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习惯的探索与养成健康心理习惯的探索与养成泽州职业中学泽州职业中学 樊会珍樊会珍健康心理习惯的探索与养成健康心理习惯的探索与养成泽州职业中学 樊会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人类社会培养和造就具备现代人基本素质的人。所谓现代人基本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应当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因而我认为一所中学的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应当解释为:通过对班集体的塑造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初步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关于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站在战略的高度讲过:“一个民族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就不可能取得发展,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鉴于这一认识,我将班集体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愿与对此感兴趣的同仁们交流。一、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确定工作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应当是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在众多标准中较赞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尔米杜卡提出的标准:(1)力求自我的成长(2)能客观地看待自己(3)有生活的能力(4)有与他人建立和睦关系的能力(5)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的获得(6)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的爱对上述 6 条标准我的心理解为:(1)具有上进心(2)能自尊、自爱、自信(3)能有一定程度的自立(4)能与他人健康地良好地交往(5)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成绩(6)有“利他”意识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行为二、根据行为科学理论确定工作方略: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在班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采取团体辅导为主,个人辅导为辅的工作策略。这是因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揭示人类行为规律时说:改变某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团体讨论形成集体共识,从而对个人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改变团体的行为观念进而改变个人。实践证明,团体辅导在班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再辅以个人辅导的话,工作成效则更为显著。三、班集体建设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具体实施与分析:1、 “力求自我的成长具有上进心” 。这条标准的实现,最适宜团体辅导,而且大团体班级最有效。这是因为人类行为的从众性决定的。人的行为很容易受行为环境的暗示,即个体行为总是向群体行为趋同。如果行为环境是不思进取的,那么环境中的行为个体也很难保证持久性的进取意识。例如,学习方面的上进心养成教育中,我最初只是出于对个别学生的关心,而对他们施以个别谈心式的辅导,对班级并未进行相关的引导、教育,结果发现由于环境因素,这几位学生的上进心并不能持久。当我将同一辅导内容扩大到班级时,并辅以相关的各种集体活动来改善学习环境,结果发现原来的几个学生的上进心有明显强化,并且持久性也增长了许多。再利用这几个学生为典范建立激励机制,则又十分有效地强化了班集体的上进心,使得教育工作不仅有效而且还扩大了受惠面。2、 “能客观看待自己自尊、自爱、自信” 。这条 标准的实现,适宜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结合的原则。我认为“客观地看待自己”并不单纯是自我评价问题,实际上更多地牵涉到对社会认同的感知问题。因为人类行为的社会性模式就决定了个人不可能建立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行为模式。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自己的问题上,始终强调人类行为的社会性。在集体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班级对他的认同程度,在此基础上,对个别行为心理极端化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加以引导教育。例如:我在处理一个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从不顾及他人利益,自我表现意识过强的个案时,在采取常规的团体帮助,个别谈心,学校与家庭双方工作等方法不见效的情况下,曾用过控制周围环境的办法,使处理对象明显感觉到周围环境对他不良的极端行为的鄙视和冷落,从而被迫收殓不良行为,一段时间后再加以引导教育,最终潜移默化地转变了处理对象的行为。这种处理方法反向实施则可以解决因怯懦羞涩而造成心理闭锁的个字案。3、 “有生活的能力能有一定程度的自立” 。我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基于对教育心理学中适当的焦虑可以激发或唤醒对象的行为动机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在教育策略的选择上采取了先是团体辅导的环境中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立能力的需要,然后再对个体对象提供必要的帮助与辅导,同时伴以善意的嘲笑以强化辅导对象的自立的需发,反复实践,交互影响,从而使辅导对象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立的方案。例如,我所面临的学生绝大多数家境条件较好,家长出于种种原因用知识学习来隔绝了学生与生活的接触,造成学生几乎没有处理生活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此,我有意当众揭他们的短,并有意寻找一些年龄小但生活能力较强的特例来刺激他们,从而激起他们一定的生活自立需要。当遇有损坏公物或需学生外出独立处理班级活动事宜等需要当事人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生活突发事件的情境时,则面对束手无措的当事人一方面善意挖苦他们的无能,一方面积极热情地引导他们想办法应对眼前的事件,最终让他们在体会到“独立”成功解决“难解”的喜悦的同时,不仅学到自立的经验更感受到自立的需要,天长日久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立。4、 “有与他人建立和睦关系的能力能与他人健康地良好地交往” 。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关键要把握好民主的工作原则。这条目标内容复杂,头绪繁多,这里只论述一般交往问题。由于当前学龄段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故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以自我为中心,环境直协调能力差,行为易极端化的特殊群落。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进行“民主建设” ,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被误解。我采用的是“相对民主与集体原则” ,同时强调教师本人的行为示范作用。例如,我在班级中反复教育强调“民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一原则,并以当代人类社会的管理机制和原理佐证这一观点。进而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环境中鼓励师生间争辨与平等交往的同时,亦在师生履行管理与协调职责时强调师生行为的共同服从与集体原则,从而培养学生与社会的和睦交往能力。此外就个人之间的和睦交往问题,我则在与学生小范围或个别交流时,始终在学生面前展示出自内心的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的个性行为,同时也强调公众利益不可侵犯原则,以此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社会行为意识,教育效果非常好。5、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方面,我则主要采取在班级开展学法辅导工作,利用现成的学法辅导教材教给学生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学法选择思路,同时进行必须的学法落实督查。另外,设立班级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开展学习竞赛,鼓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树立赶超帮学的模范,对不能主动配合良好学习品质养成教育的学生,则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实例(结合当前实际)等等材料晓以利害,以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动之以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配合教育工作。6、 “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的爱” 。为达到一标准我除一般的做法外,更多的是从历史的、政治的角度教育学生认识“爱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灾难性打击的战争,其根源则在于人类未能很好地贯穿爱心教育;强调残虐性畸形人格的形成根源,也在于缺乏爱心和对一切生命的同情心。另外从信息产生化的角度阐述“爱心”是人类协同行为的基础,也是信息产生化的前提。从而使学生将“关心”的眼界,不仅仅停留在眼前的同伴、家人、老师等较狭隘的界面水准上,而能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社会交往行为,以建立更可靠的良好的社会行为意识。经过上述诸方面的工作努力,历经数年之后,我所带的班集体,绝大多数成员均初步达到了奥尔米杜卡健康标准,其社会行为及意识均较一般班级的学生为良好。当然,有些特殊的个案是不能如上一概而论的,这里限于篇幅不便展开一一论述。总之,只要教育工作能遵循科学原则,排除对违背教育规律的行政干预的盲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