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司决议纠纷案件裁判指引公司决议纠纷案件裁判指引 齐精智律师公司决议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纠纷。公司决议纠纷属 于商事纠纷,不同于民事纠纷。由于我国采民商合一的立法例,立法中客观存在着民法的商法化 和商法的民法化的现象。商事审判在价值取向与审判思路与民事审判 存在重大差异,商事审判侧重维护交易效率与交易安全以及程序正义, 民事审判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实质正义,更倾向保护弱势群体。一、公司为股东担保未经股东会决议,不影响担保效力。一、公司为股东担保未经股东会决议,不影响担保效力。实务要点:公司法第 16 条第 2 款“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 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宜理解为公司 内部控制管理的规定,不应以此作为评价合同效力的依据。案情简介:2006 年 4 月,实业公司为其股东实业集团向银行贷款 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及抵押担保。2008 年,因实业集团逾期未偿致诉。 实业公司以股东会担保决议的决议事项未经股东会同意为由主张 无效。法院认为:作为公司组织及公司行为当受公司法调整,同 时其以合同形式对外担保行为亦应受合同法及担保法制约。 案涉公司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因其并未超出平等商事主体间合同行 为范畴,故应首先从合同法相关规定出发进行评判。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 14 条规定“合同 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 ,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 定” 。 公司法第 16 条第 2 款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 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上述公司法规 定已然明确了其立法本意在于限制公司主体行为,防止公司实际控制 人或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小股东或其他债权人利益,故其实质是 内部控制程序,不能以此约束交易相对人,故此规定应理解为管理性 强制性规范。对违反该规范的,原则上不宜认定合同无效。另外,如 作为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认定将会降低交易效率和损害交易安全。譬如股东会何时召开,以何种形式召开,何人能代表股东表达真实意志, 均超出交易相对人判断和控制能力范围,如以违反股东决议程序而判 令合同无效,必将降低交易效率,同时亦给公司动辄以违反股东决议 主张合同无效的不诚信行为留下制度缺口,最终危害交易安全,不仅 有违商事行为的诚信规则,更有违公平正义。故案涉股东会担保决 议的决议事项未经实业公司股东会同意,亦不影响担保合同效力。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提字第 156 号“某银行与某 涂料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案” ,见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东港支 行与大连振邦氟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振邦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合同 纠纷案 (审判长宫邦友,审判员朱海年,代理审判员林海权) 。二、董事会决议被法院认定无效,不影响对外担保效力。二、董事会决议被法院认定无效,不影响对外担保效力。实务要点: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意思形 成属于公司内部事情,即使董事会和股东会决议被法院确认无效,亦 只是在公司内部发生效力,不影响其对外形成的法律关系效力。案情简介:2004 年,科技公司为热电公司向银行贷款提供连带责 任保证。嗣后在科技公司股东提起的诉讼中,生效判决确认科技公司 股东会、董事会作出对外担保的决议无效。另案生效刑事判决认定科 技公司副董事长杨某为该担保事宜收受热电公司行贿款 4 万元。法院认为:科技公司召开董事会形成决议,符合公司章程“董 事会作出决议,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规定。根据科技公司对 外担保公告中披露,该担保系充分考虑了本企业利益和担保事项可能 存在的风险后作出的决定。无证据表明签署董事会决议股东受杨某胁 迫,故杨某刑事犯罪并不影响案涉保证合同效力。科技公司为热电 公司提供担保出于真实意思表示,该真实意思形成属公司内部事情, 即使董事会和股东会决议被法院确认无效,亦只是在科技公司内部发 生效力,不影响其对外形成的法律关系效力。故判决科技公司应承担 本案担保责任。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二终字第 35 号“某银行与某科技 公司等保证合同纠纷案” ,见公司依法定程序作出的决议不得对抗善 意第三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陕县支行、三门峡惠能热点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 (审判长付金联,代理审判员李相波、梅 芳) 。三、股东会决议存在瑕疵,只要对外的表示行为不存在无效的情三、股东会决议存在瑕疵,只要对外的表示行为不存在无效的情 形,公司就应受其表示行为的制约。形,公司就应受其表示行为的制约。 裁判摘要:民商事法律关系中,公司作为行为主体实施法律行为 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司内部的意思形成阶段,通常表 现为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二是公司对外作出意思表示的阶段,通常 表现为公司对外签订的合同。出于保护善意第三人和维护交易安全的 考虑,在公司内部意思形成过程存在瑕疵的情况下,只要对外的表示 行为不存在无效的情形,公司就应受其表示行为的制约。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0)民提字第 48 号,本院认为: “2003 年 12 月 18 日科创公司与陈木高签订的入股协议书系科创 公司与该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应适用合同法的一般原则及 相关法律规定认定其效力。虽然科创公司 2003 年 12 月 16 日作出的股 东会决议部分无效,导致科创公司达成上述协议的意思存在瑕疵,但 作为合同相对方的陈木高并无审查科创公司意思形成过程的义务,科 创公司对外达成协议应受其表示行为的制约。 ”四、法院只审查股东会决议的程序及内容是否违法,不审查决议四、法院只审查股东会决议的程序及内容是否违法,不审查决议 所依据的事实是否属实、理由是否成立。所依据的事实是否属实、理由是否成立。裁判要旨;人民法院在审理公司决议撤销纠纷案件中应当审查以下 事项: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 程,以及决议内容是否违反公司章程。在未违反上述规定的前提下, 解聘总经理职务的决议所依据的事实是否属实,理由是否成立,不属 于司法审查的范围。现对与该裁判要点相关的问题进行说明。案情简介:1993 年的公司法对公司决议撤销之诉并无明确规定。 