和谐。 二、当前打造和谐喀什所面临的问题二、当前打造和谐喀什所面临的问题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和谐喀什有较大差距。第一,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1)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 44.12:20.59:35.29,农业比重过大,工业发展滞后,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全国总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中级阶段,发达地区达到工业化中期最后阶段,有的地区更高一些,而我区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全国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3%,自治区达到 45.9%,而我区仅为20.59%。(2)农民人均收入低,2005 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3200 元,自治区达到 2445 元,而我们只有 1816 元,与自治区相差 629 元,与全国相差 1384 元,与疆内其他地州的差距也较大,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第二,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事业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深刻变化的要求。劳动者素质不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低。第三,建设和谐喀什的利益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期,征地拆迁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有些社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引发出一些群体性事件。第四,反分裂、反恐怖斗争仍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极少数立场不坚定,政治不合格的人混入党员干部队伍,与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同流合污。有些乡镇领导干部对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认识模糊,看不清“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侵蚀、渗透的严重危害,斗争不坚决。这些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成为建设和谐喀什进程中要解决的突出的问题。三、打造和谐喀什采取的主要措施三、打造和谐喀什采取的主要措施建设和谐喀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近 20 年来,喀什各级党政对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87 年提出了“打开西路”的发展思路,90 年代之后提出了“东联西出”、“商贸兴边”等发展思路,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完善。21 世纪初,喀什地委提出了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是喀什地委、行署历届领导班子发展思路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凝聚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智慧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和谐喀什的必然选择。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必须紧跟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大发展的前进步伐,紧连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和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安全大通道建设的大局,紧扣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着力“开辟大通道、打造大平台、建立大基地”。经过 10-20 年的不懈奋斗,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得到又快又好地发展,把喀什建成东联西出的出口加工基地、西进东销的集散基地和南疆西部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国家发展上的明显优势和较强影响力。打造和谐喀什,“十一五”是关键时期,必须在未来五年中有一个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才能实现到“十一五”末“七项指标翻番”的奋斗目标。即:到 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70 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突破 300 亿元,达到 13 亿元,实现比 2005 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5%以上,达到 13 亿元,实现翻一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3600 元以上,实现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30%,达到 44 亿元,实现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达到 140 亿元,实现翻一番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5 亿美元,实现翻三番;旅游人数达到 300 万、旅游收入 10 亿元,实现翻一番以上。(一一)做好做好“三农三农”工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个突破四个突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粮、棉、林、畜四大基地。以建设“吨粮田”为目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种粮的效益。棉花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路子。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大规模发展精品果园。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大户、养殖小区要向提升千家万户整体水平转变。设施农业要积极引导连片种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上来。二是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要实现突破。要大力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把喀什建成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基地。县乡要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从抓生产转到抓流通上来,大力扶持农村经纪人和组织各种农民协会,形成“一人种地九人卖,销售市场在国外”的格局。三是要在转移农村劳动力上实现突破。要举全区之力来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典型宣传,帮助农民转变封闭保守的陈旧观念,引导农民由季节向全年、由当地向区外、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