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不动摇董存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不动摇。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最全面认识和表述。坚持这样的发展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十六大报告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指出: 第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第二,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第三,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必须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十六大报告所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谋求发展的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2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最简明的概括和解释,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十七大报告之后,胡锦涛多次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思想。二、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脚点 在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写上“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一提“以人为本” ,就使人把它等同于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主张的人本主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抽去人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把人仅仅看作是一种生物的人,把现实的人的特征和属性看作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因而被马克思所批判和纠正。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把他的学说称之为人本主义,列宁则认为,这种人本主义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其实,我们党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同上述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我们党强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 ,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要在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并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实现人的发展。 其次,我们党强调的3“以人为本”是指人在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对象。不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来进行的。人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第三,我们党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人的发展来谈发展,这样的发展毫无意义也根本无法实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不顾及或较少顾及人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人的素质改善和提高的程度。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也就是说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重视人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 黄帝内经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就是说人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人的生命和生活始终是第一位的,关爱人的生命,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的第一要义。 坚持以人为本,还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造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制度和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利于发展,以造福于人民。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这是发展快慢、大小、好与不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和学习。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以人为本就4是坚持以民为本,即以人民为本。因为在社会主义中国绝大多数人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而存在的。以人民为本的发展,必须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的发展。人民既是发展的实现者又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为自己创造新生活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为自身发展创造新的条件。作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发展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地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求体现他们根本利益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同时,还要提出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观。这是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执政是为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以民为本的执政观同我国古代“民为邦本”的主张虽然有某种思想上的联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而是先锋队和主力军的关系,是利益主体的代表和利益主体的关系,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党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执政,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人民为本是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所决定的。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结合起来,我们党才能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人民而执政。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委党校邮编:261300电话:1386961830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