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此研究的详细结果,我们将另文报告。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S A R S 临床观察和体会康静陈恒雯剐仲云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摘要二O o 三年三月初我院收治山西省第一例输入型S A R S 患者之前,中医科即在预防工作中走在前列。随着疫情发展,在临床治疗中较早介入中医,在早期6 3 倒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对比中,辨证分为以发热为主型和以喘憋为主型,并施以不同方剂增减,统计结果显示,在平均退热时 间上,中西医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2 天,差异显著( P 0 0 5 ) ;全身中毒症状积分中西医治疗组明显降低,以治疗后第二周最突出( P 0 0 1 ) ;肺部X - 光观察结果显示治疗2 1 天,中西医治疗组 肺部阴影吸收率为8 2 5 ( 3 7 例) ,对照组为5 1 ( 1 9 例)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 ) ,同时明显减少整个疗程中激素用量,减轻临床常见副作用。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S A R S 显示出卓越优势。同时从中医理论角度认识,探究s A R S 的病因病机研制“益气宣肺解毒汤”用于特殊人群的预防,亦 收到良好效应。美键词:S A R S 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二o o 三年三月初我院收治山西省第一例输入型S A R S 患者之前,中医科即在预防工作中走在前列,随着疫情发展,我们进一步发挥中医中药之优势,参与治疗确诊非典型肺炎患者,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激素用量、减轻临床常见副作用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确诊S A R S 的住院病人6 3 例,其中男性2 9 例,女性3 4 例,年龄1 8 5 5 岁,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分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 0 例,基础治疗:激素+ 抗病毒药+ 抗生素+ 免疫增强剂。中西医治疗组4 3 例,治疗早期即伍用中药。根据临床辨证又将4 3 例患者分为发热为主型和喘憋为主型,其中: 1 发热为主型2 8 例病机:疫毒侵肺、湿遏热阻 临床表现:发热为主或恶寒、咳嗽少痰、头痛、周身酸痛、气短乏力、舌边尖红、薄白苔或薄黄苔、脉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疏风宣肺处方:银花1 0 9 ,连翘1 0 9 ,黄芩1 0 9 ,苏叶1 0 9 ,石膏1 2 9 ,太子参1 5 9 ,麻黄1 0 9 ,杏仁1 0 9 ,郁金1 0 9 ,柴胡1 0 9 0 2 喘憋为主型1 5 例病机:气虚血瘀、湿毒壅肺临床表现:胸闷气短、喘憋汗出或咳嗽频繁、口唇紫绀或发热、困倦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暗、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治法:益气化瘀、清热解毒。处方:西洋参1 0 9 ,三七参1 0 9 麦冬1 0 9 ,葶苈子1 0 9 ,。8 9 黄芩1 0 9 ,瓜萎1 5 9 ,郁金1 0 9 ,枇杷叶1 0 9 ,川贝1 0 9 ,地龙1 0 9 ,丹参1 0 9 ,鱼腥草1 0 9 。 观察项目:1 退热时间平均值( 入院至体温正常时间) ;2 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头痛、关节痛或全身酸痛等) 且进行症状积分; 3 肺部X - 光阴影吸收率;4 激素用量及临床常见副作用的出现情况。二、结果1 缩短平均发热时间中西医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5 5 天,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7 5 天, 中西医治疗组较对照组退热时间平均缩短2 天,差异显著( P 0 0 5 ) 。2 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对中西医治疗组( 4 3 例) 与对照组 2 0 例) 患者中毒症状积分,将入 院时与治疗第7 天、第1 4 天、2 1 天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全身中毒症状积 分明显降低,以第二周最突出( P 0 0 1 ) 。3 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患者2 l 天肺部x _ 光观察结果为中西医治疗组肺部阴影吸收率为 8 2 5 ( 3 7 例) ,对照组为5 1 ( 1 9 例)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 ) 。4 减少激素用量、减轻临床常见到作用对比显示,整个疗程中甲基强的松龙的用量中西医疗组平均为2 0 5 1 6 0 m g ,对照组为2 8 7 2 6 5 m g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 疗可加快激素减量,进而减少激素用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继发真菌感染情况,中西医结合组5例,对照组7 例,结果显示中西结合治疗对于减少应用激素以后继发真菌感染具有其优势。三、讨论S A R S 传染性强、发病快、变化多,从西医角度认识,其病原体为冠状病毒,但究其发病过程、致病机制仍未有明确认识,预防性疫苗进入临床还需一段时问。从广东省到山西及全国部分地 区疫情分析,从中医学观点看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1 外感疾病流行必须先知天时“天人相应天人和一”是中医首要的观念,在外感病上尤其是不可忽视。其一: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标志春三月的开始,中医认为春三月为阳气生化之时,其风气当令,气候往往“善行箍数变”,且此时人体的阳气逐渐转旺,自然界的气候也由寒转温,所以内外相舍, 则春季的外感病多为风温或者春温。