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同一片蓝天下的留守儿童关注同一片蓝天下的留守儿童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内容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附近乡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大部分儿童都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学习成绩也不是太出色,大多数缺少正确的管教和辅导,加之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待人冷漠,而且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受到社会中人们的广泛关注。【关键词】留守儿童 关注 对策一、关注留守儿童大规模的人体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达 200 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 18%至 22%。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亲或者母亲单方在外面打工。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因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通过调查,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自立自理能力缺乏,委托监管难以到位等原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思想品行等诸多方面的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儿童。主要表现在:(一)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一是大部分临时监护人存在重养轻教思想,认为给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二是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有的由于对孩子们的学习监督不够或方法不当,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情绪;三是祖辈们的溺爱致使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性格,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他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此外,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老师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因而,大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二)心理方面亲情的缺失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困惑,情感孤寂已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他们一方面表现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能力差;另一发面有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任意妄为,这些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从调查来看,只有不到 15%的临时监护人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和教育。大部分父母打电话只问学习和生活,很少涉及思想动态。儿童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但大部分留守儿童却很难享受到这基本的关爱,常常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久而久之,就极易造成孤僻性格,产生冷漠心理,甚至畸形心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家庭完整和父母的关爱有很强烈的要求。(三)生活状况方面: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常年和年迈的祖辈们和其他亲友生活,一般疏于管教,更多的是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吃零食明显比父母在家的儿童多的多,特别是校园外的“三无”零食,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缺少父母的悉心照顾,是正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与起居缺乏科学的安排,在营养状况和卫生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诸如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四)道德行为方面: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临时监护人又疏于管教,特别是对他们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没有给予有效的纠正,使得他们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一些原来各方面都不错的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经常进入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坏人混在一起,以致思想道德和学习纪律方面出现“滑坡” 。有些孩子,到处称霸,对父母的血汗钱毫不珍惜,肆意浪费。二、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一)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暂时或永久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或为其最大利益不得在这种环境中继续生活的儿童,应有权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和协助。”当前,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关爱“留守儿童”的这样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要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具体建议如下:1、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2、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特定的职能机构,负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3、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综治、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应定期通报交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二)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3、要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4、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差,很多甚至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老教师、老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构成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发现,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就能够达到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五)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在我们那,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参考文献】【1】、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盟涪陵区委课题组调研报告。【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