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t 瘀阻于肺的气促、炎性渗出等;( 4 ) 患者初期之所以感邪受传染发病,是因为先有正气不足,邪乃干之,感受毒邪之后,热、毒、湿使正气更损,为内因外因共同导致的结果。本病病因涉及戾气、湿、瘀、毒、虚,病位在肺,涉及脾胃,病机以卫气同病、湿热毒瘀阻遏中上二焦、易耗损肺脾之气、部分伤阴为特点。根据上述病机,治疗上初期给以清热解毒达邪,化湿,结合伏湿特点自始至终注意利湿渗湿使邪有去路,邪入气分,则注重清热解毒与利湿渗湿,活血化瘀并举;后期注重增强正气,益气养阴,因势利导。扶正驱邪。本侧效果满意。( 1 ) 发热至退热仅用5 天,比之同类病患者,退热较快;( 2 ) 症状改善快,整体调理后,较之同类病人,纳食改普,胃气未受影响:( 3 ) 菲典型肺炎一般规律可分为早期、中期、极期( 高峰期) 、恢复期。早期属于湿热遏阻,卫气同病;中期分属湿热蕴毒、邪伏膜原、邪阻少阳:极期的表现为湿热毒盛,壅塞肺气,且易耗气伤阴,瘀血内阻;恢复期属于正虚邪恋,夹漫夹瘀。本病易于传变,变证多端,较为凶险,不一定遵循卫气营血的表里次序传变。而本例经过治疗后,从早、中期即开始截断其传变,自1 4 日入院时发热,至1 9 日热退,期间症状有由气分而解之势,并很快进入了恢复期,益气养阴而愈。中医辨证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临床体会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1 0 0 0 5 3 )胡东鹏苏浩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台征( 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d r o m e ,S A R S ) ,是指目前认为由冠状病毒变异体引起的、自2 0 0 2 年1 1 月以来在全世界3 0 多个国家和地区爆发流行的、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于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青壮年( 2 0 5 0 岁) 高发,约占发病总人数的8 0 ,全球范围内S A R S 病例的死亡率约为4 。潜伏期1 2 周,最长达2 1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全身酸痛、胸闷气促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衰竭、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笔者于2 0 0 3 年4 月北京S A R S 疫情高峰时期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第一批赴北京胸科医院抗S A R S 医疗队,对4 8 名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3 名病危及l O 名病重患者转危为安,除名病危患者转入中日友好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4 7 名患者均已康复出院。现将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I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医病名认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无对应病名究其以发热为主,有强烈的传染性及流行性的特点,应属中医温病的温疫病范畴为温热性质的一类疫病。说文中说:“疫,民皆病也”:明末医家吴又可编著的温疫论是我国第一步论述温疫因证脉治的专著,其中指出:“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一1 6 5 即病。”区别于不具传染性或传染性小。呈散在发生的一般性温病。2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从S A R S 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基本可分为五期,即初期、中期、极期、末期、恢复期。其中医辨治亦可遵循温病的卫气营血传遍规律进行辨证论治。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治疗大法为:“卫之后方可言气,营之后方可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临床应用。效验显著。2 1 初期在卫,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泻热、清热解毒S A R S 病初期,邪在肺卫。