其二:今年的春节恰在立春的前几日,人们多进膏梁厚味,暴饮暴食,易使体内积湿留热。内径所谓“阳气者烦劳则热,c 膏梁厚昧,足生大疗”即是此意。这种情况恰与春节的时令气 候相合,会造成体内的阳热偏旺之势。其三:去年冬季整个北半球天气之严寒是1 0 多年少有的,北方大雪连绵,南方寒凉少雨,立 春以后广东沿海一带依旧寒气不退,冬至后兰月。眷三月的温和之气依然“至而不至”。春三月里毕竟风气当令、阳气欲升,这一时令的大趋势反为寒邪所蔽,则阳气欲升而不能升。于是两相交争,天气忽冷忽热,反复凭常,这就大大增加了今春外感病的流行机会。随着时令的变化,人们已经处在了“腠理开泄”之时,易感受外寒为病,加之人们湿热留积于体内,很可能出现 外寒内热的病机特点一2 知时以求已,阴平阳秘是预防之本人类的健康受着两方面规律的支配,其一是自然界的大规律,其二是自身有机整体的生存规律。在自然界气候反常的情况下,加强自我保护,维持自身机能平衡、稳定,中医认为这正是“天人相应”思想在预防外感病上的真正体现。患非典型肺炎的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可以抗病于外,这充分说明人体自我防病挽病的内在能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前提下,采用各种药物预防措施,从某种角度上讲其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使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以提高自我防病抗病的能力是不9 0 可忽视的。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使身体“不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则,人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旺盛,保持动态平衡的健康水平;再则要有较强的与天地自然相应的意识,每时都不可忽视“节饮食,慎起居,适寒温”的养生原则,不给病邪留下乘机而人的空隙。在病疫流 行时,上述则尤为关键。针对以上所讲“外寒内热”的发病特点,只要人们可以做到“节饮食”少吃膏粱厚昧之品,不使体内积湿热太过;“慎起居”注意劳逸适度,勿使正气耗伤太多,或使阳气烦劳太甚; “适寒温”注意气候冷热变化而随时增减衣服,并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寒温适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邪乘机而入的机会。至于素体虚弱、多病之人,当然应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才 好。不论男女老幼即使在自身健康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人的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协调,都是可以预防疾病而把自己稳定在健康之群当中的。中医非常重视病人大小便的通畅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自身新陈代谢的基本正常。基于“外寒内热”的病机特点,大量饮用白开水,以使体内的积湿留热及时排出体外, 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3 S A R S 有着极强的传染性,而且存在一定的病死率,预防工作尤显重要。对于可能接触S A P S 的人群、医护人员及年老体弱者,采取一定中药预防势在必行。我们通过对以往数年“疫疠邪气”流行情况总结回顾及中医中药预防有效处方的筛选改进,根据今年北方气候特点制定出以“益气宣肺解毒”为治疗原则的预防中药,配制出“益气宜肺解毒汤”,该方辛凉微甘、调理脏腑、益气强身、宣肺利咽、散风解毒、提高人体免疫力、抵御外邪侵入人体。此方每天一剂五天一疗程,使用达7 0 万人,临床束发现恶心、呕吐、过敏、中毒等副作用。大量的资料总结工作仍在进行当中。4 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S A R S 病原体不仅主要侵犯肺组织,同时对淋巴免疫系统、心 肌、肾脏、肝脏也具有损害作用,属全身性免疫系统损坏性疾病。中医学来看这种病当属瘟疫论中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闯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疠之毒引发、从口鼻而入,有潜伏期,属邪从内发,可达表攻里,非伤寒邪从毛窍而人之热病,而属热毒犯肺伤正,病急而严重,变化迅速急迫,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初期当见发热、头身痛、热势持续、干咳少痰、乏力或腹泻,纳呆、 恶心,脉滑数,舌苔白或白腻。常可见x 一光有片状或斑片状浸润,白细胞正常或下降。病情进展可见胸闷气急,呼吸迫促,甚则每分钟呼吸3 0 次以上。出现低氧血症,氧饱和度降低,血氧分压低于正常;病人再进则伤及肺气,瘟疫扰心伤肺而可能瘀毒内蕴,气阴两伤,血瘀痰阻。出现呼吸窘迫征,可能累及他脏,使正衰邪实多脏受累,气脱身亡。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治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注意疾病在不同人身上,不同疾病阶段的个体 化特点。视患者邪正情况的不同选择宜邪、解毒、清热、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祛湿、泻肺、化浊、养阴、益气、降逆、活血、健脾、和胃不同方法治疗,并随证加减。通过前述关于S A R S 早期中医介入治疗临床资料的观察对比总结也证实,应用辨证论治在S A P S 治疗中疗效确切、显著。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改善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激素用量。减轻临床常见副作用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优势。从而也缩短了病程,降低了轻症患者向重症的转归率,缩减了医疗费用支出。在S A R S 治疗中,中医中药治疗作用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9 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