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已播下创业创新的种子,很快就能成长起来南京已播下创业创新的种子,很快就能成长起来 对话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对话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 【专家简介】洪银兴,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主要兼职有:教育部社科委副主 任委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 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院长等。“从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到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 合改革试点城市,再到出台科技九条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业的政策,搭建紫金科技创 业特别社区等平台,这几年,南京在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以科技创业创新引领南京科 学发展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南京已播下创业创新的种子,很快就能成长起来。“南京模式”的特点是就地建立技术转移机制,就地利用科教资源推动自主创新记者:党的十六大以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南京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方式和核心动力。您曾 将南京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模式总结为“南京模式”。今年又倡导发起成 立“仙林科学城发展联盟”,进一步推进南京的科技创业创新。在您看来,南京的科技创 业创新目前处于怎样的一种态势?洪银兴:在我看来,南京是国内科技创业创新的先行地区,可以说,南京已经播下创业 创新的种子,很快就能够成长起来。记者:您认为南京科技创业创新的特色是什么?洪银兴:南京的特色主要是创新资源非常丰富,在推动创业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上呈 现出一些独特的优势。一是南京有 4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鼓楼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 技园、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这几个国家 大学科技园是一园多校,比如,南大的鼓楼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南大领头,就有 9 所高校。 一个市里有 4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全国来讲都是比较少有的,这就吸引了大学来国家大 学科技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新港、江宁、浦口 3 个园区,都分别集中了一批大学,形成 了 3 个大学城。3 个大学城在大学进入的同时,推动了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南京成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后,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 这样,一方面吸引了众多海外科技人才来宁创业,另一方面也鼓励了在南京的大学科技人 员创业。我曾经和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罗志军同志一起主编过一本书,叫 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下转 A3 版)(上接 A1 版)在书里,我提出南京的自主创新模式和苏南模式、深圳模式不一样,南 京模式的特点是就地建立技术转移机制,就地利用科教资源禀赋来推动自主创新。这方面, 南京这几年不断发力,做得很好。南京科技创业创新势头很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平台建设迅速记者:去年以来,南京提出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出台了“科技 九条”等一系列促进高校和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政策。您觉得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洪银兴: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对南京而言,关键是怎么把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转变为创新中心。记得当年编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这本书的 时候,南京的大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是 30%左右,现在我看到的材料是已经上升到百分 之四十几。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在大学周边形成科技创新孵化器。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吸引企业进来,是南京的一大特色。比如,南京大学在鼓楼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浦 口区生物医药谷建生物医药研究院,在雨花台区软件谷建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分院,在江宁 建设南大科技产业园,在栖霞建南大科学院,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 平台。因此,这几年在南京的大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大大提高。去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到南京后,大力抓人才工作,抓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 南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业创新的政策,建立了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等众多科技创 业创新平台。同时南京有一系列的措施来吸引创业创新,如鼓励大学生创业、科技人员办 企业,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很快就能见效。比如,目前南京就集聚了很多科技企业,另外, 南京这几年获得的专利数量、驰名商标数量和重大成果数量等也在不断增加,南京科技创 业创新呈现出一种很猛的势头。营造更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培育更多的科技企业家记者:在世界逐渐“变平”的今天,南京怎样进一步将科教资源优势变为创业创新优势, 以创新驱动推动南京的科学发展,创成率先大业?洪银兴:为什么有些科教资源丰富的地区,它的创新成果反而不如科教资源相对不丰富 的地区?就像一位市领导说的那样,南京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就像地对空导弹, 打上去以后没有掉在南京,掉到其他地方去了。实际上,这不在于政府没有相关的政策, 也不在于大学没有把自己的成果放在南京转化,而在于没有接这个成果的人,就是科技企 业家相对缺乏。因此,如何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家,对南京的下一步发展很关键。因为在技 术创新上升为科技创新后,企业不只是成为采用新技术的主体,还会主动参与到产学研合 作创新的体系中,成为孵化高新技术的一个主体。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成为企业家,更要成 为科技企业家。科技企业家的成长需要适合的体制机制,我们要按照科技企业家成长的生态,培育科技 企业家队伍。首先,企业家知识化是科技企业家产生的基础条件。企业家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层次, 就不知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不知怎样去开发知识产品,更不知如何与科学家合作。如果微 软公司的总裁不是比尔盖茨,北大方正没有王选,这两家科技型公司很难有今天的成就。其次,科学家企业家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技创业。现在,南京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 创业的政策,搭建了很多科技创业平台,接下来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南京的创业体系,为 科技创业提供引导性创业投资,保护科技创业者的知识产权并提供股权激励,同时,让科 技创业者通过股票市场实现创新企业和创新企业家的价值。