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聊斋俚曲曲牌的来源聊斋俚曲曲牌的来源聊斋俚曲曲牌的来源 一、前言聊斋俚曲的曲牌是用清代初年淄博地区民间流行的小曲。这些小曲曲调的来源,除了部分来自当时的民歌外,大部分见于明代流行的小曲,在南北曲中也多可找到同名的曲牌。本文选择几只聊斋俚曲常用的小曲曲牌,探讨它们同南北曲、明代小曲和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的关系,并对追寻聊斋俚曲音乐的遗响,提出建议。本文所用聊斋俚曲作品,据路大荒编聊斋俚曲集 (蒲松龄集第三、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新一版,按,原书断句凡不合曲律处,均重新断句标点) 。用以同聊斋俚曲做比较的资料,都是明代或清初(至康熙年间)的作品。所用资料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南北曲曲谱1、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三)收校点本,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清初沈自晋编广辑词隐先生增订南九宫谱 ,简称南词新谱(本文中用简称,下同) ,据王秋桂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三辑收影印本,台北:学生书局,1984。3、近代吴梅南北词简谱 ,写刻油印线装本。(二)明代戏曲选集中的小曲1、 新刻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 ,简称风月锦囊 ,明嘉靖癸丑(1553)詹氏进贤堂重刊本,据善本戏曲丛刊第四辑收影印本。2、 鼎雕昆池新调乐府八能奏锦 ,简称八能奏锦 ,明黄文华编,题“皇明万历新岁(元年,1573)爱日堂蔡正河梓行” ,据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收影印本。3、 新刻京板青阳时调词林一枝 ,简称词林一枝 ,明黄文华编,题“万历新岁(元年,1573)孟冬叶志元绣梓” ,据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收影印本。4、 鼎刻时兴滚调歌令玉谷新簧 ,简称玉谷新簧 ,题“吉州景居士”编,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书林刘次泉刊本,据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收影印本。5、 新锓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 ,简称徽池雅调 ,明熊稔寰编,题“燕石居主人刊梓” ,据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收影印本。6、 精锲汇编杂乐府新声雅调大明天下春 ,简称大明天下春 ,存残本,编者不详,明万历前期刊本,据(俄)李福清、 (中)李平编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收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三)明代及清初教派宝卷中的小曲1、 清源妙道忠孝二郎开山宝卷 ,简称二郎开山宝卷 ,编者不详,明黄天教宝卷,题“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 ”刊本。2、 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 ,简称普明宝卷 ,明李普明编,黄天教宝卷,万历二十七年(1599)刊本。3、 护国佑民伏魔宝卷 ,简称伏魔宝卷 ,明悟空编,黄天教宝卷,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本。4、 灵应泰山娘娘宝卷 ,简称泰山娘娘宝卷 ,明悟空编,黄天教宝卷,约编刊于伏魔宝卷后一两年内。5、 销释印空实际宝卷 ,简称印空实际宝卷 ,明明空编,无为教宝卷,明末刊本。6、 销释南无一承宗弥陀授记归家宝卷 ,简称授记归家宝卷 ,明末宝卷,编者、教派不详,今人过录本。7、 销释孟姜忠烈贞节贤良宝卷 ,简称孟姜忠烈宝卷 ,明末宝卷,编者、教派不详,明末刊清初递修本。