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是功能性概念,是系统在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而非实质性物质。而西方医学是“实证科学”,一切全是客观的、可视的、可触摸到的。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利弊,如何有机结合起来?用什么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促使中西医更快融合和渗透?我的导师千祖望先生在看病时扩大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将“望闻问切”四诊扩大为“望闻问切查”五诊,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借鉴这种方法,我个人认为,要有一种大的体系将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统括起来,这种体是符合自然规律、生命规律发展变化的。这种体系可以将中医药学作为一个摸板,将其理论、概念翻译成现代语言,譬如模糊理论、黑箱理论、自序组织等,从而运用现代方法将中医理论进行研究、完善、充实,真正将中医学发成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从丽指导具体的医疗工作。在这种指导下,用细胞的、分子生物的等各种现代化检测手段获取信息,将信息分析处理,冀望得出符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治疗方案。眼底病中医病名刍议李波李传课指导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4 1 0 0 0 7 )1 眼底病中医病名回顾眼底病是指视网膜、脉络膜、黄斑部、视神经等组织的疾病,包括炎症、变性、萎缩、血管阻塞、肿瘤、先天异常等。祖国医学对内障眼病是怎样命名的? 我们查阅了有关古典医籍,对眼底病的记载约有7 0 余种,其命名方式有以下几种:1 1 根据自觉症状命名。如自觉视物昏渺蒙昧不清,称视瞻昏渺。视物有带色阴影遮挡称视瞻有色。视一物有两物,称视一为二。诸如此种命名方法计有萤星满目、神光自现、电光夜照、视岐、视惑、目视一物为两侯、视物易形、视直如曲、视正反斜、视定反动、视赤如白、视物易色、视物颠倒、去雾移睛、蝇翅黑花、飞蝇散乱、蝇影飞越、目常见黑花、珠中气动、起坐生花、月色皆浓、目妄见、目昏等。1 2 根据病机命名。如阳衰不能抗阴之病,阴风障,肝虚雀目内障、肝虚目暗、肝风目暗内障等。1 3 根据自觉症状与时限命名。如目晨昏、目午昏、目夕昏、目常暮昏、午后昏蒙、黄昏不见、黑夜晴明等。1 4 取类比象命名。如雀目、雀盲、雀目内障、雀目昏睛、鸡盲、鸡蒙眼、高风雀目、高风雀目内障等。1 5 根据性别、年龄命名。如妊娠目病、产后目病、小儿青盲、老人目昏等。此外,还有根据视力下降幅度与速度命名的暴盲。根据眼瞳予黑白分明而视物不见的青盲等。2 眼底病中医病名现状近半个世纪以来,眼底病中医病名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仍沿用古代医籍病症名。如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一二版中医学院教材中医眼科掌讲义采用青盲、视蹭昏渺、视瞻有色、暴盲、云雾移睛等病症名。论述较为全面的,首推唐由之院长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以及1 9 8 5 年成都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眼科学,编写了妄见、视直如曲、视小为大、视大为小、视正反斜、视瞻有色、视物易色、视定若动、视物颠倒、神光自见、黑夜睛明、视一为二、暴盲、青盲、小儿青盲、肝虚雀目、高风雀目等。第二种情况仍用中医学病症名,但以症概病。如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四版教材,廖品正1 7 7 教授主编的五版教材以及祁宝玉教授主编的协编教材等,均用中医学病症名,但在有些病症名下概括西医学病名,如暴盲项下概括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脱离以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第三种情况全部采用西医学病名,再将此病类比中医学某个病症。如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三版眼科教材,李传课教授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眼科学等,均采用西医学病名,再在概说里说明此病属于或类似于中医学之病症。如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中医学之暴盲,中心性浆液性视冈膜脉络膜病变可概括在视瞻昏渺症内等。第四种情况拟创新的病名。如近年曾庆华主编的中医眼科学,将视网膜脱离称为视衣脱落暴盲,将视神经炎称为目暴盲,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称为络阻暴盲,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称为络损暴盲等。1 “ 7 5 此外,各种专业期刊发表的有关眼底病论文,绝大多数均用西医学病名,如金匮肾气丸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丹栀逍遥散治疗视神经萎缩,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等。3 眼底病中医病名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眼底病的中医病名面临着挑战。如果仍用自觉症状命名,可它不能反应疾病的性质与部位。因一种自觉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眼底病中,时至今日,许多现代仪器设备已引进了中医眼科,对眼底病的认识已远远超过了古代。我认为可以像期刊杂志报导的论文那样,全部采用西医学病名,这绝不是中医西化,在西医病名下,用中医理论阐述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这样不仅没有削弱中医,相反大大地发展了中医眼科学术。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