全面打造紫金科创特区全面打造紫金科创特区 去年以来,我市提出要把创业创新空间作为新一轮城市空间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亮点, 依托科技创业和文化创意这个载体空间,通过创业创意实践,把高校培养的人才、产生的 科研成果,从“半成品”变为“成品”,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南京为此探索建设紫金 科技创业特别社区, 从 2011 年 9 月 7 日全市首个挂牌的紫金特区紫金(雨花)科技 创业特别社区正式揭牌,到 2012 年 4 月 8 日,紫金(下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揭牌,全市 规划建设的 20 个共 50 平方公里的紫金科技创业特区已经全面启动。江苏人才资源总量达江苏人才资源总量达 987 万人万人本报讯(记者 肖姗) 近日,省人社厅发布2011 年江苏省人才发展统计公报,记者从 中获悉,去年,全省人力资本投资达 6590 亿元,占 GDP 的 13.6%,人才贡献率达 33.5%。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 987 万人,包括党政人才 33.3 万人,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 170.54 万人,专业技术人才 468 万人,高技能人才 146.86 万人等。全省拥有院士 91 人,分别为科学院院士 42 人、工程院院士 49 人,居全国第 3 位。全省高层次人才为 55.39 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 5.6%。去年,省重点资助引进 30 个创新团队和 402 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 382 名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有 122 人新入选国家“”,其中,创业类 60 人,占全国的 35.1%。在人才使用方面,去年全省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产生各级领导干部 12339 人,其中,通 过公开选拔产生 2030 人,通过竞争上岗产生 10309 人。全省共选派 1210 名教授、博士到 718 家企业柔性挂职服务,选聘 111 名科技企业家到省内 25 所高校担任江苏省首批产业教 授。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去年全省人才贡献率达 33.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 383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4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 35.29%。全国大学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举行全国大学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 魏仕兰 陈宁 记者 宋广玉) 记者昨天获悉,“全国大学城创新发展暨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将于本月 13 日在仙林大学城举行。该论坛是首届中国南京仙林科学城“三创”嘉年华活动之一,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省教育厅、仙林科学城发展联盟联合主办。届时,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全国 10 多个城市的大学城(科教集中区)的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等的专家学者,将围绕 “转型、创新、合作、共赢”的主题,深入探讨大学城创新发展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 路和措施。各大学城管理机构负责人还将签署全国大学城创新发展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章程。应对复杂宏观环境,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应对复杂宏观环境,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转型升级见成效转型升级见成效 南京经济更有韧南京经济更有韧 劲劲 转型升级见成效 南京经济更有韧劲 软件等新兴产业增长较快,现代服务业投资实现倍增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放缓的现状,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国际经 济的低迷现状对我国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也给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市的新兴行业却表现出劲头十足的增速18 月份 8 大新兴产业完 成投资 480.4 亿元,增幅达到 22.6%,高于工业投资 4.1 个百分点;19 月份八大新兴产 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600 亿元,增长 17%;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为代表的 现代服务业投资成倍增长,增幅分别达到 100%和 200%以上。前三季度,软件和信息服务 业预计实现业务收入 1500 亿元,增长 43%。市发改委负责人分析,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几年来,我市加大科技创 新产业转型力度,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动力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今年以来市委、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的措施,比如科技创新 20 条,“1+8”政策体系、科 技创新创业 9 条、稳定金融发展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15 条政策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也表明我市坚持科技创新促转型,现代服务业促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转型取 得了成效。应对外需不足,有效扩大投资拉动内需 “外贸企业正遭遇着比金融危机的更大寒流。”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当前国际经济 形势对外贸企业的冲击尤为明显, 从 5 月份开始,我市外贸出口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对欧 盟、巴西的进出口跌幅都在 10%以上,有的达 40%;部分行业和企业外贸增速下滑明显, 光伏行业外贸出口同比下降 40%左右。面对困境,我市制定了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稳定外贸需求的应对方针。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从 4 月份开始,增幅一直稳定保持在 15%以上。8 月末,全市 233 个重大项目实际 完成投资额 877.3 亿元,其中 94 个新开工项目已有 62 个开工,占年度计划开工项目数的 66%。我市还制定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稳定金融、鼓励民间投资等一系列政策,19 月,我市消费需求逐步回升,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16%的增幅,9 月当月全 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长 94.5%;市商务局和各区县正利用出口退税、跨境结算、出口 信保、贸易融资等各种手段降低出口成本,全面排出重点外资项目、技改项目,千方百计 扩大进口。昨天的会议透露,年初制定的外贸出口总额 336 亿美元目标不会因为经济形势而缩减, 相关部门表示,将通过这一系列应对方法,确保完成目标。公共财政平衡压力加大,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下半年以来,由于经济总体下行制约财税增长,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呈现逐月下滑趋 势,在当前新增财力有限情况下,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尽管如此,市委、市政府对社会民生的投入继续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投资分别增长 70%、27%和 21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