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全球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银行卡基本概念银行卡基本概念银行卡(Bank Card) 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账卡和灵光卡等。因为各种银行卡都是塑料制成的,又用于存取款和转帐支付,所以又称之为“塑料货币”。银行卡包括贷记卡,即严格意义上的信用卡,是具有信贷信用功能、支付结算功能并具有循环信贷资格的支付卡;准贷记卡,是具备存款支付结算功能和信贷功能的支付卡;借记卡,是只具有存款支付功能而无信贷功能的支付卡。一般来说,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贷记卡是典型的银行信用卡。借记卡借记卡(DebitDebit cardcard):):借记卡是有商业银行发行的以存款或保证金为基础、只具有存款支付功能而无信贷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借记卡一般不涉及信贷关系,持卡用户实际上是在花自己的钱,即持卡人先行将货币资金存入发卡的商业银行,在商品经销商那里消费时只须刷卡而无须向经销商支付货教,其所消费的款项是由商业银行代为支付,但持卡人每次刷卡消费直接减少的是自己在商业银行存款账户里的资金。借记卡与贷记卡最主要的区别是借记卡不存在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持卡人只能使用自己在银行账户内的存款,因而不能超出存款额度范围透支消费。借记卡客观上极大地便利了那些不需要信用消费的客户持卡消费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了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存款交易的方法,同时也能够保证比持现金消费更加安全。借记卡的出现弥补了信用卡市场的空白,也受到了一般消费客户的欢迎,因此虽然借记卡较之贷记卡的问世晚了许多年,但其一出现就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近些年其发展速度更超过了贷记卡。贷记卡贷记卡/ /信用卡信用卡(CreditCredit cardcard):):贷记卡,即严格意义上的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信用卡机构发行的无需担保、无需保证金、以信用和借货关系为基础具有信贷信用功能、循环信贷资格的电子支付卡。贷记卡上一般都有特定的行业组织标志,如VISA、Master Card、American Express、Discover 等,在中国则为银联,为众多商户所共同接受,能够异地消费、跨行结算。贷记卡一般具有先消费后还款、可循环信贷的功能。还款一般有 30 天或者更长期限的免息期和一定的信用额度。贷记卡发卡银行发卡后所获得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息、刷卡佣金、年费、超额透支费、迟付费、现金提取手续费、余额转账费等。贷记卡的实质是为持卡人提供消赞信贷,即提供一个有明确信用额度的循环信贷账户,持卡人在所获得的信用额度内先行消费,一旦使用额度内消费的费用得到偿还,该信用额度叉重新恢复使用。(1 1) 信用卡的产生与发展信用卡的产生与发展:信用卡于 1915 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1950 年,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了,所幸的是饭店允许他记帐。由此麦克纳马拉产生设计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及具有支付功能的卡片的想法。于是他与其商业伙伴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 (Diners Club) ,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并发行了世纪上第一张以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来卡。1952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入发行信用卡的领域,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1959 年,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州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六十年代,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七十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有威士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 International)两大组织及美国运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American Express) 、大来信用证有限公司(Diners Club) 、JCB 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JCB)三家专业信用卡公司。在各地区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信用卡组织,如欧洲的 EUROPAY、我国的银联、台湾地区的联合信用卡中心等等。(2 2) 中国信用卡发展简述:中国信用卡发展简述:1978 年至 1993 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萌芽、起步阶段。从开始代理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实现发行自主品牌银行卡,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个阶段发生了两件对于我国银行产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是1979 年 12 月,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代理其信用卡业务,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开展银行卡业务;二是 1985 年 3 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 ,这是我国第一张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也是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此后,其他银行也纷纷开始发行自主品牌的银行卡。1994 年至 1996 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1995 年 3 月,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中国内地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信用卡。中国信用卡与国际接轨的序幕由此拉开。截至 2006 年底,绝大多数发卡银行都已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62”字头银联标准卡,银联标准卡发卡总量达 2.3 亿多张,其中仅 2006 年就新增银联标准卡 1.4 亿多张,占当年新发卡的比例已超过 70%,银联标准已真正成为民族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并成为国际银行卡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3 3) 全球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特点全球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特点. 