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为加快“十二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根据全国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成效和经验一、成效和经验“十一五”期间,农垦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要求,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追溯项目”)为抓手,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为推动垦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主要成效(一)主要成效1.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质量追溯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质量追溯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围绕追溯项目建设,制定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四项制度,形成了前期资质把关、中期考核验收、后期标识管理的制度管理体系,明确了部、省、质检中心和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与分工,建立了农业部统一组织规划、省级主管部门协调指导、质量检测机构把关服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实施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按照制度要求,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标准制定加快推进,质量追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制定加快推进,质量追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以及谷物、水果、茶叶、畜肉、蔬菜、面粉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等 7 项行业标准,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与我国农产品生产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标准体系。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中质量关键点确定、追溯信息采集、追溯数据管理等内容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科学规范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3软件开发卓有成效,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成型。软件开发卓有成效,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成型。按照国际通行的“一步向前、一步向后”的追溯理念,开发建设了集农业生产档案管理、农产品物流管理、生产者责任管理于一体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开发建设了以短信、语音、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对追溯信息的通联通查,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与省级主管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密切配合,开发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系统,为丰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我部建立多层次追溯体系的要求,开发建设了农产品生产信息网上填报系统和生产者信息跟踪系统,以满足不同生产主体建立追溯系统的需要,有效扩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组建了部级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中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实行集中管理。“五个系统”和“一个中心”的有机结合,为不断健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4追溯规模逐步扩大,综合效益成效显著。追溯规模逐步扩大,综合效益成效显著。截至 2010 年底,共有 22 个省的 75 个农垦企业开展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系统建设,159 个企业建立了质量安全信息网上填报制度,可追溯农产品种类覆盖到谷物、蔬菜、水果、畜肉、禽肉、茶叶、面粉等 7 大类,养殖业追溯规模达 1500 万头(只),种植业追溯面积达 300 多万亩。通过业务指导、技术服务等形式,加强与地方农业部门的合作,带动了 25 个地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有效推广了可追溯理念,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工作的认知程度,树立了农垦优质安全农产品新形象,提高了可追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按照产品可追溯的要求,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落实生产责任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质量安全约束和保障机制;垦区主管部门、质量检测机构运用网上监管平台,实时了解可追溯农产品生产情况,及时指导可追溯企业消除生产隐患,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保障。20082010 年,农业部农垦局组织 7个部级质检中心,259 个企业的可追溯产品进行了 500 多批次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8%。(二)基本经验(二)基本经验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十一五”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多方效益,也积累了有益经验。1坚持追溯体系建设与质量监管相结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追溯体系建设与质量监管相结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将追溯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监测等项工作与追溯系统建设的紧密结合。通过建设工作,一方面规范了追溯体系建设内容、丰富追溯系统内涵,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园)创建、“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检测等多项工作的管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2坚持追溯体系建设与生产管理相融合,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坚持追溯体系建设与生产管理相融合,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发挥追溯系统面向产业链的优势,将追溯系统功能从产品生产全过程管理延伸到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设施管理等多个领域,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拓展到承包经营管理、农业成本核算、产供销管理等多个层面,推动农业生产由粗放化向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转变,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康发展。3.坚持追溯体系建设与市场开拓相衔接,不断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坚持追溯体系建设与市场开拓相衔接,不断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把市场需求作为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的内在动力,促进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通过不断强化管理,优化追溯系统,确保可追溯农产品可查询、可监管,另一方面将可追溯理念融入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各项工作中,树立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形象,将管理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增加了企业发展活力。4.坚持提高创新能力与夯实工作基础相协调,推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可持续发展坚持提高创新能力与夯实工作基础相协调,推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可持续发展。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的要求,加强企业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推进标准化生产,为追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系统建设过程中,重视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力,强化技术支撑、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扩大追溯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追溯产品的种类和规模范围,形成了追溯体系建设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机遇与挑战二、机遇与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内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可以对农产品从源头到市场实行全程监管,是落实责任、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速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停止生产,召回上市销售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对于含有禁用农药、兽药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停止销售并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2004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法制法规日趋完善,不仅明确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体系,也为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农产品实行可追溯管理提出了客观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更多的消费者将会希望了解到农产品的来龙去脉,以提升消费信心,这也为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提供了动力。三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为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无线宽带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数字标识技术的日渐成熟,扩大了在农产品物流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范围,使得追溯系统在操作上更加便捷、管理上更加有效,提高了可追溯管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四是农垦系统率先启动追溯项目建设,为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十一五”期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由试点探索阶段转入到系统化、规模化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实践已初步掌握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基本规律,在组织协调、技术研发、工作落实等方面形成一整套了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方法,为推动追溯工作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困难和挑战看,一是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农产品属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由于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形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比较突出,开展质量追溯的企业得不到有效的回报,使得部分企业积极性受挫。二是垦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集团化垦区、公司制企业组织化程度较高,产业规模较大,质量安全与经济发展紧密关联,迫切需要运用可追溯理念加强内部质量管控,保护产业健康发展;而也有一些农业标准化水平较低的垦区和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关键环节上,组织化程度低,无包装销售、非品牌化销售所占比重仍较大,影响了追溯制度全面推进。三是农业生产管理基础较弱。大部分企业现有生产管理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可追溯管理的要求,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各方面,存在着信息记录不准确、物流管理不到位等现象,规模化生产与精细化管理的矛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不利于追溯系统顺利实施。四是人才队伍仍很匮乏,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各领域的领军人才、技术骨干、操作能手等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手缺乏、能力不足、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追溯制度快速发展。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是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垦系统应抓住“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推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这一中心任务,以不断提升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工作目标,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基本要求,以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为基础,以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为支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提升能力,全面推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垦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1.政策支持,自主发展。政策支持,自主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带动企业加快追溯系统建设。企业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企业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追溯系统建设水平。2、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坚持把追溯体系建设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生产管理与质量追溯协调发展,按照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特点,以现代溯源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形成既能有效满足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又能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多元化追溯体系,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长效机制奠定基础。3、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以“菜篮子”、“米袋子”产品为重点,结合农垦优势产业、特色产品,选择管理基础好、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作为追溯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