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口渴、无汗或少汗、乏力、周身酸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T 3 7 3 9 “ C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绝对值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绝对值降低。胸片示正常或肺纹理增多,血气分析正常。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卫阳之气宣发受阻,郁而发热:卫气被郁,开合失司而恶寒t 发热重,恶寒轻,热重则汗出、口渴;肺失清肃,逆气而咳,邪客机体则出现乏力、周身酸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为温疫邪气位于卫表之象。治疗当以“在卫汗之可也”,予以辛凉轻清疏解、清热解毒之法。方药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和千金苇茎汤加减。病案1 :樊某某,男性,2 1 岁,建筑工人。主因“发热4 日”就诊于积水潭医院,伴周身酸痛乏力,无咳嗽,体温最高达3 9 ,曾与S A R S 患者同室居住,查血常规:W B C 3 2 1 0 9 几,N 6 1 6 。胸片:两下肺纹理增粗。血气分析正常。经应用抗炎治疗无效。确诊为S A R S 转入我区。入院时患者仍发热,体温3 8 “ C ,周身酸痛乏力,咳嗽,少痰。纳食二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诊断:S A R S ( 轻型) ,中医辨证属S A P S 病初期,邪在肺卫,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泻热、清热解毒之法。方药:银花1 2 9 连翘1 2 9 竹叶1 0 9 荆芬1 2 9 牛蒡子1 2 9 桔梗1 0 9 生甘草6 9 芦根2 0 9 桑白皮1 2 9 薏苡仁2 0 9 冬瓜仁1 2 9 桃仁1 0 9 茯苓1 2 9 浙贝1 0 9 薄荷6 9 鲜藿香1 0 9 鲜佩兰1 0 9 ,5 剂,水煎1 5 0 m 1 ,日3 服。同时予以5 葡萄糖2 5 0 m l 加醒脑静3 0 m l d 静脉滴注,每日1 次。3 日后热退,5 目后咳减,周身酸痛乏力缓解。上方取效,原方5 剂继服,微腹泻,日2 次,无腹痛,体温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停前方,予以养阴清肺健脾之法:银花1 2 9 连翘1 2 9 杏仁1 0 9 炙甘草6 9 竹叶1 0 9 麦冬1 2 9 炒白术1 0 9 车前子1 0 9 通革6 9 厚朴1 0 9 黄芩1 2 9 丹参1 5 9 。5 剂后咳止,二便调,查血常规正常,胸片:两肺纹理略重。痊愈择臼出院。2 2 中期在气,治以清热解毒、宣肺泻热止咳S A R S 病中期,邪在气分。临床表现为:高热、时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冷饮、乏力、周身酸痛、干咳频频、少痰、胸闷气促,舌红苔白欠润,脉数滑有力。体温驰张,3 9 4 1;自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正常。胸片示:两肺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网状样改变。邪入气分,气分热盛正邪相争剧烈而至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冷饮;邪热壅肺,肺气宣降失常,熟迫津出,津液内竭,故时汗出,千咳频频、少痰、胸闷气促;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温热化火,耗气伤津,故乏力、周身酸痛:舌红苔白欠润。脉数滑有力为温邪热盛气分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宣肺1 6 6 泻热止咳之法,方药可选麻杏石甘汤、白虎汤、麻杏二三汤、黄连解毒汤、定喘汤及升降散、千金苇茎汤、泽漆汤加减。病例2 :王某某,男性,2 4 岁,人民医院洗衣房临时工。主因“发热、咳嗽7 天”入院,入院时症见:高热、时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冷饮、咳嗽、咯白痰,时胸闷气促,无乏力、周身酸痛,舌红苔白少而干,脉滑。体温最高达4 0 “ C ,血常规:W B C :5 2 X1 0 9 几、N :7 8 、L :2 6 ,血气分析:p H :7 4 3 、P 0 2 7 3 m r a H g 、P C O z 3 4 m m H g 胸片:左上肺可见大片状模糊阴影,边界不清。监测S p 0 2 9 0 。诊断:S A R S ( 重型) ,中医辨证S A R S 病中期,邪在气分,治以清热解毒、宣肺泻热止咳之法。