该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 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 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 ”该条对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公司决议 作了规定,但并未明确规定如何进行起诉,且对违反公司章程的公司 决议未作规定,没有相应的救济途径,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不一,有的不予立案,有的驳回起诉或驳回诉讼请求,有的判决公司决议无 效,有的判决撤销公司决议。2000 年 10 月 30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 (法发200026 号) ,将此类纠纷归入 公司决议侵害股东权纠纷案由中,明确法院应当受理此类案件。但毕 竟原有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股东的权利仍无法得到充分保障。2005 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对公司决议的不同瑕疵进行了区分,分为 公司决议无效和可撤销两类。第一款规定公司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 政法规的无效,第二款规定了公司决议可撤销的情形。公司法第二十 二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 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 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 60 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 相应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 (法发 200811 号)中第 249 种案由规定为“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 决议效力纠纷” ,又细分为:第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 效力确认纠纷。第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撤销纠纷。 2011 年 2 月 18 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 决定的通知(法201141 号) ,对上述案由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第 250 种案由规定为公司决议纠纷,又细分为:第一,公司决议效力确认 纠纷。第二,公司决议撤销纠纷。案件索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指导案例李建军诉上海佳动力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决议撤销纠纷案 。五、实际控制公司的股东虚构的公司股东会及其决议无效。五、实际控制公司的股东虚构的公司股东会及其决议无效。裁判摘要: 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股东会议并作出会议决议,应当依 照法律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进行。未经依法召开股东会议并作出会 议决议,而是由实际控制公司的股东虚构公司股东会议及其会议决议 的,即使该股东实际享有公司绝大多数的股份及相应的表决权,其个 人决策亦不能代替股东会决议的效力。在此情况下,其他股东申请确 认虚构的股东会议及其决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一审(生效裁判文书法院)认为:有限责 任公司的股东会议,应当由符合法律规定的召集人依照法律或公司章 程规定的程序,召集全体股东出席,并由符合法律规定的主持人主持 会议。股东会议需要对相关事项作出决议时,应由股东依照法律、公司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进行议决,达到法律、公司章程规 定的表决权比例时方可形成股东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东会对 变更公司章程内容、决定股权转让等事项作出决议,其实质是公司股 东通过参加股东会议行使股东权利、决定变更其自身与公司的民事法 律关系的过程,因此公司股东实际参与股东会议并作出真实意思表示, 是股东会议及其决议有效的必要条件。本案中,虽然被告万华享有被 告万华工贸公司的绝对多数的表决权,但并不意味着万华个人利用控 制公司的便利作出的个人决策过程就等同于召开了公司股东会议,也 不意味着万华个人的意志即可代替股东会决议的效力。根据本案事实, 不能认定 2004 年 4 月 6 日万华工贸公司实际召开了股东会,更不能认 定就该次会议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股东会决议。万华工贸公司据以决定 办理公司变更登记、股权转让等事项的所谓“股东会决议” ,是当时该 公司的控制人万华所虚构,实际上并不存在,因而当然不能产生法律 效力。 案件索引:2007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张艳娟诉江苏万华工贸发展 有限公司、万华、吴亮亮、毛建伟股东纠纷案六、未经股东会决议同意,股东无权请求公司分配红利。六、未经股东会决议同意,股东无权请求公司分配红利。最高法院判决的核心观点:公司是否分配利润以及分配多少利润 属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决策权范畴,法院不予干预。所以,在公司董 事会、股东会未就公司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决议之前,公司股东直接向 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缺乏法律依据,法院不予 支持。简介: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思维公司成立以来,盈利 丰厚,截止 2004 年底,思维公司未分配利润已有 1 亿元以上,但公司 成立以来至今没有向股东分红。思维公司有巨额利润而长期拒不向股 东分配,违反了公司法规定,特别是在股东之间发生纠纷时,长期不 分配利润损害了占股比例小的股东的利益。故公司股东胡克可以通过 诉讼要求公司分配利润,思维公司依法应向股东胡克分红。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在公司董事会、股东会未就公司利润分 配方案进行决议之前,公司股东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公司向 股东分配利润缺乏法律依据。因此,本案中在思维公司董事会、股东会未就公司利润分配作出决议之前,胡克以股东身份直接向人民法院 起诉请求分配公司利润,其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由于公司是否分 配利润以及分配多少利润属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决策权范畴,原审判 决认定思维公司有巨额利润而长期拒不向股东分配损害了占股比例较 小的股东的利益,并据此迳行判决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不符合公司 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应当予以纠正。参考案例: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与胡克公司盈余分配纠 纷案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06)民二终字第 110 号。七、股东就股东会决议已经议决事项向法院起诉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