品牌规模化品牌规模化美国信用卡产业的开创和发屉,带动了世界各国信用卡产业的形成,也推动了知名信用卡品牌在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扩张,使某一原为国内的信用卡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信用卡品牌,其中最为明显、突出的就是目前 VISA、Master Card、American Express、JCB、Diners5 大品牌及其网络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角落,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和覆盖面最为广泛的国际信用卡市场知名品牌。以美日品牌为例VISA 是田美国美洲银行最初发起成立的 NBI 信用卡公司更名、由国际上各银行会员组成的 VISA 国际信用卡组织。目前,作为银行联盟组织的 VISA 国际组织在全球的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 2 万多家会员机构和 500 多万家特约商户,发行带有 VISA 标志的信用卡数量 10 多亿张。截止 2002 年底,VISA 国际组织在美国、欧美、亚太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5%、30.4%、16 9%和 13.2%。Master Card 是由美国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组成的一个银行间信用卡协会而逐渐演变成为的一个跨国的、包罗世界各地财政机构的非牟利性协会组织,其会员包括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储蓄与贷款协会以及信贷合作社。目前,Master Card 组织的业务遍及世界 210 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机构的数量达到 25000 多家,全球发卡数量已近 7 亿张。American Express 为美国运通公司的信用卡品牌。自 1958 年美国运通公司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后,由于其信用卡能够为持卡人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使持卡人享有多项权益而备受瞩目,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受到热烈的欢迎,因而使该信用卡品牌能够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信用卡品牌。目前,American Express 卡在世界各地拥有的会员数量已经达到数千万,并被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户所接受。JCB 是日本于 1961 年成立的全国第一个信用卡专业公司,也是日本信用卡的象征性代表。jBC 的最大特点在于为持卡人提供优先、优质的服务,使持卡人在持卡消费的过程中获得享受。而正是由于这一点,使 jCB 在国际信用卡品牌的激烈竞争中后来居上,发展成为居世界第四位的国际信用卡品牌。目前,JCB 的全球性业务已经覆盖世界上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所发行的信用卡种类达到 5000 多种,发卡种类居全世界信用卡品牌之最。信用卡品牌走向国际,使某一品牌信用卡的发卡对象从本国公民延伸到外国居民,扩大了持卡消费的群体范围,同时又极大地扩展了品牌信用卡在全球范围内商户的数量,从而加大了品牌信用卡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增强了信用卡的全球通用性,因而也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了信用卡产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营活动全球化经营活动全球化信用卡品牌全球化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用卡产业链在全球的形成,即信用卡的经营活动、包括信用卡的发行、制卡以及应用技术的研发、高科技的应用等等同时也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首先,信用卡品牌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波澜壮阔的信息革命,包括以数字形式、而不是以实体形式表现信息的数字化革命、以光纤通讯为主体、卫星通讯、无线通讯为辅助的宽带化、综合化通讯技术广泛运用的通讯技术革命以及网络计算机技术被广泛运用到信用卡业务活动中、信息为人类共享的网络技术革命,这种信息革命最直接地使金融业受益,给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创造了充分、有利的条件。其次,随着信用卡品牌的全球化发展,一些信用卡组织、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信用卡组织需要在世界各地拓展自己的市场,在境外设置自己的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数据处理机构,于是,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向世界各国进军、在世界各地建立、形成自己的规模化产业结构成为信用卡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例如法国的 Gemplus 在全球就建有与信用卡产业有关工厂 16 个、研发中心 7 个,并在 37 个国家内建立了 44 个销售机构,共有近 8000 名员工。又比如,由我国某家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其背后的磁条就可能来自另一国家,其收单品牌又有可能来自第三国,而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则可能涉及多个国家。最后,信用卡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同时带动和促进了发卡机构与其他企业联合发卡,使信用卡业务涉足于各个领域、涉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与企业联合发卡始自于美国一些银行与美国汽车协会于1978 年共同发行的联合信用卡,而且这种联合发行的信用卡自发卡之初就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近些年来,随着信用卡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联合发卡的模式愈加受到信用卡组织的重视,并且成为一种信用卡业务拓展的潮流。由于联合发行的信用卡除具有银行信用卡的一般功能外,还可以提供很多个性化的服务,刺激和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给发卡机构和联合发卡的企业带来收益,因此这种信用卡的优越性一经得到认可,就以较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发展。. 产业标准规范化产业标准规范化信用卡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信用卡业务早已跨出一国疆界的范围,所带来的结果是某一品牌信用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发行、使用以及各国所发行的信用卡的互通互用,而与此相联系的信用卡产业链在垒球范围的形成也愈加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必须建立起规范的、统一的信用卡产业标准、信用卡管理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以确保全球范围内信用卡市场的规范性发展和信用卡品牌之间的良性竞争。为解决这一问题,VISA、Master Card 两大信用卡国际组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由于这两个信用卡国际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构筑了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垄断性收单网络,处于主导着全球信用卡产业的优势地位,因而也几乎垄断了全球信用卡产业标准以及信用卡运营规范、信用卡专利技术和信用卡资格认证权,同时这两个信用卡组织又利用其客观上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