方药:麻黄6 9 杏仁l O g 生石膏( 先煎) 3 0 9 知母l o g 苏子l O g 莱菔子1 2 9 陈皮6 9 桑白皮1 2 9 芦根2 0 9 黄芩l O g 葶苈予l O g 泽漆l O g 矮地茶1 5 9 半夏l o g 浙贝l o g 甘草6 9 。5 剂,水煎1 5 0 m l ,日二服。同时予以5 颟萄糖2 5 0 m i加醒脑静3 0 m l 静脉滴注,每日1 次,鱼腥草注射液1 0 0m l 静脉滴注,每日2 次。5 日后热减,体温在3 7 3 8 “ C 之间,仍咳,大便干,3 日未下舌脉同前。邪气势减、羁留气分阳明,前方去知母l O g 、苏予l O g 、莱菔子1 2 9 、陈皮6 9 ,加用僵蚕l O g 、片姜黄l O g ,蝉衣6 舢生军8 9 加强宣肺泻热止咳之力,续5 剂大便下,体温正常,咳减,后以竹叶石膏汤与益雷汤加减并静脉滴注生脉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调理而愈。血常规:1 5 6 1 0 9 L 、N :7 5 6 、L :2 0 1 ,血气分析恢复正常,胸片示两肺病灶明显吸收。2 3 极期在营,治以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清肺止咳S A R S 病极期,热邪入营。临床表现为:发热、以午后及入夜尤甚,口渴不喜饮、心烦躁扰、胸闷心慌、气促而喘、干咳少痰或无痰,舌绛红质暗、苔白少而干燥、中黑,脉细数。由于大多数极期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体温呈不规则热,身热交阴则剧,以午后及入夜后发热明显,最高亦可达4 0 “ ( 2 ,热邪深入营分,灼耗营阴故口渴不喜饮;热扰心神而心烦躁扰、胸闷心慌;肺邪未解,宣肃失调,故气促而喘、干咳少痰或无痰,舌绛红质暗、苔白少而干燥、中黑,脉细数为热灼营阴之象。本期大多温邪卫、气未解,多已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合并或不合并细菌感染,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正常或升高,血气分析在持续中流量吸氧或应用无刨呼吸机状态下,氧分压可正常或轻度降低,胸片示大多出现两肺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治疗当“入营尤可透热转气”予以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清肺止咳之法。方药可选用清营汤、千金苇茎汤、清宫汤、清温败毒饮、犀角地黄汤等加减。病例3 :连某某,男性,2 5 岁,检验员。主因“发热5 天”入院,入院时症见发热,体温最高达3 9 “ C ,时咳嗽、少痰。血常规:W B C :7 7 1 0 9 L 、N :8 0 5 、L :1 5 2 ,血气分析:p H :7 4 3P 0 2 1 0 2 m m H g 、P C 0 2 3 6 m m H g 、胸片:左下肺片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诊断:S A R S( 轻型)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强龙1 6 0 r a g 日,体温由驰张热变为不规则热,午后体温上升,入夜尤甚,最高达4 0 5 “ C ,口干渴不欲饮、咳嗽无痰、心慌气促、无汗、心烦躁扰、二便可舌质红绛暗、少苔、干而无津,苔中黑,脉细数。复查粕C :1 3 8 1 0 9 L 、N :6 8 5 、L :2 4 2 血气分析:p H :7 4 l 、P 0 2 1 0 7 m m H g 、P C O :4 4 m m H g 。胸片:两肺纹理增强,左下肺病灶缩小。辨证S A R S 病极期温邪深入营分,治以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清肺止咳之法,方药:一1 6 7 水牛角3 0 9 生地1 5 9 银花1 2 9 连翘1 2 9 玄参1 0 9 黄芩1 0 9 竹叶1 0 9 丹皮i o g 麦冬1 2 9 枇杷叶1 5 9 五味子l o g 桃仁l O g 桑白皮1 2 9 芦根3 0 9 桔梗l O g 生草6 9 。5 剂,水煎1 5 0 m l ,日二服同时予以5 葡萄糖2 5 0 m i 加醒脑静3 0 , 1 静脉滴注。每日1 次,鱼腥草注射液1 0 0m l 静脉滴注每日2 次。5 剂后热退身凉,心烦缓解,情绪平稳,体温3 6 3 7 C 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前方取效,去水牛角3 0 9 ,加百合1 2 9 续服5 剂,咳减仍心悸,后以益气养阴,解毒退虚热之法调理而愈。复查血常规:W B C :1 3 0 1 0 9 L 、N :7 0 5 、L :2 5 1 血气分析:p H :7 4 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