8、 销释接续莲宗宝卷 ,简称接续莲宗宝卷 ,明末清初弓长编,大乘圆敦教宝卷,今人过录本。9、 销释木人开山宝卷 ,简称木人宝卷 ,明末清初弓长编,大乘圆敦教宝卷,清抄本。10、 福国镇宅灵应灶王宝卷 ,简称灵应灶王宝卷 ,清郭祥瑞编,教派不详,康熙年间刻本。11、 太上 玄宗科仪 ,编者不详,清 玄宗教宝卷,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本。二、耍孩儿耍孩儿是聊斋俚曲中使用最多的一只曲调,也是一只渊源甚古的曲调。其最初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由宋代市井中叫卖“摩喝乐” (一种小儿形玩具)的“叫卖声”发展而来。 “磨喝乐”是梵语 mahoraga 音译,即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之一摩目侯逻迦。唐宋时期,民间借其名的音译(或做“摩合罗” )为玩具名,并纳入“七夕”乞巧的民俗1。南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盛载,宋代瓦子中的歌曲有“叫声”一项,即“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2。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载北曲曲牌般涉调?耍孩儿,注云“即魔合罗”3,可知此调或即由模仿磨喝乐的叫卖声而来。另一种可能是来自宋代瓦子中的歌唱技艺“唱耍令” 、 “唱耍曲儿” 。这两种歌唱技艺实为一种, 都城纪胜 “瓦舍技艺”:“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本只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 ”4宋吴自牧梦粱录卷20“妓乐”:“但唱令曲小词,须是声音软美,与叫果子、唱耍令不犯腔一同也。 ”5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卷 6“诸色技艺人”载“唱耍令”艺人 15 人,其中“叶道”名下注“道情”二字6,而后世之唱道情多用耍孩儿曲。耍孩儿曲最早见于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卷一唱词有般射调?耍孩儿两首(举其一):萧萧败叶辞芳树,切切寒蝉会絮。淅零零疏雨滴梧桐,听哑哑雁归南浦。澄澄水印千江月,淅淅风筛一岸蒲。穷秋尽,千林如削,万木皆枯。7它们所属的宫调和句式词格同元代北曲耍孩儿相同,如太和正音谱所载耍孩儿曲例。它们的词格是:“七(韵) 、六(韵)、七、六(韵) 、七、七(韵) 、三(韵) 、四、四(韵) ” ,共九句。此调在北曲中较常用,可做小令,或用在正宫或中吕套曲内。另外,南曲中亦有耍孩儿,据南北词简谱 ,一属中吕宫过曲,词格为“七(韵) 、五、七(韵) 、二、七(韵) 、七(韵) 、六(韵) ”,七句;一为般涉调过曲,词格为“五(韵) 、三(韵) 、四、四(韵) 、七(韵) 、五、九(三六, 韵) ” ,七句,不常用。以上南北曲三种耍孩儿,宫调、词格都不一样,说明这一曲牌在元明之际的南北曲中已有不同的曲调。耍孩儿在明代是民间广泛流行的小曲。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 25“时尚小令”8中,已把它作为嘉靖以前(1622 前)的“时尚小令” ,故嘉靖万历间的戏曲选集中多选载此调的流行作品,如玉谷新簧卷一中层载“时兴各处讥妓耍孩儿歌” ;大明天下春卷 7 中层载“新增协韵耍儿”38 首。这些“时兴”的耍孩儿耍儿同南北曲的曲调、词格又不同。如大明天下春所收耍儿(第一首):临清姐儿赛莺莺,十分窈窕十分清。若还见了张君瑞,搂抱深深不做声。好轻轻,喜不胜,手段从来多慢经。玉谷新簧载“各处讥妓耍孩儿歌”与大明天下春载作品相同,词格均为“七(韵) 、七(韵) 、七、七(韵) 、三(韵) 、三(韵) 、七(韵) ” ,七句。在明清教派宝卷中耍孩儿也是最常用曲调之一, 二郎开山宝卷第 11 品耍孩儿(举其一):二郎爷笑盈盈,见大众甚虔诚,宣扬宝卷齐声诵。西来大意唪念好,善男信女尽成功,消灾延寿添吉庆。但愿众全忠全孝,风雨调大地春生(重) 。词格为“六(韵) 、六(韵) 、七(韵) ,七、七(韵) 、七(韵) ,七、七(韵) ” ,八句,其中一、二句都是“三、三”句式,也可改为七字句;末句结尾可重复;“一二三” 、 “四五六” 、 “七八”各句构成三个唱段。这是明清教派宝卷中耍孩儿调的常格。它有两种变体:一是在第二段后再重唱这一段,成为四段唱腔。如二郎开山卷第 13 品所唱耍孩儿(举其一):二郎爷非等闲,为甚么俺才传?二郎救母少宝卷。不是二郎常显化,西来大意不敢传,七珍八宝常对面。空王殿里二郎坐,细乐笙琴闹喧喧,金光围绕从空现。好一个无为妙法,二郎爷心中喜欢。泰山娘娘宝卷 “结经”部分的连环耍孩儿曲,在第二段后面重复歌唱了十几遍,形成所谓“连环” 。另一种变体在第三段:在第六句后插入一个三字句,重复第六段末句三字(顶真格) ,如伏魔宝卷第 5 品唱耍孩儿(其一):圣贤爷慧眼瞧,见大众把好学,人心举意天知道。未展真经先净手,炉中才把好香烧,吃穿只问龙天要。龙天要,命有时天佛加护,自然的自在逍遥。综观明代民间流行的小曲耍孩儿,词格与南北曲不同,也与产生于北方的教派宝卷中的耍孩儿不同。而聊斋俚曲的耍孩儿与教派宝卷中耍孩儿(常格)相同,基本上都是三段式的结构,如墙头记第一回第一首耍孩儿:一个母一个公,不怕雨不避风,为儿为女死活的挣。给他治下宅子地,还愁日后过的穷,挣钱来自己何曾用?到老来无人奉养,就和那牛马相同。从上述介绍可知,耍孩儿是一只古老的曲调。可是在聊斋俚曲俊夜叉中说, “这个曲儿,是用时兴的耍孩儿调儿编成” ;可知它同教派宝卷中的耍孩儿一样,是北方民间流行的“时兴”的耍孩儿小曲。三、罗江怨罗江怨在南词新谱中是南吕集曲,集香罗带一江风两曲,又名罗带风。所举曲例是一首散曲:香罗带恹恹病渐浓,谁来和哄?春思夏感秋又冬,满怀心事诉与天公也。一江风天有何私,不把我恩情送?恩多也是空,情多也是空,都做了南柯梦。第四句末加“也”是定格。谱中另收明初朱有火敦诚斋乐府曲例,并更名为楚江情,为“又一体” ,所集曲牌相同。唯香罗带曲又加“思量薄幸,全无志诚,今朝那搭花径行”三句。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时尚小令”载,罗江怨在嘉靖、隆庆间(15221572)已是流传南北的时尚小曲。 “万历新岁”的词林一枝所收“时尚楚歌”罗江怨如下(选一):纱窗外月正圆,洗手焚香祷告天,对天发下洪誓愿(重):一不为自己身单,二不为少吃无穿,三来不为家不办;为只为妙人儿我的心肝,阻隔在万水千山,万水千山难得见。告苍天早赐一阵神风便,把冤家吹到跟前,那时方显神明现。八能奏锦载“罗江怨歌” 、 摘锦奇音载“时尚浙腔罗江怨歌” ,与词林一枝所载作品相同,惟第三句末未注重复。教派宝卷中的罗江怨曲有多种形式。其常格与上述戏曲选集所载罗江怨基本相同,如明末孟姜忠烈宝卷第 10 分所唱:同行到家阑,同去拜尊年,同在佛前发弘愿。同修结良缘,同去上法舡,同来同去同想见。同开九叶莲,同去过玄关,同缘一会同方便。同将意马拴,同修下结果缘,同心共胆无间断(重) 。词格是“五(韵) 、五(韵) 、七(韵) ,五(韵) 、五(韵) 、七(韵) ,五(韵) 、五(韵) 、七(韵) ,五(韵) 、五(韵) 、七(韵,重) ” 。它是由“一二三”句重复唱四次,组成四个相同的唱段,末段末句重唱;每段一二句可押可不押韵;可加衬字,每段一二句或作“三三”的六字句。这种格式在许多教派宝卷中使用,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每曲中重复的段数不一,或将曲名改作红罗怨(“怨”字又作“院” ) 。如, 普明宝卷第 32 品、 泰山娘娘宝卷第 14 品所唱曲罗江怨是三段式;印空实际宝卷第 4 品、 灵应灶王宝卷第 2 品改名为红罗怨所唱是三段式, 授记归家宝卷第 19 品唱红罗怨是两段式。孟姜忠烈宝卷第 24 分唱罗江怨是另体:满眼儿泪泠泠,对庙神诉离情,如何不了生死病?青天可表见分明(也) 。佛。身虽在外,牵挂双亲,盼丈夫常把真经诵。奉圣去修因,无有贪嗔心,要相逢除非是来托梦(重) 。印空实际宝卷第 16 品所唱罗江怨5 曲,词格与此同,第4 句末“佛” ,可能是合唱佛号。这一体式的罗江怨同南吕?罗江怨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前面四句(即香罗带曲词。聊斋俚曲姑妇曲 慈悲曲 禳妒咒 富贵神仙 磨难曲中均用罗江怨,词格一致。看不出它们同南吕集曲罗江怨有什麽关系,而同孟姜忠烈宝卷等宝卷中三段或四段式、又称作红罗怨的罗江怨词格相同,只是聊斋俚曲加了不少衬字,句式句法都较灵活,每段的一二句基本不用五字句。如慈悲曲 “第一段是后娘气”所唱:见张讷人人伤痛,都说他家有后娘,孩折掇的不像样。道上行人笑老张,把乜孩子来交给了个鬼王,瘦的着人看不上。他心里一般的愁肠,又不能做个主义,而不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